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第一还不够,中国造船业用创新高质量转型

2023-12-20刘朝晖

新民周刊 2023年47期
关键词:双燃料运输船船型

刘朝晖

2023中國国际海事会展规模创下历届之最。图片提供/中国国际海事会展

12月的黄浦江畔,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Marintec China)如约而至。这场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海事专业会展,时隔4年再次回归线下举办,为全球海事业界所关注。

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从1981年起每2年在上海举办一届(2021年因疫情停办),今年已是第21届。作为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两大国际海事会展之一,亲历并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跻身世界造船大国、建设造船强国的历程。同时,该会展也是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国际海事界了解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等产业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整体规模创历届之最,共吸引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参展企业参展,境外企业占比达到42%,集中展现了中国和国际造船界、航运界的创新技术成果和发展潮流,从中也可以观察到在全球疫后努力寻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国际海事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记者在本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获悉,今年以来,国际造船市场整体呈现走强态势,新船价格量价齐升。根据全球最大航运研究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的最新数据统计,1—11月,全球新船订单1780艘,合计9645万载重吨,11月底,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创2009年以来新高,较2008年8月创下的历史最高值仅8%的差距。世界船舶工业新一轮产业上升周期已然开启,全球海事业发展再度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本届海事展的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克拉克森12月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1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88艘、159万修正总吨(CGT)。其中,中国承接了59艘、92万CGT,以58%的市场占有率占据第一。今年前11个月,全球累计新船接单量为1554艘、3809万CGT。其中,中国承接了973艘、2209万CGT,同样以58%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按CGT计,中国今年前11个月的接单量已达韩国的2.3倍。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2023年1—10月份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数据,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中国也成为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其中,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7.0%,也就是说未来新造的每10艘船中,中国造了近7艘。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消息,今年1月至10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7%、67%和54.4%,三大造船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其中,全国造船完工量3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新接订单量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截至10月底,手持订单量13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

虽然各家的统计数据略有差异,但是中国造船业份额世界第一的事实却是铁板钉钉。记者从海事会展主办方获悉,中国船舶工业在18种主要接单船型种有12种船型世界第一,各船型皆有优势企业接单,批量承接了汽车运输船、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等订单,交付了全球最大的24000TEU集装箱船、17.4万立方米LNG船、22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烯运输船(VLEC)、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等双高船型。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中国累计承接了50艘海工装备订单,总合同金额68.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8.2%,位居全球第一。

根据机构研报,受前期海运市场长期低迷影响,全球活跃造船厂商持续减少,叠加船舶更新需求和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开始实施的环保新规,本轮以绿色船舶改造及替换为主的造船周期逐步得到了确认,且本轮周期的造船中心有望逐渐转移至中国。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手持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2023年以来,新船价格持续攀升,全球新造船市场在更新需求的支撑下仍将保持较高活跃度,同时船舶企业手持订单覆盖率已至3.5年左右”。

记者在本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发现,除了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中国造船业从过去的低技术船型到现在能造全球独家的高附加值船型,走出了一条创新转型路,在绿色船舶、智能船舶等关键领域研发出一批技术领先、性能优异的新船型,产业链延伸和配套方面也成果斐然。

本次展会,中国船舶集团携旗下63家成员单位参展,展台面积是所有参展企业中最大的,无愧于中国造船工业“流量担当”的角色。海洋防务装备区、船舶海工装备区、动力机电装备区(含科技应用产业装备)及船海服务业五大板块的展区,从总体上展示了中国船舶集团现有规模及高端装备代表性产品,凸显作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的地位、实力。

ABB船舶现场展出的螺旋桨。图片提供/中国国际海事会展

目前,中船集团已经成功摘取了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大明珠”——航空母舰、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船),批量交付了超大型集装箱船、双燃料动力船等一批高技术船舶。集团展台上展示的模型,吸引了很多观众。这些模型包括了当前最具引领性和突破性的拳头产品及重点推出的亮点产品,如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86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多动力LNG船;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山东舰、大型LNG运输船等模型。

中船集团还在会展期间举行了7个项目的集中签约,都是集团重要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涵盖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超大型甲醇双燃料矿砂船、液化石油气船等高端、绿色船舶,技术指标、排放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契合未来发展方向。

就拿外高桥造船与广船国际分别与Seaspan Corporation及韩新海运公司(HMM)签订了的多艘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新造船合同来说,合同总金额约14.6亿美元。该船型由上海船舶设计院提供设计,设置十四层汽车甲板,其中五层为升降或活动式甲板,具备卓越的超高、超重滚装货物装载能力。多层汽车甲板适合装载氢能源汽车、压缩天然气(CLNG)汽车、液化石油气(LPG)汽车等多种新能源车,部分甲板适合载运包装类危险品货物和冷藏集装箱,极大提升货物装载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建璋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每年的热点船型都不一样。过去两年,订单主要集中在集装箱船上,去年开始汽车运输船(PCTC)的订单也大幅增多。

