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使命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提升探究
2023-12-20陶慧君
[摘 要]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性增长,全球化发展加速,这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以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高职院校;课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101-04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日新月异,立德树人逐渐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作为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教师立德树人使命下的能力提升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担当的德才兼备之才,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立德树人使命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不仅关乎个人教学水平,更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首先,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提升课程能力,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融入培养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品质。其次,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使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教师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操守。这些品质的培养将使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求
新时代,科技与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必须与产业的最新趋势保持同步。首先,高职院校要提升教师课程能力,使教师紧密关注产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从而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能够顺利适应职业发展。其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步优化整体人才结构,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高职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升可以让其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更多真实工作场景和项目,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而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升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培养更具竞争力的毕业生。
(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优秀的教师课程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标,旨在更好地滿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全面提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知识的魅力,进而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效率的提高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学生更早地投身于实践和创新中,提前融入职业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另外,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将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手段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塑造高职院校教师的示范效应
首先,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也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示范效应,会对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通过提高课程能力,教师将更加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带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其次,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引路人。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师将坚守教师职业道德,以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职业操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追求真理、善良待人、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最后,立德树人使命下提升课程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优秀的教师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水平,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职业发展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持续进步和自我更新。
(五)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则是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能够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优质的教学将带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从而增强高职院校的教育品牌和声誉。同时,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不仅强调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还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认知和掌握。优秀的教师会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将其融入课程设计中,形成富有特色和创新性的课程。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将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高职院校,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和需求在不断变化。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使学校得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和行业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拓展专业方向,开设新兴课程,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当前立德树人使命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意识不足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德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将德育单独视为一门课程教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统一,容易导致学生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由于缺乏深入的德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学指导,一些教师在实施德育时只停留在口号宣传和简单规劝阶段,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只强调学生要守纪律、遵守规定,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传递。还有部分教师未能意识到德育工作需要教师自我反思和不断成长,于是在忙于教学任务时忽视了提升自身德育意识和水平的重要性。
(二)德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德育往往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存在,与专业课程相分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德育的内容,导致德育成为“附加课程”,难以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忽视了德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德育应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但这些内容往往被教师较为简单地传授或忽略。此外,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加剧了德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情况。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很少有针对德育品质的有效评价指标。教师在面对评价压力时,更加偏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德育,影响了德育的质量和深度。
(三)师风师德建设不完善
师风师德的建设作为立德树人使命的核心要素,关系到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学校整体声誉。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师德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对于教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和责任担当认识不足,缺乏强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造成教师忽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不够。其次,德育工作要求学校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明确教师在德行、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让教师在师德建设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许多高职院校尚缺乏明确的师德建设标准和指导方针,导致师德建设工作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并且在师德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师师德行为缺乏监督和约束。加上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教师存在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师德行为时,院校难以及时发现并对其纠正。另外,一些学校在师德教育上投入不足,内容单一、形式敷衍,缺乏系统、深入的师德教育,使教师难以在德育方面有所提升。
三、新时代立德树人使命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全面覆盖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德育等方面的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高职院校应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重点,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使命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将课程能力提升作为重要目标纳入其中。其次,教师培训需要设置多个层次,包括新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包括研讨会、讲座、研修班、实践教学等,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于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培训应重点关注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将教学设计方法、课程评价与调整、教材选择等作为培训重点内容,帮助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至关重要。教师培训应提供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新颖教学方法的培训,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尝试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培训应该加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德育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制订个性化的教师发展计划,并指定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辅导,使其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在课程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学校还可设立教学研究项目,资助优秀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推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在课程能力提升方面的科研水平。
(二)强化跨学科知识融合
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应用,提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更全面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教师跨学科知识融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提倡跨学科教学,为教师在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组建跨学科教学研究团队,集结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研究与探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有效方法。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培训,培养其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如引导工科教师参加艺术、设计等学科的培训,文科教师学习与科技相关的知识。学校还需帮助教师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同一個课程中。通过设立跨学科项目或专题研究,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与交融。学校要积极推动学科间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并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机制,促进学科知识的共建共享。
(三)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或应用项目驱动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旨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内容进行转换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部分知识内容放到课后学习,而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式教学,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还需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共同分享成果。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情境场景,要求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学校应明确德育的目标和指标,将德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德育目标要与立德树人的使命相契合,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等。高职院校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和引领者,因此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机制,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而教师也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将德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班、德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德育素质考核、师德评估等,通过定期评估学生德育水平和教师师德表现,以监督和评估德育成效。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建设德育资源库,收集和整理优质的德育教材、案例和活动方案。同时,引进德育专家,组织教师进行德育的研修和交流,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学校还应积极拓展德育的实践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开展校园文明创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的力量。
(五)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师德建设等方面,并确保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立德树人的使命相一致,能够全面反映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情况。其次,教学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上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学生评价可以从学生角度提供教学效果和教师授课情况,而同行评价和上级评价会提供专业性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评价需要定期进行,并及时向教师提供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使教师获知自身的教学效果和进步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也应具体、实用,以帮助教师找到问题所在,掌握改进方向。再次,教学评价体系应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索和创新。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自主教学空间,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验和改进。将教学评价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使在教学中表现出色、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得到一定的加分或优先考虑,从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数据化的教学评价管理平台,以全面细致地收集、分析和运用教学评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能够了解教师的教学表现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最后,教学评价体系中还应增加师德建设的内容,将教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对于在德育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要给予特殊表彰和激励,为其他教师树立良好师德榜样。
四、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使命下,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道德典范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優秀的教师将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榜样作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高职教育也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健原,李劲松.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2(24):55-57.
[2]黄亮.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1):110-112.
[3]乐天芝,李建荣,薛亚平.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44-47.
[4]张圆.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36-38.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编号:SKL-2023-11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陶慧君(1975—),女,汉族,河南漯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