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林业森林防火的相关问题与应对方法
2023-12-20冼伟明
冼伟明
(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广东 东莞 523616)
0 引言
近年来,城市面积不断增加而带来的是森林面积的减少,对森林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在我国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森林的管护,而森林火灾在发生后不仅对种植面积影响巨大,而且也会对森林周边居民造成影响,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森林火灾。为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环境和森林火灾预防方面的问题,应强化保护和控制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防火效率,促进林业资源的发展。
1 森林防火工作的常遇难题
伴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大,森林火灾变得愈来愈多,林业中非常容易产生大规模的火灾,严重危害了林业工程的发展。
1.1 测报工作中存在不足
伴随着我国人工造林总面积慢慢增加,森林火灾影响的范围也相对变多,给林业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对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阶段,全国各地加强了森林火灾预防的测报工作,创建了一定数量的森林火灾预防测报点和监控点,测报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因为起始点低,尤其是局部地区的森林火灾测报工作的建设进度比较迟缓,森林火灾测报没法起到其该有的作用。主要是在以下4 个方面存在问题:①测报工作的设备落伍,不能满足现阶段火灾预防和检测工作的需要。②预报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伍,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欠缺。③测报工作团队的能力素质不高。④相关的资金分配不足,影响测报工作的正常进行。
1.2 对工作的管理不足,投入的资金较少
在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中资金投入是一项必备条件,同时资金投入也是进行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基础。但很多地区林业火灾预防工作中的设备不健全,存有必需的测报、预防等工作实验仪器缺少等问题,而且对预防新技术的研究以及目前预防研究成果推广不足,技术的含量也不高。除此之外,在高山密林中水资源紧缺,预防器材落伍,预防长期性处在一个被动的局面。除此之外,林业管理机构间对火灾的预防工作缺乏沟通互动,缺少统一的预防体系,使林业火灾的预防工作变得艰难。
1.3 缺乏火灾预防意识
因为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林业火灾预防工作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一些地区并未引起重视。在林业工程的进行中只重视种植树木的数量,缺乏火灾预防的意识。一直以来,在植树造林规划并没有考虑到火灾预防的问题,也没有遵循相关的植树标准。
2 森林防火管理对策
我国城镇化建设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所生活环境的需求,需要加快林业工程的发展。现阶段,人工造林占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只重视造林面积的提高而忽略防火工作,便会给林业工程的发展带来负担和更大的考验。引起森林火灾和造成森林资源巨大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森林燃料和火源,火源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林业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意识,避免火灾的发生。
2.1 建立合理健全的森林防火机制
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体现了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这对各行业未来的发展作用很大。面对当前林业资源开发的形势,相关管理人员应会同各级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政策,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通过对森林资源防火形势的分析,建立合理、健全的森林防火机制,加强对各类资源的检查,重视林业资源。成立专门的消防领导小组,与学校、社区委员会、森林公安等有关部门一起,配合林业部门开展森林防火和应急工作,推动更快、更有效地管理森林火灾,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进一步促进森林资源又好又快开发。有效保护我国日益稀缺的天然林资源,高度重视防火工作,完善天然林资源应急预警和救援管理机制,制定防控措施和制度,及时安排消防人员实施防火作业,切实保护我国天然林安全[1]。为促进各项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部门必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到位,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如果发生火灾,必须尽快扑灭火灾,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2.2 营林防火
营林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森林火灾的手段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森林防火中运用营林技术主要是通过预防的手段,森林维护人员要着眼整个森林系统进行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通过设计方案,列出森林可能发生的各类火灾,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应急措施。在对森林进行营林建设的初始阶段,需要对森林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尤其是当地的天气特点和地理环境情况,并记录一段时期内的环境变化,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对营林建设的综合效益做出评价。不仅如此,在营林建设初期需要对森林火灾情况进行统计,形成一定的森林火灾记录。在经过营林建设前期的调研之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发展规划的制定,对森林中现有的林业建设进行改造,增加相应的造林防火通道和造林基本设施,全方位提高森林建设质量,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为我国的防火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
2.2.1 营林防火的重要性
在森林保护工作中合理的运用营林技术防范森林火灾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常说的营林技术是指对树木生长进行优化提高森林质量的一种技术。通过营林技术还能够提高森林培育和灭火能力,做到火灾隐患的及时清除,达到森林安全长远发展的目的。根据森林燃烧循环理论,森林燃烧由气象循环、植被循环和火源循环组成。营林建设是森林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也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林防火要求森林经营者从森林保护出发,对森林中的植被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植被的可燃性。如果一片林地的森林防火工作做得不好,即使林地管理的再好,那它依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在较为干燥的季节犹如一个炸药桶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如果在造林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各种植树造林和防火措施,真正创造了“不可燃林地”,并将森林火灾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林业生产经营至少有了安全保障。森林防火既要降低森林植被的燃烧性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又要使森林防火措施对森林资源、社会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2]。森林防火措施是森林建设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对森林防火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2.2.2 森林火灾营林注意事项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运用森林火灾营林技术应留意以下事项:①在森林防火系统中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技术的应用,强调应用绿色环保措施。②随着造林技术的广泛推广,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在许多地区,只注重造林而忽视造林的问题已经出现,因此,作为政府需要给予财政支持,完善森林防火预防体系。
