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立足全媒体时代的应对之法

2023-12-20杨葵花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铁岭新闻报道民生

□杨葵花

一、传统民生新闻报道面临的挑战

曾几何时,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因为其接地气、贴近民生等特点,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但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社会公众接收的新闻渠道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公众已经不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阅读新闻,而是选择通过手机、电脑查看新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传统媒体民生新闻时效性不强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播报民生新闻有固定时间,报纸翌日才能出版发行,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时间间隔长,尤其公众关心关注的新闻事件瞬息万变,传统媒体的报道跟不上事件发展的速度,有些新闻变“旧闻”。

2.新闻信息难以全面展开

受时间与版面等条件限制,许多新闻报道只停留在表面,新闻信息难以全面展开,有时更缺乏后续跟踪报道,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3.新闻报道存在同质化现象

相似内容的新闻千篇一律,有新意的“视角”万里挑一。许多媒体的民生新闻报道自相或相互模仿报道模式和内容,缺乏创新。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通过更加便捷的新媒体渠道获得同类信息,并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民生新闻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提升民生新闻的内涵、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发展的优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转型,给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报道传播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效性强

新媒体的先天优势是方便、迅捷,可以不受传统媒体的版面、时长等条件限制,及时传播民生新闻,甚至可以做到与事件发展同步直播。仅以“铁岭发布”APP为例,2023 年8 月28 日19 时40 分,“铁岭发布”APP 推送了一条题为《明日上午我市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新闻,内容包括降雨地区、时段、雨量以及灾害等,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天气预报是典型的服务民生的新闻。它的及时发布,能够提醒市民防范到位,避免因恶劣天气带来的出行不便。这种优势是纸媒无法比拟的。“铁岭发布”APP自开办以来,民生新闻随采随编随发,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时效性强。

2.互动程度高

传统媒体的参与互动度较低,受众大多是被动地接收新闻信息。而新媒体则不然,受众的参与互动性强,市民不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还能对自己关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咨询、评论。“铁岭发布”APP为服务民生、增强与公众的互动性,开办了以“你的问题我来求证”为宗旨的“求证”栏目,接受广大市民咨询。针对市民咨询,推出诸如“听说小学入学可以网上报名,不用到学校排队了?”等民生问题,编辑、记者能够答复的,即刻作答回复;无法立即回复的,迅速向相关部门采访、求证,然后及时在网络上予以解答。栏目编采人员与受众之间来往互动,在服务民生、帮助群众答疑解惑的同时,也提升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3.融合性强

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可以积极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借助各种平台和资源报道传播,进而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达到“一鱼多吃”的效果。

近年来,铁岭日报社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力求使用多种传播方式进行全媒体报道,不仅在报纸上连续刊发图文报道,还拍摄视频,通过“铁岭发布”APP、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二次传播,许多民生新闻点击量破10 万。民生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与日俱增。

比如,为配合2023 年9 月2 日铁岭市举办的“跑遍辽宁·2023 铁岭莲花湿地半程马拉松”顺利进行,当日多条相关公交线路临时调整。对这条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铁岭发布”APP分别以《公交线路临时调整通知》《9 月2 日马拉松送孩子上学走哪条路?》为题进行了报道。“铁岭发布”APP还承办了关于马拉松的直播,文字与短视频、直播相得益彰,从而提升了活动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4.可随时删改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还有个特别的优势,即可以随时删改,以补救失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新闻一旦播报或刊发出去,无法删改,只能隔天发“更正”消息进行补救。而新媒体则不同,发现失误,随时可以整改重发或永久删除,以消除由失误报道传播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全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应对策略

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全媒体时代的民生新闻报道传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真实准确传播,提升媒体公信力

真实性是民生新闻的生命。新闻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受众知晓欲,传播是它的本质。真实、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传达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新闻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媒体在做好舆论监督的同时,更应该是传达新闻的本质。只有真实、准确地报道传播,并分析新闻背后深层次原因,使受众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才是对民生的真切关心,才能快速地反映社情民意。

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因自身的高度互动性,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下受众的角色定位。不实的报道可能会瞬间发酵,广泛传播,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久前,铁岭日报社新媒体平台上发出一则以《阅读不打烊——铁岭市图书馆开放24 小时城市书屋》为题的民生新闻,受到许多网友的评议、质疑:“开放时间9:00 至16:30,且每周三闭馆,这是阅读不打烊?”“这样的开放时限能叫24小时城市书屋?”

其实,此条新闻的事实内容是这样的:铁岭市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需求,申请、建设了“24 小时城市书房”,并将在202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始启用。“24小时城市书房”是图书馆延伸服务、推动全民阅读、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举措。而9:00至16:30(每周三闭馆)是试开放时间,目前,图书馆正在不断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争取延长服务时长,更好服务读者,共享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

本来一篇不错的民生新闻,只因为博人眼球的一句“阅读不打烊”,便失去了新闻原本的准确性,误导了受众。虽然铁岭日报社及时发现并重新编发了此条新闻,但该报道还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民生新闻贴近生活,社会关注度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实报道,降低媒体的公信力。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记者深入采访,编发真实、准确的稿件,为人们提供全面、真实、可信的信息源,才能在提高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同时,赢得受众长久的关注,赢得高点击率,吸纳更多的“铁粉”。

