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研究

2023-12-19李波波周佳乐

华东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程师装备制造业

文/李波波 周佳乐

高等职业教育先进装备制造类现场工程师培养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升级的重要举措。本文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界定了现场工程师的特征,分析了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策略。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而先进装备制造业则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其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大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着力推进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类别、企业岗位、制造生产的深度对接。

一、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的特征界定

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并非一种岗位名称,而是面向工程一线的技术实践者、工艺设计者、技术难题解决者和工程组织协同管理者,是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培养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高职院校可提高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可以满足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做好内涵建设。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特色、优势及现有学制,探索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对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产教融合机制、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评价机制、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可为装备制造类企业提供急需的高端现场工程师人才支持,且能够为破解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缺口瓶颈、提升和优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意义还在于,有利于加速现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化、体系化。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是优化制造产业人才供给结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完善先进装备制造现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和做好顶层设计,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升级,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三、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

先进装备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等各工作岗位层级清晰,现场工程师也会根据各工作岗位进行层级划分,例如:班组长现场工程师指导班组生产、设备管理、班组耗材管理,工段型现场工程师协调多班组产品部件。因此,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既要有与岗位要求一致的技能,还应具备对外协调管理服务的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滞后于企业技能人才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针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特定岗位群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培养规格设计。在现有培养定位和模式下,大量高职院校制造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还是以加工操作、工艺实施、产品监测等为主,学生操作技能较强,但与能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一线现场工程技术人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二)人才综合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具备明确的职业指向性,既包含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包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从现实角度来看,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受到高端技能型人才缺口的制约,缺少能扎根基层岗位、掌握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现场工程师。高职院校制造类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或转业,反映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达不到企业要求,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不够重视,排斥装备制造企业工作环境。因此,在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培养现场工程师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校企共建共享力度不够

一是校企共建力度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在建设校企合作实验室、装备制造类工程训练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采纳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建设意见,提高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新形态教材建设等方面,高职院校仍需加强与先进装备制造类企业的联合开发力度。二是校企共享力度有待加强。高职院校设有企业订单班,在校学生通过企业筛选进入企业订单班,这样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校企联合教学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校企应联合制订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育人力度有待加强。同时,多数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为没有安全风险的辅助岗位,或者是与先进装备制造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无关的工作岗位。因此,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深度受到限制,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共享力度,共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四)缺乏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制造类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大部分高职院校会邀请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技术管理人才等来校开展讲座,但是校企互聘机制的落实与实施具有一定难度。与此同时,在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存在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缺乏优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一现状严重制约着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深度。

四、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实学+实用”为教学主线

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职院校要将“实学+实用”作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学主线。“实学”是指高职院校依托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在专业课程和项目教学中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带领学生深度了解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运行机制。“实用”是通过师生教学互动、生产项目与专业技能实践的循环互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基础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工程导向+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企业典型产品、工程技术案例为项目载体贯穿培养全程,优化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

(二)以生产性实训中心为工程能力训练基地

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首先是建设好生产性实训中心。高职院校要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做好生产性实训,探索校内先进装备制造生产性实训中心和校外工程能力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实践特色,提升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是管理好生产性实训中心。高职院校要做好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统筹、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的统筹、师资与技术力量的统筹、人才培养质量与产品质量评价的统筹。最后是深化工程能力训练。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促进校内课堂和校外企业生产现场指导的一体化,实现育人环境企业化、社会化。

(三)以“双师型”教师为师资队伍建设核心

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应该以“双师型”教师为师资队伍建设核心。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调动和借用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资源,加强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向交流,训练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打造高水平的现场工程师专业教学团队,确保教师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技术应用能力,安排校内教师到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学习实践,打造校企共生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提高“双师型”队伍实践水平和校企项目资源的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工程师装备制造业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青年工程师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