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

2023-12-19王小松陈成志

新西部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广西红色

王小松 陈成志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首先需要厘清广西红色文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并相应指出对此种精神培养的必要性——时代呼唤和社会期盼,及其可行性——思想启迪的资源和路径选择的镜鉴,最后关注到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方向与路径。

广西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融合,既是时代呼唤,也是社会期盼。与此同时,广西红色文化也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提供思想启迪的资源和路径选择的镜鉴。因此,从人才培养、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等方面入手,探索二者融合的方向、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广西红色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广西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全面、正确理解“广西红色文化”基本内涵,首先要了解“红色文化”内涵。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一般来说,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及其创造的人类进步文明成果的总和。

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括独特的革命遗存和风貌、革命精神和传统。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和无数先烈用信仰和忠诚、使命和担当、青春和汗水、智慧和勇气、鲜血和生命熔铸的光耀千秋、感天动地的革命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是历久弥新、跨越时空、与时俱进的文化,更是净化心灵、升华精神、催人奋进的文化。

有学者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通俗化、形象化表达,在党的重要文献中主要使用“革命文化”这一书面化的规范表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绘就了中国革命文化的底色。正如有学者所言:红色是革命文化的表征,而革命是红色文化的本质。

2、广西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从狭义上说,广西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革命的先进文化,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广西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植根于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国红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西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广西不断发展的瑰丽多姿的进步文化谱系。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指大学生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形成的,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根本宗旨,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为基本要求,以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务实担当、团结合作、锲而不舍、善作善成为主要内涵的开拓进取精神,是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还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量之源。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

创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时代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2]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以及对广西红色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有理想信念、堪当民族复兴大任、能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近年来,广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急切呼唤众多具备广西红色文化基因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地方高校大学生,为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因此,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全过程,是时代的呼唤。时代呼唤用广西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激励地方高校大学生从创新创业着手,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贡献青春力量。

2、社会的期盼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原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鹿心社同志曾说:“广西不缺资源、不缺机遇、不缺政策、不缺平台,缺的是解放思想大胆闯、放手干的勇气和魄力,缺的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猛将、闯将、干将。”[3]由此可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期盼许许多多“猛将、闯将、干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最具生机活力、最具知识技术、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理所应当成为既具备广西红色文化精神,又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且能够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猛将、闯将、干将”。

然而,真正的“猛将、闯将、干将”绝不可能从天而降,需要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锻造、铸就。地方高校大学生应该充分运用广西众多好政策,抓住广西发展新机遇,借助广西优势平台,深挖广西丰富资源,弘扬广西红色文化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激发创新创业勇气与魄力,大胆闯、放手干,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增加知识经验,练就过硬本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增砖添瓦。

(二)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1、思想啟迪的资源

广西红色文化的内容丰富性与精神升华性为涵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供思想启迪之资源。广西红色文化的内容因文化主体的多元性、广泛性而多姿,因涵盖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文化元素而丰富,因继承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纳外来优秀文化而多彩。

广西红色文化不仅内容多姿多彩,而且蕴含的精神内核在长期血与火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不断淬炼和升华,成为推动广西人民革命事业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并且以其深厚的底蕴、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为民的情怀、务实的追求、不屈的气节、开拓的勇气等要素的聚合和有机统一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例如,“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百色起义精神和“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等,理应成为涵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思想文化资源。

2、路径选择的镜鉴

广西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性与发展进步性为培育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供路径选择之镜鉴。广西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广西人民革命实践是广西红色文化的根源,广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对广西人民革命实践产生引领和推动作用,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发展。

广西红色文化不仅具有社会实践性,而且具有发展进步性。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人民革命实践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这就决定了反映广西人民革命的广西红色文化的发展性;另一方面,广西各族人民认同、继承和弘扬广西红色文化,后来人不断对广西红色文化进行发掘、整理、研究、运用和传播,使广西红色文化呈现出发展性特点。例如,在攸关红七军生死存亡的“小遵义会议”(即全州会议)上,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敢于同“左”倾冒险主义作斗争的胆识谋略、善于从危机中开辟新路的使命担当,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战胜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诸如创业资金不足、环境条件限制、创新创业失败等困境,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方向与路径

