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023-12-19田童晖
田童晖,苗 磊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漆水河流域属黄河流域,涉及陕西省宝鸡、咸阳、杨凌示范区3 市(区)8 县(区),干流全长151.6 km,全流域面积3824 km2,南接渭河生态安全带,北靠黄土高原生态屏障,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区域。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问题日益严重。加强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重要生境,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漆水河流域水生态现状调查评价
1.1 鱼类资源及生境分布
(1)鱼类资源现状
漆水河流域内鱼类隶属于6 目10 科。鲤科鱼类最多,有17 种,占比60.71%,其次为鳅科,3 种,占比10.71%,银鱼科、鲿科、鲇科、青鳉科、合鳃鱼科、塘鳢科、鳢科、虾虎鱼科各1 种,各占比3.57%。其中大银鱼、鳙、鲢、黄颡鱼、草鱼、鳊、翘嘴鲌均为羊毛湾库区养殖种类。
(2)鱼类重要生境
漆水河流域内共有鱼类重要生境16 处,其中较大规模鱼类产卵场5 处,越冬场6 处,索饵场5 处。
表1 漆水河流域鱼类重要生境统计表
1.2 生态敏感区现状
漆水河流域内分布有生态敏感区15 处,其中湿地公园3处,自然保护区2 处,森林公园3 处,饮用水水源地7 处。漆水河流域生态敏感区及饮用水水源地见表2~表3。根据陕西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漆水河流域内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均为水土保持类,红线名称为渭河流域黄土台塬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19.45 km2,约占漆水河流域面积的11%。
表2 漆水河流域生态敏感区统计表
表3 漆水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统计表
表4 漆水河流域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成果表
1.3 存在问题
漆水河流域水资源天然禀赋不足,生态环境本底脆弱。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漆水河流域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功能日益退化。
(1)支流中小型水库分布密集,河道纵向连通性较差。流域内横水河、七星河、美阳河及漠西河上水库工程首尾相连、节节拦蓄,使得河流纵向连通性受到较大影响,水库下游河道内除少量水库渗漏水量外,基本无天然径流,生境破碎严重。
(2)支流水污染时有发生,水环境问题突出。支流韦水河入河污染物与纳污能力极不匹配,尤其是城区段河道因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水质恶化情况时有发生。近5 年来国控小韦河杏林断面COD、氨氮和TP 逐月浓度超标次数占总监测次数分别为45.61%、 24.56%和61.11%。
(3)生态流量下泄不足,支流河道萎缩断流。漆水河流域仅干流羊毛湾水库坝址断面处核定了最小下泄流量,其余水库工程均未核定最小下泄流量。流域内现状水库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缺失,白荻沟水库下游横水河断流长度达30 km,占河流全长的44%,河流的生态环境本底条件遭到破坏。
(4)生态流量监测能力有待加强。流域内除安头水文站外,在重要控制性工程均未安装生态水量监测设施,难以准确监测河道水量变化、客观评价生态流量下泄情况。
2 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控制,按照“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的原则,明确流域主要水系节点和控制性水利工程的生态流量底线要求,进一步加强重要生境、水源涵养区、水域及其缓冲带等重要水生态空间的保护管理,分区提出不同的治理思路、治理重点及主要措施,分区分类开展水生态恢复,积极推动水生态扩容。
到2035 年,重要断面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不低于90%,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考核要求,无劣Ⅴ类断面,流域水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向好,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3 漆水河流域重要断面生态流量
3.1 生态流量计算
以控制性工程、重要水系节点断面为重点,结合相关批复确定漆水河流域干流普化水库规划坝址、羊毛湾水库坝址、韦水河东风水库坝址、七星河白家窑水库坝址、美阳河信邑沟水库坝址、漠西河大北沟水库坝址、横水河白荻沟水库坝址等8 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2]。
3.2 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加强生态流量的泄放管理,退还挤占的生态用水,切实保障河湖生态安全。优化水利工程的运行方式,确保下泄生态流量,保持河道水流自然连续性。规划新建水库工程应设置生态放水管等泄水装置,改造提升已有水库下泄生态流量在线监控和远程传输装置等措施,以确保水库下泄生态流量。生态水量调度原则如下:
(1)确保河流不断流原则。合理安排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科学确定水库下泄水量要求,确保河流不断流。
(2)确保防洪安全原则。水库生态调度,应符合防洪安全要求,确保重点保护目标防洪安全。
(3)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水库生态调度应在水污染有效防治和农灌退水水质改善的前提下,在确保河流不断流基础上,保障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维持用水。
(4)丰增枯减原则。生态调度应根据年度来水量及水库蓄水量,按照相同比例,实行丰增枯减原则。
4 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总体布局
