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023-12-19王雁春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多音字杨梅文言文

王雁春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与幽默”,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写作要素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九岁孩子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话的经过,将小男孩的“甚聪惠”描写得惟妙惟肖。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以后每册教材中都选编有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到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对照注释自主读懂故事内容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阅读重点是抓住相关描写,体会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全文五句,为总分结构。第一句总起,关键词“甚聪惠”,以下四句均围绕“甚聪惠”展开。第四句和第五句是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是最集中体现“甚聪惠”的部分,教学中应重点聚焦。

首先是“善听”,杨氏子听出孔君平言外之意是以“杨梅”和“杨姓”的联系开玩笑,甚是幽默。其次是“妙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对方的姓氏上做文章,同样幽默风趣;二是应答中用了“未闻”二字,委婉、得体。再次是“秒答”,“应声答”说明孔君平的话音刚落,杨氏子就回答了,反应敏捷。因此,杨氏子的“聪”集中反映在他语言背后的思维上。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补白文中省略、联结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文言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读好停顿,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聚焦人物对话还原人物思维,体会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解题

1.联结生活场景,理解“氏”的意思。

(1)教师出示前一天学生上传的带“氏”字的店铺照片,说说店名的意思。

(2)师小结:“氏”在这里表示人的姓氏,是古人常用的。

2.唤醒生活经验,理解“之”的意思。

(1)出示另一個古人常用的字——之。说说从前学过的文章里出现过的“之”——“常衔西山之木石”。理解“之”在句中的意思。

(2)古今联结,拓展理解:这个字不仅古人喜欢用,今天的人也喜欢用。

出示:五年级学过一首歌——雏鹰之歌;

央视春晚上有一支舞——雀之恋;

美国有一只名篮球队——梦之队。

(3)师小结:古人用“之”让文章有了古文的味道,今天我们用“之”就有了文化的味道。

3.相机读题解题,生活中用文言。

(1)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孩子。

(2)指名读课题,注意平翘舌音的转变。

(3)学着古人介绍人的方式介绍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内引外联,沟通课堂内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直面文言文。】

二、诵读,读通读顺

学习任务一:字音字义之辨

1.根据预习情况,指名试读,重点关注“诣”“禽”两个生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识字学词是常规性学习目标,五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自主学习落实。“诣”“禽”两个要求会认的字在初次指名读文中重点落实。】

2.读准两个字的字音。

学习多音字“应、为”的读音,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1)“儿应声答曰”:复习已学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理解“应”的意思,据义定音“yìng”。

(2)“为设果,果有杨梅”:根据古文特点运用补白的方式理解“为设果”的意思,知道故事中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据义定音“wèi”。

(3)比较理解,发展思维。

“为设果,果有杨梅。”

“为设果,果为杨梅。”

师小结:真是个热情又好客的杨氏子。

【设计意图:初读,要读准确,读流畅。准确包括读音和断句两个方面。这一环节主要落实“为”“应”两个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复现旧知、补白省略等方式学习据义辨音。通过对“果有杨梅”与“果为杨梅”的比较思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多音字“为”的理解,促进学生比较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理解到杨氏子的热情好客,待客有道。】

3.读好两句话的停顿。

(1)孔/指以示儿/曰。

指名试读,说说这样停顿的原因。

师小结:“孔”是一个人,“指以示儿”是一个动作,“曰”又是一个动作,三者之间应该稍加停顿。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分析“家” 和“禽” 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

拓展资料帮助理解:

禽者何?鸟兽之总名。——《白虎通义》

师小结:“家禽”是家中的鸟,断句为“家/禽”,与今天的词语“家禽”意思不一样。

师指名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读准确。读流畅就要读好停顿。根据学情以及文后习题提示,本文主要落实“孔指以示儿曰”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个句子的停顿。正确停顿,应该建立在对意思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所以这一环节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读懂基本意思,思辨正确停顿,而不是先画好停顿线,直接强加给学生。】

三、悟读,读出故事

学习任务二:人称多样之辨

1.通读全文,发现问题:文中“杨氏子”和“孔君平”都只出现了一次,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这显然不合理。

2.默读,找一找,标一标:用“□”和“ ○”分别标出杨氏子和孔君平的“藏身之地”。

3.交流反馈,读懂大意。

对比读,感受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对讲故事,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编排了文言文的学习,从四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到了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对照注释自主读懂故事内容并不困难。因此,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了“找人物”的活动,思辨文言文人称的多样性,既增加了探究的趣味性、活动性,又让学生自然理解了故事的大意。】

四、研读,读出人物

学习任务三:人物智慧之辨

1.概括杨氏之子的形象特点——甚聪惠。

2.分析“聪”字构成,聚焦对话,解密“妙答”。

(1)会听——

理解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在姓氏上做文章。

(2)会想——

①还原思维,引导发现类比思维。

如果杨梅是杨家的水果,那么(孔雀就是孔家的鸟)。

②还原思维,引导发现反驳思维。

如果杨梅是杨家的水果,那么(孔雀就是孔家的鸟),既然我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家的鸟),那么(杨梅也就不是杨家的水果)。

(3)会说——

去掉“未闻”二字,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杨氏子的委婉表达,有礼有節。

3.聚焦“应声”,解密“秒答”。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而语言的背后一定是思维的锐意。因此本课感受风趣的语言就要还原杨氏子思维的敏捷,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本环节的设计从分析“聪”字的部件构成入手,走进对话,还原思维,理解杨氏子“聪”的种种表现,并以此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思维方式,即类比思维和反驳思维。】

4.出示《王戎不取道旁李》,唤醒前阅读经验,对比分析:王戎和杨氏子的聪明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激发兴趣走向课外

学习任务四:勾连比较之辨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比较文中两个孩子聪明的不同表现。

【设计意图:学习要讲究前勾后连。本环节的教学先出示四年级学过的、同样出自《世说新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对比两个孩子聪明的不同表现,然后顺势介绍《世说新语》,通过推荐阅读认识更多古代的聪明孩子。激发兴趣走向课外,拓展学习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多音字杨梅文言文
认识多音字
清欢杨梅酸
认识多音字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杨梅
腊月杨梅红
杨梅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你会读多音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