(一)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里的“人”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因此,培育时代新人就成为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育人方向。

首先,时代新人要有理想信念,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广西红色文化中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的理想信念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等等,有利于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远大理想,并为其补足创新创业的精神之“钙”。

其次,时代新人要敢于担当,即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历史使命。广西红色文化中“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就是敢于担当的最生动体现,有利于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担当精神,为其输送创新创业的勇气力量。

再次,时代新人要能吃苦,即“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4]广西红色文化中获得“千里来龙”锦旗和“猛如虎、精如猴”称号的英雄部队——红七军,经过九个月的艰苦转战,跨越桂、黔、湘、粤、赣五省7000多里,打破敌人重重封锁和步步追击构成的红七军精神,有利于铸就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吃苦耐劳精神,能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最后,时代新人要肯奋斗,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5]不管是广西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大都蕴含着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精神元素,这些元素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助力大学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二)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路径

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相统一,共同构成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现实的基本路径,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虚拟与实体、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1、教材开发是基础

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立体化、信息化教材体系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最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最主要载体。因此,加强既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又符合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的优秀教材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首先,要联合思政课教师、创新创业课教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西部分)或者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专业课教师、实践课教师等,组建成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知行合一的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只有强强联合,举众人之力,才有可能编写出优秀教材。这是优秀教材开发的必要条件。

其次,教材体系建设团队成员务必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要亲自到区内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等地方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一手材料。同时,也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关于广西红色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问卷调查或者面对面交流采访等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工深化,编写一批地方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能够实践的广西红色文化典型案例、校友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可以融入专业课的典型案例等,为最终编写教材提供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这是编写教材的关键一步。

最后,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撰写出版《广西红色文化教育》或者《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教材。《广西红色文化教育》主要以广西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每一节设计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栏目,即广西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聚焦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一主题,每一节设立广西红色文化专栏,即用广西红色文化精神激励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这是编写教材的目标要求。

2、课程建设是关键

如果说教材开发是基础和前提,那么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就成为关键因素。

一是在开发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地方高校可以尝试开设“广西红色文化教育”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必修课程或者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大学生接受以上两方面的教育提供保障。这是将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最为直接,最为有效,最为关键的路径之一。

二是地方高校还应该重视与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将具有广西红色文化元素、广西红色文化典型案例等思政教育素材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实践课程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3、“大思政课”是重点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地方高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关于公布“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2〕31号),公布了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广西有11家入选。其中,与广西红色文化和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是:百色起义纪念馆、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柳空文创园、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八桂田园基地等。

以上“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地方高校开展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提供了丰富多样、真实感人、可供借鉴、“看得见、摸得着”的素材、资源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

因此,地方高校要善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定要跟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现实结合起来。

第一,地方高校要深入挖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蕴含的广西红色文化元素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元素。例如,百色起义精神、湘江战役精神、红七军精神以及蕴含其中的创新创业精神等。充分运用这些元素,激发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第二,地方高校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构建“校内课堂+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的模式,即将讲解员请到校内课堂,将课堂搬到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两个课堂、两种师资,同频共振、齐心协力、共同育人的模式。随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切实有效的“理论+实践”教学活动,共同培养既具备广西红色文化精神,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载《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就是靠理想信念》,载《中国老区建设》,2021(6):4页。

[3]国新办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举行发布会,www.china.com.cn/zhibo/content_75151147.htm,2019-09-02。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52页。

[5]《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载《人民日报》,2018-03-04(01)。

[6]秦宣:《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载《人民日报》,2021-08-02(12)。

作者简介

王小松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

陈成志 通讯作者,南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广西红色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红色是什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