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山脆李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2-20曾映月曾海峰

南方农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巫山

曾映月,曾海峰

(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巫山 404700)

巫山脆李当地又名麦李、麦黄李、大李,经考证,栽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巫山脆李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格,在重庆市巫山县广泛分布,广大农村农户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重点分布在长江、大溪河、大宁河、官渡河及抱龙河流域乡镇中的大部分中低山地区,是伏淡季水果市场的有益补充。巫山脆李果型正、歪嘴、口感脆嫩、离核、汁多味浓,产品除远销贵州、四川、湖北、江浙等地外,还出口东南亚各国。

1 现状

1.1 巫山脆李产业基础

巫山脆李的经济价值与品牌优势十分显著,脆李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县域特色效益农业的重要构成和产业支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农民脱贫发展致富重要产业之一。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统计脆李种植面积200 km2,目前商品化规模种植挂果树66.7 km2,产量达11 万t,产值达16 亿元,巫山脆李种植涉及全县23个乡镇222个村,带动农户5万余户15万余人增收。

1.2 巫山脆李产业地位及发展潜力

1.2.1 产业地位

巫山属于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区,适合于各类水果的发展种植。据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数据,截至2020年12 月底,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4 928 km2,五年内增加288 km2,增长率6.21%,前三位主栽区县分别为万州、巫山、奉节;总产量602.7 万t,同比增产44 万t,增长率7.88%;伏淡季水果产业也在快速增长,其中李是目前重庆库区仅次于柑橘的第二位水果。重庆市商务委数据,目前全市李栽植规模959.3 km2,已投产580 km2,产业规模已跻身中国李产区的前三名,年产量约68.8 万t,特别是“巫山脆李”区域品牌种植区县巫山、奉节、巫溪、云阳、万州、开州合计种植面积约占重庆市规模的2/3,惠及36万多农户,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助农增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 区域地位

近年来,中国李的栽培规模与数量都位居世界首位,2020 年中国李的栽培规模已达到21 067 km2,占全球77.3%,总量达到700 万t,占全球总量的55.6%,但单位面积产量不及全球平均水平。重庆市李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4.55%、11.4%,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重庆市整个果业结构中,李是名副其实的小水果和淡季水果,但从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和销售情况来看,小水果却是大产业,市场空间和产业利润较大。巫山县2022年末脆李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重庆市的20.8%和16%,脆李种植面积目前居全市第3 位,而产量排全市首位,说明了巫山李脆生产力水平已居全市前茅。

1.2.3 发展潜力

重庆市水果种植面积,柑橘(2 482 km2)占全市水果种植面积一半以上,脆李种植面积仅占水果种植总面积1/5,其他零星水果鲜瓜类种植面积约占30%。纵观整个水果产品市场,“巫山脆李”区域品牌家喻户晓,广大消费者对独特风味脆李有需求,脆李市场潜力巨大。

巫山脆李产业已成为巫山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优势支柱产业,是全县“1+3+2”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脆李近年来生产经营现状来看,产业发展仍然面临挑战和困难,主要是品种良莠不齐,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不足,自身品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果实的商品化处理规模较小,市场转化率低和营销网络还不完善等。

1.3 巫山脆李产业发展优势

1.3.1 品种优势

巫山脆李为当地特色水果种类,人工栽培历史悠久,脆李果肉离核,浅黄色,肉质松脆,细嫩多汁,纤维较少,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口感“脆、甜、香”,回味绵长,果品品质优良,地方品种特色优势突出,受到众多消费群体的青睐,产品常年远销市内外。

西南大学县校合作巫山脆李曾明研究团队的分析结论[1]:巫山脆李果实外观美丽、气味芳香、果肉质地脆嫩多汁、甜酸适口、风味优。通过对李果实品质的分析检测:巫山脆李可食部分含能量28.0~53.0 kJ·(100 g)-1,且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钙等各种矿质等营养素,特别是抗氧化剂物质成分较高,有养颜美貌、润滑肌肤和通便的作用;所生产富余鲜果,还能够制作成果酱、果酒、李干、李汁饮品等;而李果的药用功能也有许多,主要有养肝、治肝腹水、破於等功效;李果核仁有活血、滑肠的作用;李果汁饮品能够预防夏季中暑;李干为醒酒佳物,备受社会大众青睐。

