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开放发展新天地
2023-12-20中国报道张利娟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着眼于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类挑战和全球性问题,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开创新机遇,谋求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当今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面对全球发展面临的多重风险,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共同发展提供新机遇。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成效斐然。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世界与中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桥梁,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全面谋划全方位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昊光认为,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公平、包容、平衡的方向发展的新型全球化2.0版本的中国方案,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促进全球均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年来,“一带一路”给中国的开放发展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深化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重要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建设,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建立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领导小组机制、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等多层次的对话协商平台。通过高效的政策沟通机制,增进政治互信,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反恐维稳等全球性挑战。另一方面,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建设了一批标志性工程,比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欧班列等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比雷埃夫斯港、瓜达尔港等港口建设以及国际贸易航线的不断增加,搭建起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我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架起“一带一路”空中桥梁;还有中欧数字丝绸之路、中亚数据中心、中巴光缆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动了数字经济和创新合作。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我们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并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个自贸协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不断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建设了一批经贸合作园区,如中白工业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促进产能合作和经贸往来。”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助理研究员陈志华博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共建“金融丝绸之路”,推动了本币结算、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多种金融合作形式,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了资金保障”。
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日,最后一节排轨铺设完成,标志着186.5公里的阿卡铁路项目全线铺通。
陈志华同时指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互鉴,为多方合作提供社会基础。比如共建“文化丝绸之路”,举办文化节、艺术展、电影周等活动,共建“教育丝绸之路”,开展学生交流、教师培训、学位认证等合作。通过“小而美”的民生工程,铺就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的阳光大道。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李远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与联通国内国际循环的重大举措,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也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动力;“一带一路”倡议还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想方案,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引领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推动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彰显了与各方共享机遇的格局和胸怀。
以中欧班列为例,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联通中国境内112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覆盖中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开启开放发展的快车道。
李远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在陈志华看来,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渠道。共建“一带一路”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覆盖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天网为依托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通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同时积极推进绿色、数字、新能源产业合作,拓展对外开放新渠道。
“共建‘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陈志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共建“一带一路”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亚吉铁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建设期间都进行了严格的环境考察和论证,避免对土地、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这些标志性品牌项目都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标准,提升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当地时间10月20日,人们在新萨尔瓦多国家图书馆建筑周围走动。中国援建萨尔瓦多国家图书馆项目建设已经进行了19个月,即将完工。
共建“一带一路”面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注重互帮互助,践行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也由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10年来,“一带一路”从务实合作出发,切实帮助共建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对此,陈志华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增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指出,“一带一路”对塑造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从根本上实现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更大规模方面,可以看到,经过10年发展,我国已经稳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去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2.07万亿元人民币;更宽领域体现为,我们不仅有商品贸易,还有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以及对外投资,不仅强调出口,也强调进口;更深层次体现为,我们不止在做一些业务型的开放,还在进行制度型的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方面的制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深化和发展“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中国在与共建国家之间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的基础上,稳步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一个过程。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世界与中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桥梁,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使国内各区域开放潜力有效释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自信传承的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从多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陈志华说。
在陈志华看来,一方面,“一带一路”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与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加快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产业创新和竞争力,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比如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一带一路”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小而美”的民心相通工程,中国在增进与各国人民友好感情、提升国际形象的同时,更是增强了民族自信和凝聚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此外,“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通过与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和现代风采,促进了文化自信和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借由“一带一路”平台,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梁昊光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好的国际实践。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新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全球经济治理、区域治理过程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近10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38.6%,超过了G7国家的总和。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却在不断鼓吹全球经济的“脱钩”“断链”。
“从全球发展的视角来讲,‘一带一路’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避免了零和博弈、文明冲突。因此,这一套发展理念将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探索出新的路径,找到新的朋友圈和新的现代化发展体系。”梁昊光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也会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主权国家探索出实现自身现代化的新模式、新样本和新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