2.2.3 强化对幼林的防护措施
在森林防火的具体过程中,幼林的保护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样既可以保证树木的茁壮生长。又能有效地消除森林火灾的潜在风险。对于一些弯曲木、病木、枯木等不发达树木进行及时清除,切实落实森林防火措施。
2.2.4 引进耐火树种并科学种植
需要大面积有效预防森林火灾,针叶树由于其树脂含量高,易燃烧的特点一般不选择其作为耐火树。另外,部分林业人员缺乏专业防火经验,森林中空气流通差,空间复杂程度高,因此,要在干燥的秋冬季节大面积清除森林中的可燃物。
2.2.5 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提升植被覆盖率
高大茂密的树木可以阻止火势借助风力快速蔓延。所以要按照不同环境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合理科学的运用营林技术能够在森林防火方面取得积极作用。在营林设计初期对森林植被情况开展科学的调查,更好的进行防火规划。在森林防火后期的营林养护工作中科学安排工作,利用营林技术合理设置建设防火带。
2.3 设置防火隔离带
设置了防火隔离带,火灾发生时,有利于能够快速的、及时的组织有效的扑救,有利于安全的保障。根据区域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绿色防火隔离带和阔叶林防火隔离带,采取相应的森林经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布局森林。
由一些抗火性、耐火性强的树种组成生物防火林带,如北方的银杏,南方的木荷、油茶、火力楠等都是很好的防火树种。一般的林分经过很好的经营也能起到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只要经过合理种植,妥善经营,减少地表可燃物载量,就能起到生物防火的作用。
2.4 做好防火宣传,提高人们森林防火意识
最近几年,政府加大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宣传实行“五进”,制作防火手册、年画等。进村进户,做好针对性的宣传,进入企业、进入社区,进入学校,大力宣传防火意识。在居民区、广场等场所设立防火宣传点,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从各方面加强人们的防火意识。在中小学的课程中渗入森林防火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从小培养防火意识,在林区设置火灾预警塔,24h 监控森林情况,避免火灾的发生。尤其要加强森林防火和安全处置的宣传,播放典型消防案例,使森林地区的人民了解整体的防火工作形式[3]。
加强宣传标识、智能卡口建设,配置符合森林资源特点的灭火救援装备,推广开展无人机监测和侦察服务,安装林火智能监控系统、林下红外烟火监控等技防设施。要以乡镇(街道)或山系为单元,合理规划建设直升机取水点和停机坪。
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开展森林火灾风险调查和评估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通过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全面摸清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防灾减灾能力,为有效开展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森林火灾风险信息及科学决策依据。要加强监测管理、统筹谋划、物资储备,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治水平。要建立健全森林火灾风险调查评估指挥体系,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成果应用模式,推动普查成果深度应用。
2.5 清理林内的可燃物
提前做好秋冬季火灾防控及森林防火工作,开展以“清坟边、清林边、清地边、清路边、清绿化带内可燃物”为主要内容的森林防火“五清”专项行动,全面消除火灾隐患。①苗木生长期间,应适当修剪苗木枝叶,并将修剪过的枝叶清理干净,铲除地面杂草,松土以减少地面燃料负荷。②森林关闭后,会有天然的树枝,特别是树冠,会有枯树。要对枯枝落叶进行清理,消除火灾源头,应集中收集和处理落叶枝叶。③将林带内的可燃物全部清除,使林分的外障带封闭。要做好易燃易爆物品的清运工作[4]。为了达到森林火灾预防的目标,有必要分析森林火灾的原因。就森林资源来说,氧气、火源和燃料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每次护林人员在林区巡逻,检查是否存在枯枝、塑料瓶、废纸等易燃物质,并及时检查含油、酒类、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爆炸性物质。
2.6 空天地一体智慧监控
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是一个看盖全面、应用广泛的监测监管系统。该系统不仅监测能力强、数据资源全,而且监管全过程、场景搭建快,可以对各有效线索处置的全过程进行记录,也实现了对工作人员的全过程监管,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监管质效。系统构建了“天上看、空中巡、地上查、网上管”的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了全要素的动态监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了问题线索在线分发、监管责任层层传导、巡查轨迹实时查询、现场情况视频调度和问题处置闭环管理[5]。
3 新形势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发展方向
3.1 防火工作不断法治化
根据森林防火监督的特点,严惩违规行为,防止火灾事故。目前,地方森林防火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和森林管理部门的联合起来管理。实现全民的参与,尽量减少火灾隐患。为了避免在森林防火管理中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有必要明确森林防火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使森林防火的内容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3.2 提高防火监督工作的科技性
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部门都在追求高科技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监督消防工作,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①搭建消防安全监控信息平台,设计消防安全相关硬件和软件设施,完善消防安全监控信息采集工作。②将科学技术融入防火监督工作,利用技术创建多种不同的火灾场景,确保日常训练及时有效。
3.3 深化林长制
要充分发挥林长制的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火灾在我国很常见,森林防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危险性高、破坏性强、爆破性强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重要且持久的任务。今后的时间里将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决胜阶段,抓住机会就可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占领重要的战略机遇。在防火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和部署,密切关注各种防火措施的实施是否到位。做好以后的森林防火工作,为创造美丽的山川、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森林资源免遭破坏,必须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当下是林业资源和林业体系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