巫山脆李栽培适应性强,海拔200~1 000 m 均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抗逆性强,产量高,果品品质好,特别是优选品系,表现丰产优质,适应性强,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巫山脆李的优质表现得到重庆市果树品种专委会认证肯定。

通过西南大学教授队伍对县域内四个主产镇作为代表地,取样试验材料55份进行研究测评巫山脆李的品质,从色泽、营养与功效、口味、安全等方面综合评价测定42 个指标结论[2]:巫山脆李与其他品种李比较,具有较高的糖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糖酸比及较低水平的酸含量,表现出良好的口感和风味品质等比较优势。

1.3.2 品牌优势

三峡工程成库后农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是摆在巫山干部群众面前的紧迫课题和第一要务,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用现代农业产业安稳农村移民,是破解库区移民就业难题与安稳致富的重大战略措施。经过十年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逐渐将“巫山脆李”产业和品牌打造成功:2014 年5 月,经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巫山县获“中国脆李之乡”,授予巫山脆李“中华名果”称号殊荣[3];2016 年8 月巫山脆李荣获“中国果品区域价值品牌”[4],同年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2017 年“巫山脆李”获评“重庆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 年4 月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巫山县“巫山脆李”品种权,巫山县被认定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11月,巫山脆李上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5]。2019 年12 月,巫山脆李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6],同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0 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19.18 亿元。巫山脆李取得一系列殊荣,品牌优势十分明显。

1.3.3 立地条件优势

巫山县总面积2 958.58 km2,农业地貌特征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地貌,最高海拔2 691.8m,最低海拔145~175 m(随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属亚热带季风性暖湿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春天气候回暖早,夏季长,秋季气温下降快,冬季短,历年平均气温18.4 ℃,相对湿度68%,年均降雨量1 049.3 mm,年日照时间1 542 h,低山河谷地区无霜期320 d,具有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的独特土壤、气候、光照、水资源条件,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48.2%。脆李种植区有效积温在全市排位靠前,平均日照总时数排全市第一,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巫山脆李独特的甜脆香口感。

1.3.4 区位优势

巫山县地处渝东门户,是重庆特色产业县、中国旅游大县和全国文化名县,与湖北省交界,综合交通枢纽“水陆空铁”联运基本建成。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境内长江干流岸线长55 km,万吨游轮可直通重庆;G42 沪蓉高速公路到湖北武汉和重庆主城区的行车时间在5 小时以内;郑渝高铁巫山站距巫山县城东出口3 km;县城至巫山机场35 km,目前已开通重庆、深圳、广州、杭州、昆明、烟台等航线。交通实现了“一小时毗邻区市,二时间重庆主城,四时间京津冀、长江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交通运输方便稳定,交通网络较发达,对周边乃至国内市场的辐射功能较强;巫山又是全国的著名旅游胜地,交通蝶变促进全域旅游大发展,水果消费市场潜力较大。

2 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库区移民“迁得出、安得住、能致富”问题,十年来,由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支撑和适逢全县脱贫攻坚,农村产业空虚,脆李产业迎来大发展机遇。通过政府宣传引导,巫山脆李产业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辉煌成就面前,巫山脆李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2.1 品种问题

2.1.1 品种提纯选优程度不够

巫山脆李几千年的自然生长繁育,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口感风味等优势特性,加上后期由政府部门大力品牌宣传打造,“中华名果”响亮的品牌效应在短期形成,种植效益更加显著,果农和业主们种植脆李的积极性高涨,产业发展动力也开始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转变,全县上下形成大力发展脆李热潮,回乡创业青年、社会人士、在职干部职工、退休人员都不同程度参加到脆李大发展中来。但是脆李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忽视了脆李自然生长繁育形成的品种多样性,加之种苗短期内供应稀缺,导致盲目嫁接扩繁、无序发展,后期果园表现品种杂乱,果实品质良莠不齐。

2.1.2 种质资源保护待加强

古老的地方品种巫山脆李优良特性单株母树是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重要的种质资源,也是“中华名果”品牌的最根本保障。但是当地对脆李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表现一是政府宣传力度不够,果农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淡薄;二是对种质资源保护投入不足,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缺乏专项管理经费等。