据了解,此前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为挪威礼诺航运推出的“极光”级汽车滚装船,设计装载容量为9100辆汽车。2022年,比亚迪曾下单4艘9400车双燃料汽车滚装船(PCTC)订单,将于2025年开始陆续交付。而此次签约订造的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是全球范围内首次突破10000车位的PCTC新造船项目,意味着全球最大滚装船的纪录将被再次刷新。

外高桥造船表示,公司本次签约船型在世界PCTC船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广船国际表示,已承接31艘PCTC船实船订单,其中已经完工交付2艘船,手持实船订单29艘船,在该细分市场的接单量稳居全球第一。广船国际目前PCTC船订单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底。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汽车运输船手持订单中85%的在建新船都由中国船厂建造。在这一船型领域,手持订单排名前八位均为中国船企。

目前汽车运输船手持订单中85%的在建新船都由中国船厂建造。在这一船型领域,手持订单排名前八位均为中国船企。

现场展出的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模型。图片提供/中国国际海事会展

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也成为了观众争睹的热点。在中船集团展台,除了“爱达·魔都号”的大型模型外,一间按照1:1比例打造的“爱达·魔都号”海景房舱室也被搬进展会现场,里面的布置、设施和软装皆与真实的邮轮舱室无异,给参观者带来入住“爱达·魔都号”的身临其境般感受。同时,“邮轮内装展区”也搭建了邮轮体验区,其中包括厨房区、餐饮区、甲板区、剧院、接待区、客舱、套房和值船区等。

据悉,中船集团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目前也已开建,排水量达到14.2万吨,比“爱达·魔都号”(13.55万吨)还要多近7000吨,体量更大。

随着全球航运业、造船业加速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发展,全球海事业“脱碳”的步伐也在加快,各大企业纷纷在本届会展上展示绿色低碳新船型、新技术等方面的储备。低碳乃至零碳正成为船舶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展品和技术,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航运业迈向绿色航运新时代。

中国船舶集团展示了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研发的LNG、甲醇、氢、氨、电池、风帆等多种新型动力船舶代表性产品。在展示的模型中,包括了49900吨甲醇双燃料化学品/成品油船、30万吨甲醇双燃料超大型油船(VLCC)、风帆助推VLCC(两对帆)、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15000TEU甲醇動力集装箱船、改进型风帆装置动态展示模型,以及助力实现零碳未来的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产业链产品。

“海洋是我们的未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国家战略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我们不断打破行业技术壁垒,攻坚克难,在绿色发展上已布局多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一系列大型绿色环保船型新产品。”中国船舶相关人士表示。

中远海运率先从2022年开始为旗下运营船舶加注生物燃料来实现可量化的碳减排。除了加注生物燃料,中远海运集运在绿色低碳方面还推出了其他很多举措。包括加装脱硫塔、球鼻艏改造、螺旋桨改造、空气层减阻等各种船舶技术的改造。同时,公司还投资建造了一批新能源动力船,其中包括12艘全球最大的24000TEU甲醇燃料集装箱船,以及即将交付运营的首批700TEU的纯电动江海直达船舶。这些船型也都在本届海事会展上进行了相关展出。

此外,本届会展上海外展商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技术和产品也大量涌现,比如瓦锡兰创新的新型发动机、曼恩能源方案世界领先的脱碳解决方案、康士伯集团的整体推进系统和产品以及混动和纯电解决方案、ABB船舶从螺旋桨到桥楼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及服务、三菱船用发动机等都亮相此次海事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在海事会展上正式发布了全球首型2.4 万标准箱(TEU)核动力集装箱船。该船型整船采用全电方案,相比低硫油和各种替代能源方案,该船型可实现更短的船长、更多的箱位,空间利用率与能源利用率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该船型采用换“电池”方案,每 15 至 20 年更换一次“电池”,不用担心电池价格波动以及能源加注等问题。由于这个技术方案“近零排放”,并且技术可行性高,因此获得广泛关注。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民船上采用核动力设计。

“中国船队未来共同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化、智能化。”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副院长朱建璋向记者表示,中国已拥有各种船型的设计建造能力。中国在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方面的设计能力都很强,在低碳化与智能化方面,也已与国外并驾齐驱,陆续推出多种低碳燃料船型。未来,需要在进一步提升船只性能的同时,不断适应低碳政策,并探索电子信息和智能化发展与行业的结合。

猜你喜欢

双燃料运输船船型
基于修正函数法的双燃料散货船船型优化
中石化首次接卸世界最大LNG运输船
双燃料主机缸套水冷却系统优化设计
79800 DWT双燃料散货船LNG储气罐位置确定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
——福船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广船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
内倾船型的非线性横摇仿真分析
不同喷油提前角下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和稳定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