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12-20陈倩楠
陈倩楠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 开封 475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血管内的血液凝结的同时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以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等主要表现,治疗不及时急性期甚至可并发致死性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具有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溶栓及取栓过程中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梗死风险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下肢DVT的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术后易导致血管狭窄,出现静脉不通畅情况,影响患者恢复[3-4]。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和相应对策,对降低术后静脉不通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我院心胸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依据病史、临床症状,以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超声多普勒检查确诊为下肢DVT[5];均由同一组医生成功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排除标准:住院治疗时间<15 d,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沟通障碍或认知障碍者。选取术后静脉通畅的30例患者为静脉通畅组,以1∶1配比选取静脉不通畅的30例患者作为静脉不通畅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9.72±12.63)岁(范围:21~84岁)。周围型18例,中央型10例,混合型32例。
1.2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统计下列数据信息:性别、年龄、手术史、外伤史、治疗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PLT、WBC、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
1.2.2 静脉通畅率评估标准[6]完全通畅为0分,部分通畅为1分,不通畅为2分。将下腔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上段、股浅静脉下段、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腘静脉等总分计入静脉通畅度。单侧下腔静脉通畅率=(治疗前静脉通畅度-治疗后通畅度)/治疗前静脉通畅度×100%。双侧下腔静脉通畅率=[(治疗前左侧静脉通畅度-治疗后左侧静脉通畅度)+(治疗前右侧静脉通畅度-治疗后右侧静脉通畅度)]/(治疗前左侧静脉通畅度+治疗前右侧静脉通畅度)×100%。通畅率≥50%为疗效明显,通畅率<50%为疗效不佳。
2 结果
2.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史、外伤史、住院时间、D-D与下肢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不通畅无明显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方式、手术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PLT、WBC、FIB水平是下肢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不通畅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2.2多因素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溶栓、手术时间≥2 h、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PLT、WBC、FIB水平是下肢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不通畅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下肢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静脉不通畅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为下肢DVT的主要病因。随着下肢DVT病程的延长,慢性期可出现水肿、胀痛、浅静脉扩张,以及下肢色素沉着和慢性复发性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检查、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达到恢复静脉血流畅通、预防静脉血栓延伸、防止血栓脱落的目的。单纯使用抗凝治疗下肢DVT,不能对已经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治疗效果欠佳且复发率高,临床常用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是通过放置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但有研究指出,治疗后部分患者的静脉通畅不佳,影响整体治疗效果[4,9-10]。因此,探讨下肢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不通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至关重要。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史、外伤史、住院时间、D-D与下肢DVT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不通畅无明显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方式、手术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PLT、WBC、FIB水平是下肢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不通畅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溶栓、手术时间≥2 h、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PLT、WBC、FIB水平是下肢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静脉不通畅的危险因素。(1)溶栓方式:药物溶栓难以消除血栓反应的敏感性,而且对下肢DVT难以有效溶解;置管溶栓可弥补药物溶栓的不足,使药物直接接触血栓,更利于溶解血栓。(2)手术时间过长及并存疾病:下肢DVT多发生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老年人群,其血管内膜已存在慢性损伤,血液中有大量促凝因子。手术时间越长,说明手术创伤越大,静脉壁损伤的概率越高,从而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导致滤器阻塞,提高静脉不畅通率。(3)FIB是一种血液凝固因子,若机体内WBC、FIB水平异常升高,则会提高PLT活性,影响凝血酶的生存,从而大量释放二磷酸腺苷,导致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影响静脉畅通。
针对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术者应尽量采用置管溶栓法,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手术操作技巧,缩短手术时间;还需加强对下肢DVT患者基础疾病的筛查和干预,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有效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维持PLT、WBC、FIB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术后静脉通畅率,减少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