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起一行(组诗)

2023-12-19◎谷

草堂 2023年9期
关键词:沙漠词语诗歌

◎谷 禾

[去石鼓镇]

野马分开怒涛,大水扬起鬃毛

金沙江至此,拐大弯

奔向来时方向——

那是笼盖四野之幕,神灵和雪山的居所

树冠流云,群峰跃跹

皱褶里的灯火,仿佛旧纪元的遗留

江风浩荡,风中端坐的

石鼓,静待着远道的擂鼓者

有人从茶马古道归来,以烧刀子灌溉孤独

也有人望见浪尖上的往生,继续负荆潜行

唯江水不息……它奔腾,喧哗

带走马蹄声碎,也带来投向落日的众鸟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的泡桐,高过

屋顶和烟囱,向上

长成棺木,用以安放肉身。

另一些横过麦地,制成提琴,抚慰魂灵。

群山另起一行,生出峰顶。

大海生出更深的蓝。

伤口都愈合了,把所有疼痛

都留给遗忘。

你听过的音乐,唱过的歌,

交集的悲欣,都可以另起一行。

这尘世呵,多少另起一行,

才有奇迹诞生——比如

星星照亮正午,诗歌制止战争

另起一行后,就木的老人回到了母腹

时间从不等待任何人,太阳敲响了

另起一行的钟。万叶擂鼓,

又一个春天从冻土和石头里临盆。

[沙漠记]

一滴水渴死在沙漠里。

也可以反过来——

更大的沙漠,渴死于最小的水滴。

从数千里外,你看见它们

迎面相撞,发出咚的轰鸣

但没人看得清,哪一个先倒下去

更多的水,接着扑过来

以雨的形式,融雪的形式,河流的形式

消失在弥散的沙子里

据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

蕴藏着超过北美五大湖十倍的水

如果全部堆积在地面,地球上

所有沙漠,都将变成无边的蔚蓝

但人类还不曾放肆,漫长的时间里

他们还没有想好,如何在天空安置一座大海

如同万有引力和相对论的发现者

最后也把引力之源归于了最高的神灵

人类也有水的属性

隐忍,负重,一滴滴聚拢、汇集

却被一粒沙子窒息了呼吸

行走在茫茫沙海中

我们领受着,人的荒芜

[有一天,我们死去](仿尼古拉·马兹洛夫)

会有人悲伤,而更多人继续载歌载舞,

有人小心收拾好我们的骨头,交给火苗。

我们睡过的被,穿过的衣,因为留下

太多气味和印渍,一同被扔进燃烧的炉膛。

我们读过的书被收起来,字里行间

的笔迹,渐渐模糊成了遥远的旧时光,

而审判即将到来,从起点到终点,不放过

你走的每一步——即使你已灰飞烟灭。

容留过我们的房子,试图回想起什么——

它已重新修缮,家具全部更换,

成为新主的爱巢——他们想不到,

这所房子已和我们交融,墙壁里

有我们的呼吸,地板下有去远的脚步回声。

有人在我们身上种树、祭祀,挖掘,

有人从远方赶来,反复打扰和诘问,

泥土里长出青草野花,你的爱与恨,

生与死的隐秘,一切都像未了的诗

——时间终有一天会完成它。

在我们之后,人们读到它,为触摸到了

真理与善的微光,而深深地鞠躬。

[春风起]

万物轰鸣,向上生枝开花,

愈来愈接近东郊殡仪馆入云的烟囱。

那不绝的烟缕,为什么没有

因风吹改变了形状?

潦草的麻雀们,在烟缕里沉浮,

像一群丧乱的孩子,在反复穿越父亲的胸口。

[八 月]

雨的鼓槌纷飞,玻璃碎成

一地珠玉,悲恸地滑落,

像一个疲惫的人,渐渐耗尽了力气。

这是云集了全世界的怨怒吗?

带着任性、悲欣、不甘、挣扎、沉沦,

砸向屋子里凝视的眼睛……

从前的旧时光里,更多的雨

也是这样子,落向一个人梦里梦外。

在今夜,你一人独坐于烛光深处,

看窗玻璃上波浪汹涌,

雨中的人形,一点点游向岁月尽头。

在两场雨之间,是老者在等着少年;

在两滴雨之间,一道闪电把皮肤揭开。

……这雨哦,继续砸向泥土的黑暗,

你坐在雨外,听雨打山河,无始,又无终。

[尽 头]

“……在道路尽头

是无限的海洋

人类,几乎是万物的灵长——”

——这是我们

对世界的错误认知

你说,海洋里还有什么呢?

是更多鱼骨和石头吗?

被海水吞噬,把带给我们的困惑

加倍带给了任意一块泥土

宽阔,或荒芜

至今仍没有一个挖掘者

挖到地球另一面

追溯到海水的源头

我们的脚印之下,尽是留存的过往

进入量子时代,时空隧道

也被证伪了。“只有运动是唯一的,

它建构了宏观和微观的双重宇宙。”

——而真理,只诞生于

“一个杯子的破碎,

或者,两片嘴唇的触碰——”

爱的残片,像沙漠上的金字塔

对应着,古老天体的神秘运行

·创作谈·

关于诗歌和语言的随想

对于诗写者来说,从你写下第一行 “诗”起,就已经无意识地开始了个人词汇库的建造,你在写作的时候,会习惯性地使用内存的词语去结构自己的诗。像月光、天空、原野、秋天、流水、暮晚、各种植物等等,因为根植于自然,天生带着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意义,会被更惯常地拿来,用以抒情、造境和达意。我们常说某某语感很好,大抵是指对词语恰到好处的使用,一是让词语去到它最应该抵达的位置,二是和其他词语间恰到好处的连接,从而产生词义和审美的溢出。也许你会说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更多得自诗写者的天启,但优秀的诗写者绝不会止步于此,甚至把所有的诗写成了一首诗,而是极力脱开它看不见的枷锁,去寻找和发现更多被习惯认知遮蔽的表达,甚至粉碎它们进行重组。如何用最朴素和准确的词语,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诗写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几乎是诗写者一生的重负。

韩东早年提出“诗到语言为止”,于坚提出“拒绝隐喻”,在我看来,无不是来自诗歌写作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语言使用庸常化的警醒。我们把这种觉醒理解为使用语言的能力和自觉性的体现,它也是你跨越从“普通”到“优秀”的门槛。我极不喜欢那种抛开具体文本泛泛谈论语言的诗学批评。说到底,被抽象的语言只是远离诗歌的语言本身。

那么,诗歌和语言之间到底什么关系?是唇齿相依关系吗?还是产品和材料关系?诗是存在之物,但并不是放置在语言深处的某个地方,只要我们使用语言的锄头向深处挖掘,就可以找到它。当诗写者的词库完善起来,并形成了有特色的声音,人们会说这个诗人“成熟”了。我的诗歌写作年龄已经超过了三十年,但我仍然宁可做一个处于变声期的诗人,保持着词语库的持续更新和诗歌声音的不确定性。我相信诗歌是创造之物,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的语言乌托邦。诗歌写作需要工匠精神,但诗人永远不可以只是工匠。

猜你喜欢

沙漠词语诗歌
诗歌不除外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走进沙漠
诗歌岛·八面来风
穿越沙漠
词语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