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课程设计

2023-12-19陈雪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主题课程美术课程美术教学

陈雪莲

【摘 要】小学美术重彩线描课程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赋予线描教学新的表达与创想,建构“以线赋能、以美育德”的双线素养目标,以重彩大观念引领“自然多彩、生活出彩、名作精彩”的主题学习内容,以线为轴、以学段为序组建学习任务群,呈现造型元素的多元综合探究和多维艺术表现,基于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反馈,进一步完善素养导向下的课程审美体验与创意实践。

【关键词】美术课程 美术教学 主题课程 重彩线描

重彩线描是基于传统线描的新表达,是对点、线、面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艺术实践上的新探索,是内容与形式、技法与材质的重合互嵌、重叠拼接、重组创新的多元表达。重彩线描把素养习得和价值观培育深耕于学科知识与绘画技能的课程构架之中,通过多技法、多形式、多元素嵌入的创意实践,提升学生线描表达的内驱动能并迁移形成学科能力素养。

一、素养导向:基于关键能力,厘定课程目标

目標作为课程教学的导航系统,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抓手,是教育目的明确化、具体化的呈现手段。重彩线描课程目标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厘定“以线赋能、以美育德”课程双线目标。

以线赋能目标,侧重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培养。运用节奏、重复、对比等形式原理,把黑白灰和绚丽色彩进行重合互嵌,把方法与技能进行重叠拼接,把形式与创想进行创新重组。以美育德目标,诠释培根铸魂的观念,借力艺术表达的共通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线描与自然、线描与生活、线描与时代的审美意象和文化理解中内化启智增慧的学习品格。课程目标“育德”与“赋能”双线纵横互嵌,把绘画知识转化为技能智慧,把技能智慧转化为素养德性,有益于学生感悟价值观与绘画技能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系好以美育德、以线赋能的艺术纽扣。

课程实施的分段目标,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认识到体验、从运用到理解、从理解到迁移进行分层构建。小学1~2年级“造型·美术”强调观察、感知的重要性,让学生利用直观的视(触)觉迁移生发具象的审美感悟,初步体验线条与色相、形式与材质重合互嵌的艺术表现形式。3~6年级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造型规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并掌握“元素重合、形式重叠、技术重组”的综合表达。课程目标强化学段间的互通连贯,绘画形式强调技法与材质的互嵌融合,学业效果呈现“线描+综合”的互易创想,学生在线描传承与绘画创新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学科素养能力的提升。

二、逻辑“理路”:基于观念任务,建构内容框架

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硬核系统,构成形式决定课程目标的达成,是知识技能、教学目标与实践创意的系统化、结构化的组织和构成。重彩线描课程内容着力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大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大观念的学习任务是基于学科素养的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新样态。

重彩作为线描教学大观念,蕴藏着素养习得的方法与手段,是知识与技能概念性、知识性和价值性的总体概括。内容设计回归真实的问题情境,重视持续推进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学习迁移,形成培育个体终身发展的素养格局。内容选择要以发现真实世界中美的立意为目的,让学生领略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拓宽线描创意实践的内涵形式。从自然与生活的特定情境、艺术与文化的特定氛围中构建主题性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整体规划学段要求,形成递进的学习任务。重彩线描“自然出彩”“生活精彩”“名作精彩”的主题内容,以线为轴、以学段为序串联起“散步的线条”“灵动的线条”“精细的线条”等学业要求,工具与方法前后关联,形式与创意互为补充,情感与价值渗透始终,使目标和主题、任务和素养一体化的课程设置更加优化。

重彩线描是基于传统线描的创新表现,课程内容采用大主题带大任务、大任务带多技法表达的方式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自然出彩”主题结合“认识与感受元素”“体验与再现造型”的学习任务,带领学生通过点、线、面认识天地自然之美,理解点、线、面造型语言的排列组合和表达方式之美,运用对称、重复、节奏等形式原理不断丰富造型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生活精彩”主题立足从生活中发现美,在情境中表现美,学习任务“用线表达想法”和“点、线新构想”强调实践过程对线描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传承的促进作用,同时侧重引导学生体验“重合、重叠、重组”的重彩表达新方式。“名作精彩”主题内容对应“传递我们的创意”“应用我们的创想”学习任务,是基于经典艺术作品的深刻解读,学生能感受经典与创新的碰撞,体验技法与形式的变革,是基于点、线、面的知识与技能、表现方法和创意思维的价值呈现。