2.报道“以小见大”,提升民生新闻影响力

在一些人的认知中,民生新闻关注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媒体应该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起眼的线索出发,由点及面、以小见大,挖掘反映群众呼声的大民生问题,让民生新闻主流化、新闻价值得到升华。2021 年,《铁岭日报》发布了一篇反映银州区部分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的民生新闻报道,引起了市、区两级政府的普遍关注,进而推动了政府将改造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整体环境作为近两年的民生实事工程。目前,改造已接近尾声,银州区十余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提升了约10万户居民的幸福指数。

3.深入基层采写,提升民生新闻生命力

民生新闻的生命线在于“民”。好新闻在基层。记者只有深入基层采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愿望,不断增强“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采写出接地气带露珠的鲜活的民生新闻。

在采写舆论监督类民生新闻时,新闻记者一定要把握好“度”,要树立大局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中立地采写报道,做到不偏不倚。同时,记者要知法、懂法、守法,采访时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4.精心塑造策划,提高民生新闻竞争力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资源的竞争是媒体竞争的本质。新闻记者、编辑要善于融入群众,通过“朋友圈”“工作群”等多种渠道,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源,提升民生新闻的敏感度。

策划虽然属于研发工作,却是整个报道的灵魂。业内人士曾这样形容,“好的策划不仅能盘活一篇报道,甚至可以盘活一个媒体”。足见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全媒体时代,只有将传统媒体时代一直重视的策划进一步强化,持之以恒,才能在新闻资源竞争、新闻受众竞争的今天,凭借民生新闻的深度、高度与权威公信度提高自己的传播力,打破时间、空间局限,让媒体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

2023 年5 月14 日是第110 个母亲节。铁岭日报社两位年轻的记者分别用短视频形式报道了两条与“母亲节”有关的新闻报道。题目分别为《母亲节临近,情暖双井子》《志愿者就像我的女儿一样》,从标题可见均属于母亲节“献爱心”方面的报道。社会各界献爱心,老生常谈,缺乏新意。而另一位资深记者就用新媒体推出了一篇母亲节特别策划《谢谢您,让我和这个世界见面》。文中记者走进妇婴医院,真实记录了一台剖腹产手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分别这样写道:“若论伟大和无私,这世界上没有一种感情可以和母爱相比,自然分娩的疼痛程度,相当于二十根肋骨同时折损,剖腹产需要将妈妈的肚皮切开七层……”“每年全市会有3000多个新生宝宝,每个宝贝身后都有一个可敬可爱的母亲,铁岭发布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整条报道仅由200多字与两段微纪录片构成,短小精悍,生动感人,一经发布,收到了社会与业内的好评无数。此条新闻报道被人民网等各大媒体转载。

同样是一篇关于母亲节的报道,策划与非策划最终呈现出的传播效果高低立见。策划后的报道视角新颖,有深度,感染力、震撼力强,影响力也大。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新媒体已经能够根据用户浏览习惯分析受众个性偏好,从而对受众进行准确分类,准确找到目标受众群体,民生新闻也应该改变过去的“粗放型”运营战略,在科学数据分析结果的支撑下,采取“订单式”策划。

5.培养全媒体人才,提高民生新闻的感染力

全媒体时代,记者需时刻保持全媒体思维,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掌握“十八般武艺”,成为一个多面手。记者在采访中,通过与采访对象的交流,捕捉新闻报道的细节,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在录制视频后,认真编辑、加工,将事件更好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媒体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让民生新闻喜闻乐见。在全媒体下,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被推送转发,通过反复置顶、关联链接、嵌入热词等方法,扩大自身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从而可以让一件民生“小事”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

2023年6月1日,由于铁岭日报社新媒体编辑的失误,一条题为《铁岭一冥币黑作坊被查封》的新闻在“铁岭发布”APP发出,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好奇:“冥币黑作坊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生产的是假冥币?你们是怎么判定是假的呢?”“现在造假都这么猖狂了吗?”

这则报道的新闻事实是:铁岭市银州区铁西街道繁荣社区与街道执法队开展联合执法,在化肥院平房区内,查处了一处以生产加工冥纸冥币的“黑作坊”,当场查封正在生产的机器2 台,扣押冥纸冥币10 车1500多包。

其实,所有未经工商部门同意并注册的个人家庭式无证加工点均属于被打击的“黑作坊”,而且相关部门明文规定“严禁制造、销售纸钱以及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的殡葬用品”。因此,制假机器被扣、三无产品冥币被销毁合规合理。网友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黑作坊”的定义常是以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为主的无证企业。这就需要编辑在拟定标题时多多留意。

善于利用多种新闻传播渠道,提高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是全媒体时代对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全媒体时代,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全媒体编辑、记者,提高民生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让他们尽快掌握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综合编辑能力,采取复合加工生产的方法仔细筛选、甄别,将有价值的精品新闻多渠道推送传播。

在编辑过程中,选好角度,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善于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借助不同媒介进行全方位报道传播,既可以避免同质新闻的出现,又可以发挥不同渠道的新闻传播互补作用。

实践证明,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运用好全媒体优势,才能把民生新闻做得更出彩。

四、结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转型不断深入,对民生新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怎样,坚持新闻原则,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报道传播,精心做好策划,培养复合型、全能型、多面型采编人员,都是永葆民生新闻生命、推进民生新闻发展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铁岭新闻报道民生
铁岭石油花样多
铁岭雷锋纪念馆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铁岭境内辽代州城设立的环境依据研究
美丽的小城铁岭,我的家!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