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2023-12-19付阳红李正亭
付阳红 李正亭
在我国红色资源中,红色校史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又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将红色校史资源深深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对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让学生阅读红色校史资源档案文献资料和最新校史研究成果,注重以红色资源的内容和场所为平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抓手等途径,探讨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运用的创新路径。
目前,有关红色资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红色校史资源与思想政治课融合的探讨相对较少,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1]这为高校利用好红色校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它既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又要将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奋斗岁月里形成的精神图谱融入到整个思政课教学中去,还要注意收集整理本校校史资料,发掘本校师生弘扬红色文化的生动案例,找到红色文化和学校历史的结合点,培育独特的学校精神。
红色校史资源的内涵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校史则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特点和传统精神,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而红色校史资源则是其中宝贵的“富矿”之一,它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红色校史资源是指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的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校史档案、校园文化、先烈事迹、校园建筑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奋斗历程的见证。将这些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校史是高校立德树人生动的“教科书”,它汇集了大学历史和现实,物质和精神,属于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而红色又是它最鲜明的底色。红色校史资源是一种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这对于高校因校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将红色校史资源深植于教学内容之中,有利于发掘校史的精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3]在推动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对本校红色资源进行挖掘,为深刻理解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在实践中,对促进广大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起到了很好的具体案例作用。我们不仅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的建设,还要将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结合起来,向学生讲述本校师生奋斗前进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将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有利于引导学生传承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
高校红色校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和理想。通过对红色校史资源的发掘,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引导学生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点来讲,高校应该对校园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编撰校史时讲好党史,促进校史文化宣传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开展学校历史文化培育工程,使校史文化传承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学校历史文化的育人效能。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校史资源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继承前辈学者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强化责任担当。
第三,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认同感。
一方面,利用红色校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高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补齐精神上的“钙”,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融合在一起,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另一方面,红色校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精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并帮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
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
校史资源具有丰富的教育性,尤其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以及探求科学真谛的事迹,这些都是大学立德树人的珍贵资源。
第一,充分挖掘红色校史文献资料。
档案文献工作是用来保存历史的,它是用来为党、为国育才的,老师们要把这些历史文献整理好,运用好,记录和总结党在红色教育方面的奋斗历程,为立德树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 “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人民大学馆藏红色文献,鉴证了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艰辛历程,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要精心保护好,逐步推进数字化”。[1]这为学校红色历史档案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明了方向。强化红色文献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全校行动起来,统筹力量,长期努力,对反映红色校史的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文献进行全面的整理,并在全校和社会范围内,对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文献进行征集,积极组织对红色校史遗址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和寻找,对红色校史的亲身经历人员进行口述采访,尽可能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可以让历史来说话,让史实来说话。
第二,注重内容和场所赋能,讲好校史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区,都要瞻仰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发展作用的革命圣地、红色遗迹、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重要地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大红楼时指出:“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学校红色旧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形成的重要红色资源,是历史上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奋斗的历史见证。因此,学校要善于利用红色校史资源,讲好校史故事,让学校的红色校史资源真正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头脑。
首先,将红色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与育人理念、学生特征、时代需求相结合,将校史资源这一宝贵的财富,转变成独一无二的育人资源。“深入研究红色校史,需要教师把红色校史和学科专业史结合起来,把红色校史融入百年党史,围绕立德树人要求,凝聚研究方向,取得校史研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理想效果。”[4]将红色校史资源与各种学科的教学和应用相结合,用它来诠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充分利用它对新时代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提高新时代学生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使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其次,寻找红色校史资源和教科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推进高校红色校史资源走进教材。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对红色校史文化的学术研究与理论阐释,通过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挖掘高校历史资源中的育人因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素材、注入新活力。在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地区,学校应该加强对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分类工作。具体而言,学校可以组织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和挖掘,收集整理与本校历史相关的红色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口述史料、影像资料等。同时,还可以邀请老校友、老革命家和历史学家来校进行讲座或举办展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最后,要强化学校的红色历史教育,使红色基因走进学生的大脑和心灵。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等方式,让新时代的学生从红色校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滋养自己的身心,推动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让学生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体会到了红色校史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让他们的心灵和血液都受到更加深厚的熏陶。
第三,注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红色基因。
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为红色校史的传播提供很好的支持。例如,可以制作一些红色校史的微视频、PPT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培养时代新人,要遵守教育引导规律,并与新时代青年的特征密切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好、运用好校史资源,在时代新人的内心深处播撒并浇灌“红色的种子”,将其传承并激活起来。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红色校史资源,重视时代和科技的赋能,对多种载体、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运用,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首先,做到根据具体情况,讲好红色校史故事。组建大学生红色校史文化宣讲团,利用同辈群体的讲解和参观校史馆等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种下红色的种子,让同学们从展板、图片、实物,以及一个个感人的、催人奋进的学校历史故事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厚重历史底蕴,丰富的实践结果,以及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进而增强同学们爱国爱校光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文化自觉,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使他們的红色基因得以赓续。
其次,做到与时俱进,让红色校史资源从静态变为动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3D等,可以将校址及校史馆内的历史实物资源进行全方位、可视化、三维立体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这些静止不动的校史资料从沉睡的文件里“走出来”,变成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资源,可以营造一种生动的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增强对学校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邀请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设计和开发,将历史实物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建模,然后通过VR、3D等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开发相应的移动应用或网站,让学生可以在线或离线进行参观和学习。这样的现代科技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历史教育水平和文化软实力。
最后,做到顺应潮流,因势而新,实现媒体的整合。在沉浸式传媒环境中,高校应注重运用“微视频”“微电影”“云课堂”等新颖的传媒手段,来宣传和弘扬高校的“红色校园历史”。充分发挥报纸、影视和视频号等媒体的媒体宣传功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生态。将融媒体工作室作为一个载体,加强内容建设,并制作一批素材丰富,生动活泼,集视频、图文、影音等为一体的红色校史短片,利用MOOC、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网络育人平台,对红色校史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搭建一个传承红色基因的舆论阵地和思想家园,增强对时代新人培养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
结 语
目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对红色校史资源的利用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史资源,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将红色校史资源真正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及教学中,是适应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总体要求的必然选择。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红色校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来推进,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载《人民日报》,2022-04-26(01)。
[2]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载《共产党员》,2021(22):4-6页。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9-11 (01)。
[4]耿化敏:《红色校史资源与中国人民大学“大思政课”建设》,载《教学与研究》,2022(5):30-34页。
作者简介
付阳红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正亭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