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研究

2023-12-19杨白玫王存存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0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基地

杨白玫 王存存

[摘           要]  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有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格外重要,能够在培养过程中与学生共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工匠精神”培养的效率。先建立师德、教学、实践和科研四大培养基地。然后根据每位教师的不足,模块化定制每个教师的培养方案。最后,进行针对性考核,以期培养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关    键   词]  师资队伍;“工匠精神”;物流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0-0001-04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十分重要的论述。特别是在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其中也提到了“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2]。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培养“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呢?教师的指引尤为重要。特别是如果教师本身就具有“工匠精神”,在日常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共情,进而提高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故而,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构建一支能够共情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如何基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众多学者已经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洪宇深入分析了“工匠精神”、师资建设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3]。鄢汇琳从崇尚目标、理解内涵、实现目标和履行要求等方面为高校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指明了方向[4]。杨雨欣和马寄则提出高校可以为学生聘请优秀匠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5]。李小聪等指出导师指导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影响[6]。罗小燕等以仪器学科为例,从导师视角分析了导师在培养研究生“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重要性[7]。楚国清和王勇则认为在职业教育中应当构建现代学徒制,以此有效保障“工匠精神”的传承[8]。杨怀中和张华清指出需要推进“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9]。在学校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引,在企业里,领导承担着指引的职责,员工“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因此和领导方式密不可分。钱欣等探讨了职场地位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10]。李群、朱永跃、刘园园和邓志华等分别从包容型领导、家长式领导和精神型领导等不同角度入手,探讨不同类型领导对制造业员工“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11-14]。林俊文和蒋繼华则分析探讨了工匠型家族传承“工匠精神”的路径[15]。

但是,现有的研究大多以职业教育为主,即使是针对高等教育的,也大部分聚焦在工科专业,鲜有涉及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因此,针对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本科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构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此同时,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同样需要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因此,通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最终实现多方面、多维度、多阶段的“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现存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也日益增长,因而招聘的教师也越来越多。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主要来源于三类人才:第一类是学术能力较强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在就读期间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科研水平较高。第二类是其他高校的高水平人才。他们或是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或是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一旦引入成功,可以大幅度提高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力,对于后续申请高级别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甚至学位点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第三类则为企业工作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身具备朴素的“工匠精神”,有的人员曾获得过劳动模范等相关表彰。这些人员一旦引入成功,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在有效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横向课题研究水平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一旦招聘成功,学校会从多个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如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的需求,并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举办各类讲座,提高教师各类基金项目的申请成功率等。除此以外,学校也会定期从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激励专业教师去争取一些高水平的项目、奖励或者成果。

但是,上述三类录用人员都具有各自的不足。应届博士毕业生科研后劲足;高校高水平人才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但是他们普遍与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企业工作人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将实践深化成理论的经验。同时,身为高校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上述三类录用人员大多为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工匠精神”的培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在论文写作上的精雕细琢,又包括在教书育人方面一丝不苟;既有纵向基金的追求卓越,又有横向项目的执着专注。特别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日常教学、科研、育人等工作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也很关键。因此,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针对性地培育师资本身的“工匠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三、对策和建议

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守匠情”,具有一支能够共情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有效开展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课程思政的坚实基础。而高校招聘的人才,或多或少存在相关方面的不足。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构建,可以首先建立四大培养基地;其次针对每位教师的不足,模块化定制每个人的师资培养方案;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考核,以衡量培养效果。四大培养基地具体如下。

(一)师德培养基地

该基地主要聚焦于师德的培养。早在引进人才的时候,率先要考查的内容就是应聘者的师德。围绕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通知,严格思想政治考查和师德考查。待到录用完成,应聘人员正式成为学校成员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涵养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在进行新教工培训之时,师德师风和“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内容也必然是新教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但不仅限于相关文件精神的传达,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组织座谈讨论等。除了新教工培训以外,学校、学院和物流管理专业还应当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特别是充分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师德师风和“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可以邀请获得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前来学校举办讲座,在讲座过程中体会讲座人如何在企业实践中做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特别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可以邀请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前来举办讲座,以此更好地讲授如何在物流管理中有效地践行“工匠精神”。通过这样一系列关于“工匠精神”的师德培训,帮助教师塑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期在育人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对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进行言传身教,以此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一起涵养“工匠精神”。

除此以外,在现今的高校教职工队伍中,党员教师比重日益增大。因此,特别需要教育引导各位物流管理专业党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科研、育人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塑造自身“工匠精神”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了提高培养效果,建议各位党员教师在日常的专题学习、每个月的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等活动中,密切联系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和本职工作,并且对日常教学、科研、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党员教师先进的工作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通过形式各样的学习交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党员教师自身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各方面的精神,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教学培养基地

该基地主要涉及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通过试讲来初步判断应聘人员的教学能力。如果是曾经有过教学经历的应聘者,还可以根据其之前所获得的教学成果来确定其教学能力。入职后,学校、学院和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能力培养。例如,不少学校现在都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用以提高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可以邀请在各类教学法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前来举办讲座,让前来聆听讲座的教师可以吸取他们的丰富经验,用以指导自身的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新入职教师安排带教老师。通过学习带教老师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新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琢,将每个课时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

