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2023-12-19曹亚梅

新西部 2023年10期
关键词:富县普查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它既是世代传承的历史见证,又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一定的冲击,优秀的地方性传统文化濒临消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传统文化展现永久魅力,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问题的分析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幾点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它既是世代传承的历史见证,又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一定的冲击,地方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濒临消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传统文化展现永久魅力,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富县古称“鄜州”,地处中华民族发源地黄土高原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富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遍布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汉墓群和唐宋石窟遗址,县内有秦直道、石泓寺、杜甫故居、唐代铜钟等文物古迹遗存点97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是陕西省35个文物大县之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外来文化影响较少,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对隔绝,仍保留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风俗,从而使其他地域早已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和原始传统文化得以在富县民间较完整保存下来,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富县近几年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项目35项,其中鄜州城的传说、富县霸王鞭、富县舞狮等10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富县熏画、飞锣2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富县先后获得“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熏画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富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工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深入到富县各乡镇、村组,广泛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先后走访老艺人500多人,收集到非遗线索300多条,整理文字资料500多份,录音录像资料80多份,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归档,根据各自的特性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一些濒临灭绝,且无合适传承人的项目,如孝歌、狮子上老杆等项目采取数字化保护,及时制作音像、数字资料,便于开展好传承工作;对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进行开发性保护,如熏画、剪纸、刺绣等经过包装,开发制作成商品,推进其传承发展;对具备生产条件的进行生产保护、如油糕等,通过加工生产,既创造了价值,又实现了传承发展。同时开展了“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飞锣、霸王鞭等项目不但列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还列入到富县武警中队的训练科目。

富县文化部门还多次组织剪纸、熏画等非遗项目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技艺水平和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提高传承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春节和庆典节日举办飞锣、霸王鞭、舞狮、舞龙及老秧歌等项目的展演活动,不断推广、宣传和传承非遗项目。富县飞锣传习所、非遗陈列室、民间艺术陈列室、民俗馆等项目被列入到了陕北文化生态区建设项目,对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非遗保护工作机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

富县虽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但乡镇非遗保护机构尚未形成,相关制度缺失,基层非遗保护工作仍处于停滞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再加上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许多问题还在专家学者的探讨中,导致非遗保护工作方向不清,制度不规范。

2、有关部门对非遗保护工作不重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体现。而有关部门对此认识不到位,在非物质文化项目上重申报、轻保护。对非遗保护工作没有具体详尽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没有激励鼓励措施,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在当前文化多元发展的现实中,非遗加速消亡的现状令人担忧。再加上宣传缺失,很多群众不知道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致部分非遗被遗忘和忽略,不能很好传承和发展。

3、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型人才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门新型学科,它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型人才,又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懂历史文化、爱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又需要静心钻研、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而目前富县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基本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非专业人士,既没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去支撑,也没有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去调查挖掘,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4、非遗传承渠道不畅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特性,它的技艺多数都是代代相传、口传心授,其精湛程度和创新程度与传承人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息息相关。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富县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基本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传承本地非遗文化,学习民间技艺的更是寥寥无几。再加上目前的非遗传承仍然是以家族传承为主,且采取自觉自愿的方式,有的作品,比如黑陶,因制作周期长、费工费力、资金缺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逐渐远离了民族传统文化,非遗出现严重的传承断层情况

5、非遗保护投入经费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是需要足够经费保障的。近年来,富县先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但由于普查力度不够,一些濒临灭绝的项目还未纳入县级名录,如打席、织布、擀毡等技艺,黑水寺的传说,玉女泉的传说等口头文学均未列入富县非遗项目。加上普查经费紧张,传统的普查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先进的摄录设备,导致普查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多,图像、音像等有形的资料少,征集的非遗资料不完整,继而影响到编辑出版的相关资料,这也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建议

1、夯实责任,完善制度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态势;政府要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给予明确编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证。同时完善相关制度,把非遗保护、挖掘、发展工作纳入乡镇一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工作考核中,夯实层层责任,做好落实督导,让全员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

2、开展普查,建档立卡

普查工作是保护非遗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全面、系统、客观地采集作品,保存其真实面貌。对普查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根据其特点,对作品、优秀传承人,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多种记录方式,逐步建立完整的实物、文字、图片、声像、影像等文化遗产资料库、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分门别类地对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登记、归类、建档。

3、加强保护,做好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并开发利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传承人,要研究制定吸引和培养传承人的制度,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其能将这些珍贵民间技能、技艺延续下去。

针对现在非遗后继乏人的状况,根据县情,可以把非遗民间艺人纳入体制内,给予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激发年轻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民间艺术的积极性。政府也可以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实行“传帮带”的工资待遇和补贴标准,通过举办普查工作人员培训班、推荐专业骨干到有关部门学习等方式,建立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工作。同时尽快编辑有关非遗项目教材,抓好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工作。

4、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通过多渠道宣传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提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认识,还应该让富县全体人民都树立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挖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是利用节庆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活动,如歌舞展演,工艺美术品展览以及讲故事,唱民歌等活动。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示中心和传习所,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演出活动,并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电视,舞台等)手段进行宣传活动。三是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在新时代,广大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学校可以邀请传承人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方面的内容,对于能动手实践的,可以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加大广大青少年对非遗的认识和认可,这样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的行列中来,做到传承和发展。

5、创新方法,传承发展

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我们可以把非遗项目进行创新性发展,将其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探索非遗产业化新路径,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挖掘熏画、黑陶、泥塑等制作工艺流程,采取“多方投入,依托市场,科学经营”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大胆创新,在保护非遗的同时,探索适合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把传统的手工技艺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模式逐渐转向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销模式,使其成為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特别是对黑陶、泥塑、熏画等民间工艺进行市场化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产业化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富县旅游深度融合,建立“非遗+旅游”的文旅发展理念,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为现有的非遗资源再现努力探寻一个有效的载体。比如我们可以在秦直道、石泓寺、开元寺塔等景点,通过讲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加以渲染,还可以进行传统手工艺现场制作(如黑陶、泥塑),在吸引游客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旅游事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2]叶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3]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在富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http://www.fuxian.gov.cn/zfxxgk/fdzfgknr/zfgzbg/1636555683019120642.html。

作者简介

曹亚梅 中共富县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教学和县域发展

猜你喜欢

富县普查文化遗产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与文化遗产相遇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说”在延伸,“一说”在扩展——富县“两说一联”版本升级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学习调查要“四会”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