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技术的青岛里院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研究

2023-12-19王雅茹石莉莉

居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门窗青岛历史

王雅茹 石莉莉

(青岛黄海学院艺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0 引言

青岛里院建筑是建于20世纪初期的民用住宅,它的存在为青岛文化带来了独有的特色。青岛里院建筑其本身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人文情节,且青岛里院建筑也是当地极具地域性的一种建筑。青岛对于里院的保护在1990年就有了基本规章制度,为此还出台了首部地方性法规,并且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制度仍在不断完善,随着世界和平大环境的平稳发展,国内包括青岛在内的许多城市不论是经济水平还是人民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而里院的发展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1 青岛里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与改变,青岛里院发展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已刻不容缓,里院历史文化街区所处的老城区也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境地,现如今的里院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年久失修,建筑本身早已被岁月侵蚀,存在配套不完善的公共设施、杂乱不堪的院内生活习惯和违规建筑等问题,其原因是青岛目前的城市规划和里院所在历史文化街区功能不匹配且不适应的冲突。

(1)历史老旧建筑缺乏保障。 里院建筑其空间狭窄,功能十分受限,很多空间无法得到合理的使用,所以空间实用性不强。里院建筑由于本身的砖混或砖木结构,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其建筑结构都已不在适宜人们居住生活。里院整体的调动性不高以至于旧城区的活力带动不起来。

(2)建筑空间肌理错综复杂。追溯自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发展前景良好而导致中山路地域建造大量高层大型建筑群,将原有的部分历史文化建筑推平拆除,让原有的街区布局、建筑空间结构、和历史文化破损严重,使得城市历史风貌景观受到严重影响。

(3)历史街区基础设施匮乏。由于历史悠久,而造成街区内基础设施的老化、建筑群体间距过于紧密、街区公共空间布局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如青岛四方路里院街区绝大部分建筑没有燃气输送以及供暖设施;缺少独户卫生间、独立厨房等。街区所现有的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已经不能为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

(4)建筑群体公共空间缺乏。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不仅是本地住户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公共场所,也是游客进行参观游览的主要场所,如观看历史文化表演、游览历史建筑群体、购置相关纪念意义物品等。里院街区作为青岛市尤为紧要的游览观光地,但由于研究区域内建筑群体密度过高,导致区域内满足大流量人群公共空间匮乏。

青岛里院建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单单是其本身的建筑本体早已不堪岁月的侵蚀,就连其更深处更重要的人文历史文化的也随之消亡。对于青岛里院建筑不能单纯保护,也不能过度开发,应该在设计中寻求一个平衡。因此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最好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重新恢复生机。保留原有建筑外观,重新划分功能分区,完善功能优化。

2 青岛里院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研究

国内对于传统古建民居的保护与改造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如近年来的传统潮汕民居的利用与保护的改造设计,该设计是以改造与保护为中心,既能够盘活传统的潮汕民居建筑,又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本身的历史肌理和风貌。

上世纪30年代里院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一次建设高潮,许多建筑进行楼梯和台阶翻造,将木制楼梯、台阶更换为钢筋混凝土材料。部分建筑进行立面利用,采用当时流行的人造石墙面做法和带有山花的西式立面。这种新范式成为当时商业立面的时尚做法。同时建筑突破了二层的限制,开始出现增层的现象。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大批注册的华人建筑师承接里院的利用与新建设计任务。

海泊路37号,在20世纪50年代是被用作青岛化工站宿舍,一共住了20多户人家。2015年老旧的楼房开始整修,院内的改造采用传统的北方布局,划分正厢房。整体的建筑主要建造两层,采用红色瓦片和带有一定斜坡的屋顶,建筑风格年代感很强,建筑特色也相当鲜明,一层通常是用来开商铺,极具商业价值拥有深厚文化底蕴。这也是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他本身的风格是中西结合的。而改造之后的海泊路37号,是有关青岛故事的文创店,里面有社区书店,能够在这里找到有关青岛的资料,书本,图册等,当然也会出售一些文创产品,例如里院的外观模型和浮雕等。

近年来,青岛里院建筑改造比较成功的案例,例如市北区的广兴里又被人称作积庆里,是青岛市最大的院落建筑,并且拥有唯一的一整条街区的单元里院建筑。老青岛的三大市场就是由广兴里、劈柴院、与台东商业街并称的。2020年春天广兴里修复完工并开始重新对外开放,改造成青岛的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引进引领时尚潮流的赋有新意的设计与独立设计师。还有在楼房林立的新城市规划建设中,找到里院建筑存在的位置和价值,让里院建筑重拾生机与活力,且为后期的民居改造设计奠定基础,寻求一条基于保护基础上的里院建筑的可持续性,图1为里院建筑街区。

图1 里院建筑街区

另一方面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方法众多,且对于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到底是纯保护还是完全改造众说纷纭,里院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兴盛于20世纪40-50年代。在青岛地区曾拥有400到500个里院,数量众多。其设计为德占时期所规划,里院布置大多为横平竖直,大多为“口”“日”“凹”等形状,是一种围合式建筑,与北京四合院相类似,多为两到三层,这也与当时城市道路有关。里院本身的建筑外观类似于天井式的合院建筑,院落式建筑特点明显。里院类似于四合院向心型的院落规划,在外观建筑上继续延续了这一特点,选取比较规则的方形结构,进行大致的拆分整合,形成整个外观建筑。在建筑立面上要重点体现里院住宅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即拱形门窗的特色,根据青岛地势而建,高低不一,作为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一般一层的面积比较大常用做开办商铺,商铺以上作为居住空间,在建筑保护上尽量保留独特的平面布局方式。如图2济宁路24号里院。

