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的朋友圈,我来发

2023-12-19赵仿华

关键词:石塘乌黑鹅卵石

赵仿华

畅聊话题

去旅游,妈妈总爱发朋友圈,优美的文字,精美的照片,吸引了很多朋友点赞,看把妈妈得意的!

“这次去旅游,朋友圈我来发,让我也得意得意。”湘湘向妈妈提出了要求。妈妈笑着同意了,还大方地承诺,要在朋友圈最显眼的地方,加上一句:“是我家小学生写的文案哟!”

这下,湘湘可高兴了,赶紧找好朋友溪溪商量朋友圈大计。

旅游时,我可要看仔细了。我要把看到的所有美景都写出来,配上妈妈拍的美照,发在朋友圈里肯定大火。

对对对,还有吃到的美食、做过的趣事、有意思的小插曲,写出来,也很吸人眼球呢。

全部写出来肯定没错,可朋友圈的文字太长了,有的人会没耐心看完,我要挑最有意思的来写。

嗯,就算挑最有意思的来写,内容也会有很多。不如分几次发朋友圈,一次就发一个主题。

湘湘和溪溪说得对,分几次发朋友圈,一次就发一个主题,这样一来,内容太多的问题解决了,文案太长的问题也解决了。主题确定了,写文案时,就要围绕主题来写。比如写美食,我们就只写美食的口感、颜色、香味等,其他无关的事不要写进去。如果你非要写怎么办呢?好办,你可以另外再发一条朋友圈,专门写这事,这样就两全其美啦。

思路导航

在围绕主题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拓展”。比如写美景,不光可以写看到的景物的形态、色彩,还可以“拓展”到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触摸到的感觉等多个角度;不光可以写近处看到的,还可以“拓展”到远处看到的,或者被其他景物遮挡住了但可以推测到的景物;不光可以写静态的景物,还可以“拓展”到动态的景物。

最后,我们来绘制一张写作导航图,以厘清思路,方便依图写作。如下图:

佳作點评

游小乌石塘村

石塘之争

我们的目的地是舟山朱家尖东海的小乌石塘村。“小乌石塘村”几个字,可把我和妹妹给绕迷糊了,一个又一个奇怪的问题从我们脑袋里蹦出:

“小屋食堂?是开在小屋里的食堂吗?”

“哦,原来是长满石头的海塘。石头怎么是乌的呀?”

“也许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陨石不是乌的吗?”

叽叽喳喳中,我们来到了小乌石塘。

“原来海塘上全是乌黑的鹅卵石呀。”恍然大悟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下了车,踩上了这一摊乌黑的鹅卵石。

“这是一块乌黑的大地毯。”妹妹说。

“不,这是绣满了黑葡萄的大地毯。”我连忙纠正。

“这是会唱歌的大地毯。”确认听到了鹅卵石发出的“嘎吱嘎吱”声音后,妹妹快活地说。

乌石与白浪

在太阳的照耀下,乌黑的鹅卵石被晒得暖暖的,暖得脚底痒痒的。坐下吧,躺下吧,打滚儿吧……晒着阳光,感受海风吹过脸颊的气息,舒服极了。

小乌石塘的海水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暖暖的海水又清又亮,把天上的云倒映得一清二楚。雪白的浪花一次又一次拍打在乌黑的鹅卵石上,一会儿快了,一会儿又慢了,一下子那里的浪超过了这里的浪,一下子这里的浪又反超了。白浪们像是在比赛一样,有趣极了。乌黑的鹅卵石可不介意这些,它始终乐呵呵地迎接着浪花的串门。就这样,白白的浪、黑黑的石,时而分开,时而相融,竟然是那样和谐。

点评

小孩儿最好奇。不过,这些问题,翻阅朋友圈的人也好奇呢。

点评

围绕“石塘之争”,描写了两次有趣的争论,展现了石塘与众不同的美。原来,美景还可以通过“争论”来呈现。

点评

不光脚底有感觉,脸颊有感觉,心中也有感觉——想坐下,想躺下,想打滚儿……

点评

美景,可以“感觉到”,但美景更是“看到”的。雪白的浪花,乌黑的鹅卵石,一白一黑,一动一静,一柔一刚,却又如此和谐。

猜你喜欢

石塘乌黑鹅卵石
鸟趣
游石塘竹海
会说话的鹅卵石
Chapter 2 A cheerful chat
鹅卵石里的中国风
芝麻配桑叶 留住乌黑头发
上庄村,在鹅卵石上打坐
石塘镇对动物养殖场进行有效监管的整改措施
词语聚焦
你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