2.2 生产管理问题

2.2.1 需进一步规范果园标准化生产,统一技术指导

虽然相关部门编印了脆李生产管理技术规程等资料,但是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落实方面力度仍然不足。1)县、乡、村真正懂脆李生产管理专业技术力量与巫山脆李产业庞大的规模极不适应。2)农广校、农技推广、职教中心等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新型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致富带头人等培训,所聘请师资力量不一,技术标准不统一,从而导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肥料、农药经销商带货讲课,过度宣传其肥料农药的作用,诱导广大果农购买;4)脆李种植规模小且零星分散,田埂路边、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地均有种植,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单株产量较低、品质较差。

2.2.2 需进一步探索先进栽培技术,持续发挥产业效益

巫山脆李现已进入丰产期的80%为早中熟品种,在6 月下旬至7 月成熟,上市时间较为集中,价格竞争激烈;早熟品种农历端午节前后可上市,晚熟品种根据海拔可延迟至9 月上中旬,但品质有所下降。2021 年全县连续阴雨致使脆李裂果、落果严重,受灾面积达7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5 亿元以上,近年来灾害性天气频发,让果农很受伤。为了让巫山脆李小水果持续成就大产业,真正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化解巫山脆李花期3 月盛开与春寒矛盾;5—6 月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长江中下游常年梅雨季节重叠,连续出现低温阴雨寡照,成熟果实遇雨裂果、落果、品质降低等问题;规避7—8月成熟挂树果多有伏旱、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2.2.3 需进一步加强果园机械化建设,降低劳动成本

据全国第7 次人口普查公布数据,截至2020 年11月,巫山县的常住人口仅为46.25 万人(城镇居住总人口20.07 万人),常住人口比10 年前减少了6.59%;共有农村家庭17.77 万户,平均每户2.46 人,各乡镇表现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脆李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灾害性天气不利于脆李发展,果农本就低下的收入更会雪上加霜,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时,将会导致农村劳动力、人才和资金快速外流,脆李产业发展前景堪忧。为降低劳动生产成本,需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先进农业设备的应用,设施农业建设,改变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降低劳动生产成本。

2.3 市场问题

2.3.1 品牌保护意识不强

通过前期品牌的设计优选、果品推介会、展销对接会,以及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包装,十多年努力,逐渐将“巫山脆李”品牌打造成功。但是巫山脆李注重了品牌的宣传,而忽略品牌的管理,造成市场乱象频频发生,消费市场负面信息反馈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1)以次充好、打巫山品牌销售,更有甚者外地李运至巫山码头、车站高价售卖;2)部分果农过分追求高额利润,不到适时成熟采收期即开园售卖,严重影响果品品质和独特口感风味;3)巫山脆李陷入价格误区,经销商电商恶性竞争、哄抬李价,果农滥竽充数追求短期利润。以上不注重公用品牌保护,不遵循市场可持续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巫山脆李品牌在市场上的信誉。如果重生产轻销售,重品牌打造不重视品牌的价值,脆李产业发展容易形成“虎头蛇尾”,呈现“品牌做得响亮而经济数字不亮”,追求短期收益忽略品牌的长久的价值,将会伤害这张“市场名片”。

2.3.2 果品冷藏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待落实

巫山脆李属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中华名果巫山脆李丰富了渝东门户中国旅游大县和全国文化名县的旅游市场。但巫山脆李鲜果集中上市时间在每年7月前后,但是脆李极不耐贮藏,销售货架期短,常温保存仅2~3 d。脆李成熟采收期高温、高湿气候环境极易使果实快速变软,失去固有的口感和风味;同时包装、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碰撞、挤压、密闭也会使脆李变软、变质,失去固有的新鲜度和产品特色。脆李成熟期集中上市,果品保鲜贮藏成本高,运送销售损耗严重等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果农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因此,需进一步落实先进的果品冷藏冷链物流配套建设,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收益。