同时,引导各位物流管理专业党员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日常的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进行物流运筹学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在讲授运输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詹天佑修八达岭隧道到“复兴号”运行这一历史进程,向学生进行中国铁路运输发展历史的讲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讲授决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田忌赛马》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对培养自身创新精神的兴趣;在讲授动态规划的时候,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最终,通过课程思政,在教学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深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如果新入职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还需要着重培养他们在未来的执教生涯中,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无论是曾经在企业的物流部门工作过,还是在专门的物流公司工作过,这类教师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如何在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践培养基地

该培养基地主要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设有实践基地。但传统意义上的实践基地,大多是针对本科生的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或者针对研究生实习而建立的,鲜有针对教师的实践培养基地。其实,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更需要为教师设计构建专门的实践培养基地。在该实践培养基地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带领他们开展企业实践。实践时间可以是完整的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可以是每周一天或者两天,还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实践。在实践培养基地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现实企业运作中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以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用自己掌握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提高业务水平,最终实现良性循环。除此以外,物流管理专业所在党支部还可以和实践培养基地的企业党支部进行支部共建,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加强交流合作,适时共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用党建引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涵养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为后续更好地培养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科研培养基地

该基地主要针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学校对各位应聘人员的科研能力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是,一旦入职学校,教师的科研除了能够实现自己能力和价值外,还应当和学校、学院、专业的发展密切相關。因此,学校、学院和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讲座、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特别是引导各位教师在学校致力深耕的领域发挥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量阅读前沿文献,找到前人尚未研究的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除此以外,特别鼓励各位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科研的时候,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方向,进行论文撰写和课题申报,有效地进行“科研思政”。例如,在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中,“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经验与深化机制研究”“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测度模型、驱动因素及路径优化研究”和“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等多个课题就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激励有一线教育经历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申报。同时,也鼓励各位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的论文撰写,在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非每位教师都需要同时参加四个基地的培训,学校、学院和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每位教师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制合适的培养方案,参加对应基地的培养。其中,师德培养基地是每一类入职人员都需要参加的。应届毕业生更需要参加教学培养基地和实践培养基地;高校高水平人才偏重于参加实践培养基地,其中教学高水平人才还需要参加科研培养基地,而科研高水平人才还需要参加教学培养基地;来自企业的人才则需要多参加教学培养基地和科研培养基地。具体定制方式如下图所示。

同时,参加四类基地的培训应当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而非只是在刚入职时进行培训。无论是新入职的教师还是入职时间很长的老教师,都可以参加相应的培训。培训时间可以是平时,也可以是寒暑假。可以采用线上观看视频或者开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线下聆听讲座或者举办座谈。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时段的沉浸式培训,以此增强培训效果。

另外,所有参加基地培训的教师均需接受各基地的考核。师德培养基地的考核可以通过学校日常的各项考核来实现。特别是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环节中,严格规范对师德的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来进行师德评价;教学培养基地的考核可以通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法比赛的获奖情况、各类课程思政项目的立项情况及其他教学方面来进行衡量和考核;实践培养基地的考核,可以通过教师的横向课题数和到账经费来进行检验;科研培养基地的考核,可以通过教师的纵向课题数和到账经费、高水平论文数等相关内容来进行检验。但是,在考察被考核人员获得了怎样的成绩时,应当更关注他们是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获得对应的成果的。即需要增强过程考核,而非只针对结果进行考核。更关注被考核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采取的工作方法,激发他们用“工匠精神”来指引日常工作。这样,在督促各位教师实现自身目标和价值的同时,也有助于各位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结论

现代大学生是一批独立性很强的年轻人。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纯理论的讲授,而是更愿意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推理来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在“三观”的塑造上也是如此。因此,要想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不能单靠教条地宣讲,而是更多地需要耳濡目染。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也是如此。除了日常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外,有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显得格外重要。在这里,教师不仅仅是“工匠精神”的塑造者,更是“工匠精神”的执行者。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培养过程中与学生共情,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提高“工匠精神”培养的效率。

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的时候,首先需要建立师德、教学、实践和科研四大培养基地。然后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定制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地进行能力培养,并接受基地的考核。由此,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着手,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以期实现更好的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工匠精神”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嘉康,刘光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21-05-06(013).

[2]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来了![EB/OL].(2022-10-25)[2023-09-23].https://www.gzstv.com/a/c5fce8a3cad34bf69f6d745bc088a408.

[3]洪宇.“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3):97-100.

[4]鄢汇琳.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的自我提升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112-115.

[5]杨雨欣,马寄.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审视[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4):91-96.

[6]李小聪,王成宇,张萌,等.导师指导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3):57-64.

[7]罗小燕,杨丽荣,姜志宏,等.从导师视角论基于工匠精神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途径[J].高教学刊,2022,8(23):7-10.

[8]楚国清,王勇.现代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态度学习内涵与思政策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36(1):1-6.

[9]杨怀中,张华清.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合创新的文化之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8):123-128.

[10]钱欣,刘淑桢,刘园园.职场地位视角下员工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J].科研管理,2021,42(9):201-208.

[11]李群,闫梦含,唐文静,等.包容型领导对制造业员工工匠精神践行的跨层次影响研究[J].软科学,2021,35(7):98-103.

[12]朱永躍,马媛,欧阳晨慧,等.家长式领导与制造企业员工工匠精神:工作卷入和团队积极情绪氛围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22,31(1):89-103.

[13]刘园园,刘平青,杨征,等.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2,44(2):102-116.

[14]邓志华,肖小虹,杨均.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研究:心理需求满足和工作价值观的不同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2):120-128.

[15]林俊文,蒋继华.“样式雷”家族与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教育[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4):53-5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我的基地我的连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