图2 济宁路24号里院

(1)平面布局。由于历史上的加建与搭建及其它原因,侵占公共空间,导致院落格局改变。为还原原始风貌,根据确认后的平面布局进行拆除打通,对相邻建筑做好保护,选用合适的工具,能整体拆除的尽可能不要分解拆除,必须分解的构件可先整块拆卸然后再仔细分解。

(2)木门窗。建筑采用实木门窗。木窗窗框上部设亮子,下部向内开启的窗扇,由金属合页固定在窗框上。多在中梃端头做纹饰,窗扇下端加设披水板,对门窗进行分类统计,针对个别保存较为完好的木门窗保留,木窗内侧另设保温窗,木门原样保留另设玻璃门。破损门窗进行拆卸更换为断桥铝形式。

(3)主体结构。屋顶采用纵向和横向水平支撑的木屋架,搭接于砖墙之上,缺失构件采用原样式复制件补齐,屋架整体发生变形,需对屋架作拨正处理。在不拆落整体木构架的情况下,对梁架进行拨正,使倾斜、扭转、拔榫等复位,再进行整体加固。

(4)特色楼梯。室外楼梯采用石板嵌入墙体搭砌而成,石板截面为三角形,转角处有圆角。栏杆为铁艺栏杆,木制扶手。毛石基础应依据检测报告,整体加固,严重破损的条石适当更换,较小开裂缝隙采用石灰砂浆填缝修补,恢复铁艺栏杆及木制扶手。

(5)历史性瓦材。对原瓦进行复原,保留这一建筑特色。民国时期青岛祥利窑厂(SCHAN LI&GO TSINGTAU)、青岛刘子山监制(FLIU TSZE SCHAN TSINGTAU)、全盛瓦厂、孤山窑厂产品。屋面局部损坏,应凿除破损部位灰浆,取出破损瓦,清净杂物,洒水湿润接槎部位的灰浆,按原样用灰浆铺底瓦,用盖瓦扣严,将挤出的灰浆抹压顺直。屋面退瓦检修时,应注意查找老旧瓦片的历史元素,对发现的有历史信息的老旧瓦片应保存并予以展示。

(6)历史性烟囱。烟囱体突出屋顶,四周抹圆角,顶部装有陶管。结合历史档案推测现场烟囱为历史性烟囱,陶管为后期加设。烟囱体与屋面交接处,需设置天沟排水。与屋面结合处的防水处理损坏,应重新做防水处理。局部抹灰或砖块缺损的,按照原样式进行修补。

(7)外廊。特色木质外廊(包含立柱、斜撑、栏杆)。常见于木构历史建筑,由于木材防水性差、易腐蚀,常见于历史建筑内院檐下,通常采用美国红松木。采用三叉形木柱支撑,外廊混凝土地面、栏板及一层柱体为后期改建而成,原始结构为木构斜撑。凿除风化、腐朽部分,处理好结合面,修缮用材料的材质、纹理应与原物一致,严重损坏的情况可采用按原件复制或更换,复制件与原有风格相协调,原色彩原工艺粉刷,混凝土楼板及柱体进行修复。

3 青岛里院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保护与修复方案

里院名称的由来是分为两部分:“里”和“院”。“里”在早先时候有货栈的意思,主要是商人做买卖谈生意完成后就去到天井或内部院子看所需要的商品样品,而“院”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居住的住宅场所,占地面积相较于“里”还要更加大一些,里院的名称寓意着美好风雅,而里院的结构既体现西方联排住宅的构造又带有中式类似于四合院这样的向心型院落的规划,街道的走向将整个外部的轮廓确定好,通常是规则的方形,四面都围住,在中心呈现出院子的模样。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运用广泛,尤其是在建筑保护与改造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数字技术应用于里院建筑保护之前,建筑的基础信息采集及数据存储主要依靠传统手段,例如,图纸、文字、照片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里院建筑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包括高精度数字摄像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以及无人机拍摄技术等。多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为里院建筑保护提供了方法和领域。

本方案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里院建筑进行整体布局采用空间组合,保存小院的结构将景观引入室内,与自然相呼应,整体的改造利用以里院建筑外观为元素,运用拆分组合,将空间进行不同功能的划分,对于里院的改造不是将其整体重新建造,而是保留其文化价值并且改造再利用,让里院的生活回归之前的热闹,烟火气。

通过对广兴里实地调研勘测及数据分析研究可知广兴里建筑原始风貌受损最严重问题为商家及住户私自对建筑门窗进行改造使得原始门窗样式遗失。因此广兴里门窗等部件的精细化建模为广兴里数字化修复的重要工作。应用CAD技术资料绘制广兴里门窗大样复原图纸,应用SU软件构建门窗三维模型,根据历史资料、设计图纸及现状情况对广兴里外立面主要窗框及门洞进行精细化建模,确定窗框及门洞等构件精细化尺寸,且对相关构件赋予材质、色彩等信息,以此还原外立面主要门窗的原始风貌,达到数字化修复的目的。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国内许多著名景点及博物馆等均提供了线上3D游览的功能,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里院建筑的基础数据信息,建立高还原度的三维模型,发布于网络公共平台,使大众能够足不出户便可领略青岛里院的风情与魅力,传播里院文化的同时,也使大众认识到里院的独特价值及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形成全民保护青岛里院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门窗青岛历史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