2.4 服务保障体系问题

2.4.1 有待进一步培育壮大地方新型经营主体竞争力

巫山脆李生产多采用“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生产经营方式,以特色果品生产销售为纽带,实现了产业带动、消费帮扶拉动。早先开发的知名产地乡镇,销售网络相对健全,品牌效应好,果品销售价格好;而后推广发展的乡镇,果品同期上市,同质价格竞争激烈。为了让“巫山脆李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成为最赚钱的产业,成为最有吸引力的产业”,各乡镇政府需进一步引导培育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做好劳务用工、网络销售、技能培训、旅游开发等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完善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新型业主和农户,形成信息互通共享,自主调控,“产、贮、加、销”链条畅通的现代产业发展机制,解决了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实现贫困山区果农增收脱贫。

2.4.2 有待进一步培育强化社会化服务团队服务意识

巫山脆李物流电商、包装运输、微信代言、抖音直播等线上线下联动,形成火热的营销氛围,果品直接经济效益明显;随着“巫山脆李”品牌影响力、好感度、美誉度大幅度提升,全县还初步形成脆李“春赏花、夏摘果”的乡村农家乐旅游品牌,产业品牌效应造就农业产业新业态,产业“接二连三”多产业联动,实现了“一业兴百业兴”。社会化服务体系应立足长远,形成利益共同体,从品种选优、科学建园、测土配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整形修剪、保鲜贮运、品牌销售以及加工延链等全方位服务,全面形成县级专家研究团队、乡镇技术推广骨干、村级专业管理队伍、种植业主和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有机结合,逐步构建巫山脆李全产业链“大数据”综合平台,以加速推动巫山脆李主导产业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发展,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经营收入。

3 对策建议

3.1 良种选优

3.1.1 脆李母本资源保护

巫山脆李是当地几千年人工栽培与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口感与风味优势特性,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瘠耐旱、产量高、品质优、风味独特。如果缺乏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不重视保护,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不了解资源现状,从而缺乏针对性的保护和研究开发利用,将会导致地方名特优品种退化、品质降低、产量降低、商品性变差,造成地方特色农业种质资源浪费。种质资源是地方脆李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首先要全县范围内进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优中选优,建立基因库;其次是开展脆李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对优良单株母树进行挂牌登记,纳入政府统一管理体系,依法依规予以保护;最后进行脆李种植资源科学研究,多品系开发产业利用。

3.1.2 良种采穗圃建设

在脆李母本资源普查选优,品系开发完成的基础上,为确保巫山脆李品种的优良特性,在脆李适宜主产区实施良种资源苗圃建设,选用巫山脆李优系,同时引进国内外李优良品种进行科学研究,为巫山李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种质资源储备和产业推广应用种苗保障。

3.2 良法配套

3.2.1 适地适栽

随着全县脆李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不少地方为了快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获得显著政绩,借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搞规模化产业经营,盲目上马和扩大特色脆李产业规模,导致政府、社会商业资本大量涌入,脆李大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虽然巫山脆李在本县海拔200~1 200 m 地区均可种植,但“三月花开逢春寒,挂果前后遇梅雨”,是脆李产业躲不过解不开的死结。为了让脆李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助农增收,除了优化脆李品种外,应遵循“栽植地区小气候环境与巫山脆李树种特性相适应”这一基本原则,从气候温度、光照水平、土壤质地、灌水排水、交通物流方面,考虑“选树适地,选地适树”,从而充分发挥脆李最大生长潜力、最大化产业效应和经济收益。

3.2.2 适度规模

巫山县脆李产业开发中,品牌在市场上已取得了极好的美誉,并形成了短期收益,但是产业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为了持续品牌的长久价值,保护好这张“市场名片”,政府和主管单位产业导向切忌好大喜功,无序盲目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大规模、加速度,不处理好种植规模适度、不尊重自然规律以及客观市场经济关系,忽视果农自身生产决策权利,把响亮的品牌做成“路边摊”“大路货”,会导致脆李价格下跌,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时,将会严重挫伤果农和业主的生产积极性,对产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适度规模产销一体化有利于提高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能够集中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把巫山脆李做成“精品果”,真正的“巫山好礼”,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占有市场。

3.2.3 适宜技术

1)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村民有序种植,调控布局选择优质及适应当地栽植的品种,做好统筹规划,最大程度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2)做好综合规划,果园前期引导果农发展一批“短、平、快”的林下种养业,例如林下种菜、饲养家禽,种草养畜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办“农家乐”,实施乡村旅游“赏李花,吃农家饭”等形式创收,弥补果园投入周期长、早期没有收入的不足。

