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时,如何让你的文章更有画面感?

2023-12-19金小贝

下一代英才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人物形象化画面感

金小贝

很多学生总对我说,金老师,你的文章怎么那么有画面感呢?其实,我只不过是做到了这三点,学生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借鉴学习。

一、多点场景化描写

在写文章时,要尽量多地进行场景化描写,而不要叙述性描写。就是要把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让他在这个环境里做事,这样画面感就会非常强烈。

比如要描写一个人很伤心,你写“他非常伤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种描写没有场景,就很难有画面感。

你可以试着把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比如在餐厅里:

他面前放着一碗拉面,红色的大块牛肉和绿色的蔬菜铺盖在白色的清汤上,看上去叫人垂涎欲滴。他却目光呆滞,右手机械地拿着筷子往嘴里送,几乎没有咀嚼就大口吞咽了下去,吃着吃着,眼泪流到了挑起的拉面上。

这样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

再比如莫言在《卖白菜》一文中,为了刻画母亲的人物形象,他在文章开头就运用一组特写镜头,把母亲置身于一个场景中,用“苦着脸,心事重重”描写母亲的神态,用“走来走去”“时而揭开、掀动”描写母亲的动作,用“锁定”“端详”描写母亲的眼神。

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没有提到一个“穷”字,却把家境的贫困和母亲的愁苦侧面烘托了出来。

在这里,没有一个字是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但却能从母亲一连串的动作、神态感受到母亲那沉重而无奈,从犹豫不决到痛下决心的心理变化。叫人看出母亲是在无计可施、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要卖掉最后三颗白菜的决定的。

第二、要让人物动起来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要尽量让人物动起来。

比如写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谈话,如果这两个人都一动不动,只是交流, 读者就很容易视觉疲劳,只能看到他们交流的内容,而看不到画面。

如果两个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时地动一动,比如端起茶杯喝水,站起来走到窗边,拍掌大笑,画面感就会比较强烈,可读性也会更强。

有些时候,你笔下的人物不适合动,但是又想要写出画面感,就可以让人物身边的东西适当地动一下。

这个东西可以是无关紧要的,跟主题相不相关都没有关系,只需要用很少的笔墨让它动一下,整个画面会变得更生动,这样就有了画面感。

比如写一个人坐在河边钓鱼,这就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不可能让人物动来动去,但是他一直坐在那里就没有画面感。

这个时候,你可以写“平静的水面上冒出几个泡”“一只鱼忽然跃出来,很快又落在水里”“一只蜻蜓飞过来停在钓鱼竿上”“鱼漂忽然往下沉了沉”,等等。

人物没有动,但是可以让人物身边的东西出镜,让它们动一下,从而营造出画面感。

第三、让事物形象化

我在一篇小说里这样描写一个小官员:

会议终于结束,大人物在致谢挥手之后,将要步出会场。“认真”做笔记的同学早就在前一分钟合上笔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作家的身边跨过去,似凌波微步,倏忽间飘移到大人物身边。脸上先是绽放出甜蜜的笑容,右手做引导状,嘴角向上翘45度,剑锋般的眉尾瞬间低垂,一副恭順谦卑的姿态。

送走了大人物,同学退回会场,弯着的腰杆立刻变得笔直,刚刚凹下去的将军肚也腆了出来,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他用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眼神扫视了一下会场,皱了一下眉,表达了对会场骚乱的不满。身边人马上会意,立刻在喇叭里喊了几声“保持安静”。同学还是不满意,板着脸训斥了一通。

这就把一个人媚上欺下的样子形象化了,读者马上就能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画面。记住,在描述一件事物的时候,一定要用生动活泼、形象直白的语言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猜你喜欢

大人物形象化画面感
用图象法让问题形象化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我就是吃可爱多长大的,怎样啦
如何搞定大人物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