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再优化策略研究

2023-12-19陈业业

法制博览 2023年32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法治化

陈业业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现状分析

法治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是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的关键。当前,中国已经通过多项政策措施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进“一网通办”等举措,加强了对企业和投资者的保护,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1]。然而,中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司法独立性不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执法监管不严格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再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法治化水平,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营商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理论意义在于加强对市场经济规律的遵守,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

为实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再优化,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则和红线,建立健全各类法律体系,提高法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保障市场主体的知情权和诉讼权。

2.实践意义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再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法治化营商环境可以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再次,优化营商环境还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推动全球化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具体而言,实践中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增强执法监管和司法保障,提高法律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二、当前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

当前,尽管我国在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政策法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现有法律法规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保障市场主体权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第一,现有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不完全匹配。在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领域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给相关市场主体带来了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不确定性;第二,政策法规制定不够系统、完整和协调,存在一些重复和矛盾的规定,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困扰和不便[2]。此外,还有一些政策法规在执行中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其无法有效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执法力度不足

执法部门的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执法的质量和效率不高,难以有效打击违法行为,使市场主体感到不公正;其次,执法部门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执法标准不一致等,这些问题使得执法结果不确定,导致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执法部门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力度不足,使得一些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时难以得到有效惩戒,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3]。

(三)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首先,在服务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企业和市场主体的需求和诉求不够重视,给企业和市场主体带来麻烦和困扰;其次,服务标准不一致。不同地方和部门对服务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和市场主体在不同地方和部门之间面临着不同的服务标准和质量,给企业和市场主体带来了不便和损失;最后,服务流程不够规范化和标准化[4]。一些服务部门的服务流程不够规范化和标准化,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影响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四)环境监管存在漏洞

首先,在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中,尚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条款,以及相应的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这导致了在实践中,环境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误判的风险;其次在环境监管上执法和惩处力度不足。一些企业存在环保违规行为,但是由于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足,或者是环保处罚过轻,导致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纵容和放任;最后,环境监管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5]。在环境监管的实践中,存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监管责任分工不明,协调不够紧密的问题,这导致了环境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优化对策探讨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当前,行政审批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限不合理、审批标准不一等,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活力。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信息公开、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强行政审批的法律监督等措施,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以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利、公平、公正的行政审批服务,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6]。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现实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技术创新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执法力度

1.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加强监管机构的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监管机构作为营商环境监管的主要执法力量,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因此,应该加强对监管机构的培训和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其次,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和机制是保障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应该完善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同时,要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督导和考核,确保其职责落实到位;再次,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营商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应该加强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升级,推广使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最后,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对于那些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监管部门应该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和处罚,以儆效尤。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跟踪整改,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强化执法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一。只有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才能够更好地保障营商环境法治化的顺利实施,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透明、便捷的经营环境。

2.增强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

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入推进,执法力度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就必须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首先,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求执法人员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各种违法行为的定性、认定和处罚等规定。要求执法人员掌握执法方法、技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执法手段。此外,还应该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廉政意识,增强法律意识,保持执法公正、廉洁;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对执法人员的考核,激励他们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具体而言,可以制定评分标准和评估体系,对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通过考核结果的反馈,及时纠正不足,提高执法质量;最后,要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在日常执法活动中,要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不当行为,防止执法权力被滥用。要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的关键。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强,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再优化。

(三)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随着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入推进,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我们应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首先,应该通过制定完善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明确服务中心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要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增强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再次,行政服务中心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便捷的在线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最后,应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服务中心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保障。同时,要加强对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收集和处理,不断改进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首先,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建设数字化平台,实现各种行政审批、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处理,提高行政效率;其次,推进政务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和质量,让政府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还需要加强数字化安全保障,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侵权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和引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加强环境监管

1.建立环境监测体系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管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环境监管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因此,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再优化策略中应当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全面覆盖的环境监测网络。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盲区和薄弱环节。应当加大投入,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环境监测网络,并在城市、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增加监测站点,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需要推广应用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应当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最后,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管的基础,必须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应当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监管的效能和监督的公正性。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策略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才能保证环境监管的有效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利益。

2.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首先,要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环保法律知识水平,建立健全执法队伍考核评价机制,对执法人员的业绩和执法行为进行评估和监督;其次要增加执法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强执法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完善执法设备和工具的配备,进一步完善环保执法法规,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同时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环境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预警;最后,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的同时,还应推动企业加强自我监管,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的提升。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法规、推动企业自我监管、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发力,以实现营商环境和环保事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法治化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