3)多产业结合,推行“果-草-畜(禽)-沼”的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模式,降低果园生产肥料投入和清除恶性杂草成本,实现省肥省工、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提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4)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如果园蓄、灌、排基础水利设施,果园田间交通路网、电网、信息网络配套工程,农耕农机、水肥药一体化、机械化采摘运输轨道建设,精品果园防灾减灾避雨栽培设施工程建设等;有条件的果园业主还可以安装物联网和质量可追溯系统。

5)聘请专家制订一套科学精简的栽培技术方案,从脆李选砧嫁接、土壤改良、建园定植、田间施肥用药、整形修剪、果实采收保鲜等方面,优化集成一套适应本地果园生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并严格统一落实,决不能各唱各的调,更不能诱导推销农资投入品。

3.2.4 适时采收

巫山脆李适时采收对果实金牌品质、贮藏性和经济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摘过早,脆李硬度大口感苦涩,品质差,严重损坏“中华名果”的美誉和信誉;而采摘过晚,果实又过分成熟,硬度降低,果实贮运能力降低,且果肉易变软,失去应有的“脆、甜、香”果实品种特性。因此做好灾害天气防范工作的前提下,正确判断果实成熟度和最佳采摘期,保证果实品质适时采收,确保这来之不易的品牌效应,才能可持续地获得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的产业收入。

3.2.5 保底收购

脆李产业发展周期长,库区自然灾害频发,针对灾害性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政府职能部门应建立应急机制,维护产业和市场长期稳定,实现品牌效益可持续。在宣传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深加工企业,重点发展脆李深加工,开发果酒、果醋、果脯、果汁等一系列产品,并采取“政府项目支持、财政补贴、担保贷款”等方式,启动裂果、残次果保底价收购,确保果农业主“减产不减收”,才能保护脆李种植业主的发展积极性,也才能将脆李产业做大做强。

3.3 产地冷藏和物流服务

3.3.1 建设产地仓储冷藏保鲜设施

脆李产地仓储保鲜冷藏设施和设备建设,主要包括脆李产地高温机械冷库、冷藏车等。脆李产地仓储冷藏设施设备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利于延长巫山脆李贮藏时间,能够有效降低果品损耗,全面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3.3.2 培育冷链物流企业

抓住国际机遇搭乘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快车,积极推动巫山脆李走出国门,政府必须规范“巫山脆李”的品牌标志和统一包装,备案巫山脆李授权经销商和巫山李园产地统计信息,颁发巫山脆李果品“身份证”,及时公布产品质量监测数据,构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溯源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智慧农业。

充分发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龙头作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组织形成“新型脆李种植业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利益联合共同体,培育一批以产业为基础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热心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牵头,带动特色农产品的产地集散销售、冷链贮藏、物流运输、加工,提高产业的效益,扩大产业利益链,充分调动社会各类“高手”人才力量,发挥新媒体作用,做大做强直播带货,探索网络直播新兴业态巨大潜力,畅通“产-贮-加-销”物流链条,提升挖掘产品产业增加值。

3.4 科技与人才支撑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重大作用,巫山脆李产业发展应结合本县自身的实际,做好以下工作:1)聘请农业大学院校资深专家教授研究制订专业的产加销技术规程,引领指导全产业发展;2)发挥乡镇农业基层农技骨干人才纽带作用,通过专家教学、现场指导、印发技术宣传资料多种方式,指导产业发展;3)发挥本地脆李产业致富带头人作用,打造产业示范亮点,带动培养产业发展实用人才;4)出台农村人才回流激励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企事家、外籍人士来巫创业;5)引进资精深加工企业,研发脆李精深加工,开发果酒、果醋、果脯、果汁等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助力脆李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巫山
巫山一段云·情寄天涯
历代巫山题画诗论
醉美巫山赏红叶
醉美巫山,诗画四季
巫山机场正式通航
看桃花忆旧游
“第一届长江三峡李花节”在重庆巫山开幕
游三峡
巫山
巫山怪石——天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