三、实施策略:聚焦素养提升,寻找有效路径

策略作为课程教学的驱动系统,是理解与运用的实践操作,是可以加以批判性验证的假设。重彩线描课程是概念性、方法性和价值性的美术表达综合体,其线条与色相的融合、画面组织与构成关系需要在“练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实践中去应用、去迁移,做到化之于心、践之于行。

课程实施以杜威“做中学”理论为引领,融入学校美术常规教学之中,社团工坊帮助拓展提升。“练中学”立足对显性知识如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等概念的认识理解,通过练习线条的排列组合技巧达成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用中学”是个体在艺术实践操作中呈现的点、线、面探究体验。通过分析、观察、理解线条的形式语言,以及反复多次地验证与再现实践,促进个体美术表达语言的提升,传承线描绘画的造型技巧。“创中学”融知识与技能、经验与理论于绘画的综合探索和创意实践之中,从画面的细节和创意实践等方面着力提升造型语言,主要针对个别学有余力、学有创意的学生个体。不同层次的学习策略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催生出学生对重彩线描课程学习的持久兴趣,提升其绘画技能的表达素养。

心理学家认为,让儿童具身体验和真实感受现实世界和作品,能提高儿童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从学生主动运用画笔来描绘作品开始,其身体的感官就开启了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发现、探究和实践之旅。重彩线描以大主题带大任务的实施方式,坚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一维到多维的循序渐进原则,促使学生在“练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实施策略中,找到运用点、线、面刻画生活、表达情感、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一策略构成了“输入—练习—内化—输出”的课程实施路径。教师可以利用绘画造型语言、材质肌理特征和形式多元表达的持续性视(触)觉刺激,丰富并强化学生对重彩线描艺术表达的认知、理解和体验,继而促使其生发出对造型元素、绘画形式的共情。通过即学即用的点、线、面练笔,活学活用的线描新构想实现重彩线描课程综合性的创意表达。

四、评价创新:过程结果互嵌,聚焦成长价值

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反馈系统,是提升美育课堂质量的关键,是检验课程实效的有效途径,在课程实施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彩线描课程评价借力过程评价与课程实效评价,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课堂整体教学质量提升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

重彩线描课程评价秉承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从教学赋能和学程增值两方面展开多元的课程实效评价。教学赋能侧重评价教学中课程内容、学科知识、方法技能是否融通,注重情感态度在实施环节或教学情境中的传递与关联,结合学业质量效能指标评估教师的课程建构力和实施力。学程增值评价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是素养导向下的学生活动表现和实践操作评价。观测学生的学习品质,记录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起点,分析其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和学业进阶状态,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力、研究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嬗变提供依据。

过程评价是对艺术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和学业表现等情况进行质性分析或价值判断。侧重观察在学习情境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典型行为态度。学习态度折射出个体对待学习任务时产生的内驱力、自控力和耐受力品质。围绕“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学生行为表现,定量分析评价维度,摆脱用一张作品评判成绩的定性评价弊端,帮助教师厘清课程实施与学生实践的辩证关系,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课程学习活动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过程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建立自信,产生积极的学习认同感,从而快乐地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多元的课程评价实施,最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能力提升。

重彩线描课程的建构推进了学校美育课程向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学科基础素质和绘画基础技能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课堂实践和操作活动的反馈性评价持续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成长。课程内容创新的技能培育和育德渗透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基础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重彩线描学习单元研究”(课题编号: XH2021A29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主题课程美术课程美术教学
幼儿园开展主题课程的反思
“欢庆元宵”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带着STEM的梦想飘向远方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