结合漆水河流域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特点,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干支流、河湖水域及水陆交错带的水流连续性和空间完整性,以水系连通、水库生态改造、河道环境综合提升、水源地保护等为主要抓手,按照源头涵养保育、重点河湖提升、重要河段复苏进行分区分策治理,构建“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
一廊:漆水河生态走廊。以提升漆水河健康生态为重点,串联流域内水系空间,构建以漆水河干流为纽带的绿色生态走廊。
两带:两岸护堤林带。以防洪保安为目的,发挥堤岸防护、保水固土、净化水质等功能,塑造护堤林—生态护岸—水域等三位一体、蓝绿交织的生态岸线。
三区:源头涵养保育区。以水源涵养为重点,在麟游县、凤翔区北部山区型河道重点加强天然次生林植被保护等,适当增加旱作梯田和老旧梯田的提升,编织生态纽带。重点河湖提升区:以水生态修复和预防保护为主,对韦水河、漠西河、横水河等重点河段进行生态岸坡建设,对羊毛湾水库、东风水库、白荻沟水库、大北沟水库、信邑沟水库等重点湖库进行生态化改造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重点河段复苏区: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复苏下游武功、杨凌段河道水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实现人水和谐。
多点:以主要支流汇入口、生态湿地、控制性水工程为节点,织密漆水河流域水生态空间绿网。
5 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5.1 鱼类栖息地维护
漆水河流域鱼类中大部分鱼产粘性或沉性卵,以栖息地保护为主。以恢复栖息地天然状态为首要原则,划定保护河段,为鱼类提供足够的摄食场地、繁殖场、生长空间和庇护所,保护河段建议列为鱼类禁捕区,禁止渔业捕捞活动;严格保护水体水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生态流量泄放,特别是4 月~6 月鱼类繁殖季节,河道流量下泄不得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30%,加强生态水量调度,满足鱼类栖息地、完成关键时期所需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考虑普化水库建成后库区淹没及坝下减水河段对鱼类三场的影响,设置增殖放流区5 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促进生物资源修复;加强对外来水生物种的预警监测,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在减脱水河段适宜位置,安排建设仿自然化的固床低坝或潜坝,存蓄水形成小规模浅水面,为沿河生物群落的栖息、繁殖营造适宜水环境。
5.2 生态敏感区保护与修复
流域生态敏感区涉及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河流源头区等,生态保护意义重大。通过加快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归并优化,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及重要生物栖息地和自然环境条件保护,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强化保护和用途管制,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影响,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
5.3 河湖生境形态多样性维护与修复
实施生态湿地工程,依流向自然延伸构筑生态绿色走廊,恢复河道内水生态区,并开展引鸟等辅助措施,塑造多样的生物栖息环境;设置漆水河、韦水河、漠西河、横水河等4条护堤林带,区分城镇段、乡村段,从植物配置选择、系统构建等方面,提出河岸带保护、培育、修复等措施,提高自然岸线的保有率;针对水库低温水对鱼类“三场”等水生生境的影响,可对生态放水管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设施,减小水库下泄水温与天然河道温差。
5.4 河湖连通性维护与恢复
按照“以丰补枯”原则,打通河河、河库的空间阻隔,扩大河流生态空间,提升干支流生态水量保障水平和水生态环境。通过对东干河、横水河、七星河、美阳河等支流入河口河道进行全面清障、清淤、疏浚,提高其洪水调蓄能力;通过实施羊毛湾—老鸦咀—乾陵水库水系连通工程,向乾县漠西河及低洼地生态补水,兼顾灌区灌溉供水;实施扶风县河库水系连通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对宝鸡峡塬上总干渠、冯家山总干渠、北干渠等进行改造提升,以布置退水涵、退水闸、水泵等措施,实现渠系与韦水河的互联互通,补给河道生态需水,提升河道生态水量保障水平和水生态环境。
5.5 山水林田湖系统提升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路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实施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复苏河湖水域生态空间,恢复农村堰塘河湖基本功能,改善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对于羊毛湾、东风、官务、白荻沟等重点水库应统筹安排水生态净化、河湖滨岸带生态修复、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等保护与修复工程;对于漆水河、韦水河应结合生态护岸及护堤林带建设,打造集生态修复、休闲观光、绿色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廊道;开展漠西河乾县段、横水河机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七星河、美阳河等小流域,应推进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道内源污染治理、生态净化湿地、生态护岸建设等于一体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