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在内蒙古走深走实

2023-12-19包祺伟田宗会

新西部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人才文化

包祺伟 田宗会

当前,我们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既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又要全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推动“五大振兴”走深走实,筑牢产业振兴“压舱石”,激活人才振兴“动力源”、提振文化振兴“精气神”、守好生态振兴“绿宝藏”、建强组织振兴“硬堡垒”,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内蒙古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我们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既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又要全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推动“五大振兴”走深走实,探索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筑牢产业振兴“压舱石”

实施乡村振兴要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立足资源特色,深入挖掘农牧林草产业功能潜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服务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一要在开发现代农业产业上下功夫。内蒙古素有国家“粮仓、肉库、奶罐”的美誉,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构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前提下,要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强化链式思维,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在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以40万亩浅埋滴灌高效节水增粮项目区,以科尔沁肉牛饲养核心区和以种源培育、屠宰加工、产品研发、冷链物流多点发展先导区为代表的现代农牧业区块链、创新链正在形成,逐步构建全产业链,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实现玉米高产、秸秆转化、肉牛培优、牛肉增值的发展目标。

二要在突出地域特点上下功夫。通过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强品质塑造,在源头上抓好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在包装上体现民族地域特色,在推广上打造“蒙字标”品牌。在科左中旗胜利乡直播销售成为红绿蓝合作社的常态,当地独特的富硒土壤种植出的血麦深受国内网友青睐,正成为早餐麦片的替代品,不仅让血麦畅销国内市场,还培养了一批当地有经验的青年主播。

三要在培育产业和制定惠民政策上下功夫。乡村产业的培育、形成、发展、壮大需要一定时间,更需要千辛万苦的实践,最关键的一环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落实扶持措施、健全保障机制,坚持用产业经济思维去谋划培育乡村产业,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下乡,打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让更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上百姓餐桌,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激活人才振兴“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2]人才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力量源泉,要下大力气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一要用制度引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系,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技术引领等多个层面制定引进人才相关制度,建立“刚柔相济”的引才策略。一方面,刚性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创新乡村干部提级培养机制、日常考评机制、激励晋升机制、换届优化机制,让结构合理、苦干实干、群众信赖的好班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骨干。另一方面,柔性引进技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公共服务和农技推广等领域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发挥“点睛”作用。

二要用政策留才。积极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建立人才服务期制度,在职务晋升、职级评定、薪酬补助、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安心、放心、舒心。探索建立乡村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实践和实验基地协作关系,让乡村在新技术研发、新品种试种、新技能推广等方面成为学术“试验田”,推广“科技小院”模式,让广大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要用实践育才。乡村的广阔天地是实践的大舞台,要善于培育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乡村“能人”开办企业或领办合作社,真正把乡贤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社会治理中的“头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领广大农民实干奋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提振文化振兴“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文化振兴是指通过继承和弘扬乡村历史文脉、打造城乡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树立乡村新形象和提供美好文化体验等多维度的手段来促进乡村文化多元发展、增强乡村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3]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有型也要有感,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激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围绕“记住乡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政府、社会等多元化投入,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发展同向发力,深度融合,让带有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技艺展现新时代活力,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记忆文化品牌。探索将民族传统赛事融入到乡村游、草原游当中,让文化提炼品牌、赛事打造形象、旅游落地发展、体验融合创新。

二要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注重本土非遗传承人的寻找和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遗传承技艺基地建设,让非遗传承人送技能下乡入户,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让手工艺品、特色民俗走出橱窗展馆、走向市场。发挥青年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创新作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一批本土青年转变为“新农人”,通过不同的表现视角,打造通俗易懂,网民喜爱的短视频作品和培养直播带货主播,让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三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开发利用好乡村文化,使之成为致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要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建设富有文化的宜居宜业村庄,要加强农村牧区规划区内旅游业发展,以农家饮食文化为代表的餐饮服务业为突破口,逐步开展民俗游、踏青游、丰收游、冬捕游、赛事游,让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周边短线游的首选。

守好生态振兴“绿宝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4]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要做好“增绿”文章。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全面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村庄绿化全覆盖,坚定落实建设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任务。瞄准林海经济,积极引进林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林业发展模式,广泛抚育推广经济林品种,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二要做好“减污”文章。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燃煤散烧管控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确保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强化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废旧地膜、滴灌带回收再利用,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厕所改造、安全饮水、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乡村环境“颜值”和群众生活品质。

三要做好“降碳”文章。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落实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促進种养殖业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用能模式,推动农村取暖炊事、农业生产加工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不断提高全社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建强组织振兴“硬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要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两翼的基层组织体系,突出党组织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步调一致跟党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要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好抓班子、带队伍、强引领、做示范的作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在基层的坚固战斗堡垒和同群众命运相惜的桥梁纽带。

二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基层网格调解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让干群的“心”离得更近一些,变“受访”为“下访”,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培育和树立一批乡村治理典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要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班子没有底气也无法让群众服气。要发挥乡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内部监督,确保集体“三资”收支规范。因地制宜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支持集体与成员建立起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各类帮扶资产保值增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作出科学规划和详细部署,如何擘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关键在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唯有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唯有砥砺奋进、方能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共产党员》,2022(21):4-26页。

[2]央广网:《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377735673143719&wfr=spider&for=pc,2023-11-13。

[3]欧阳佳杰:《乡村文化振兴困境及超越路径》,载《智慧农业导刊》,2023(16):177-180页。

[4]崔静、王宇:《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载《上海企业》,2023(9):30-32页。

作者简介

包祺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田宗会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人才文化
文化与人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