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血初心
——工运先烈五十讲(六)

2023-12-19关明

工会博览 2023年32期
关键词:邓恩铭王尽美纱厂

□关明

1925 年4 月到7 月,李慰农协助邓恩铭,发动了青岛日纱厂三次工人大罢工。

日本经营山东已非一日,在青岛所创办的纱厂共6 个,有大康、内外棉、隆兴、钟渊、宝来、富士等,约有工人12000 千余人。六大纱厂的中国工人,长期遭受着日本资本家的压榨和虐待。他们工资低廉,同时要受“押薪制”(每月发薪时,厂主扣除20%作为押金,3~5 年后发还;期间如果工人离厂或被开除,押金则被没收)的盘剥;他们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极端恶劣,几乎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如病假超过十天即行除名,女工经期不准休息、结婚生孩子不再雇佣,等等。他们更要忍受日本人的种族歧视,钟渊纱厂规定:中国工人不能与日本职员同走一个大门,为此专为中国工人挖了一条地下隧道,隧道上下各有9 级台阶,被中国工人称为“十八层地狱”。

大康纱厂的厂主,在济南招募了一班练习生到厂内工作。这班见习生内感资本家苛待压迫的痛苦,外受胶济铁路工人同盟罢工的影响,暗中联络工人,组织工会。资本家察觉后,马上搜查没收工会名册,开除参加工会的工人,并逮捕工会组织者。工人怒不可遏,于1925 年4 月19 日宣布罢工。

在大康附近的内外棉及隆兴两厂工人,听到大康工人罢工后,也于两天之内相继罢工,罢工的工人达到了13000 千余人。各工厂均相继成立工会,全体工友都服从工会命令,秩序严整。资本家用了许多收买、利诱、威吓、离间、压迫……种种手段。工人则坚持到底,不为所惑。在斗争22 天后,日本厂主不得不同意接受“调停”,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承认工会、加薪、因公致伤工资照发、日人不得打骂华人、不得借故开除工会代表等条件。

第一次同盟罢工胜利结束后,资本家恨透了邓恩铭,唆使警察局将其驱逐出青岛。邓恩铭离开后,李慰农接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接手指导工人斗争。

工人复工后,日本纱厂厂主却出尔反尔,一方面以种种借口拖延履行复工条件,一方面策划对工人进行报复。开除罢工工人代表,并向当局施压要求取缔工会,激起了纱厂工人第二次同盟罢工。在日本纱厂厂主向当局施压下,1925 年5 月29 日,山东军阀张宗昌向工人举起了屠刀,出动军警2000 余人,包围3家日商纱厂和工人宿舍,对赤手空拳的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死8 人,重伤17 人,75 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 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二九惨案”。

第二天,上海发生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与青岛的“五二九惨案”合称为“青沪惨案”。

“五二九惨案”发生后,李慰农立即提出了发动青岛各界民众组成革命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势力的斗争方针,组织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争取青岛《公民报》特辟工潮专栏,报道斗争情况,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压迫工人的罪行。5 月30 日,青岛大学学生会举行了游行示威。6 月11 日,青岛各校3000 余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6 月14 日,胶济铁路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6 月16 日,全市各界3 万余人举行了雪耻大会,大罢工达到高潮,并于第二天成立了青岛市总工会。在不到2 个月的时间里,全市各界组织了上百个民众团体,举行集会数十次。演讲、游行、募捐几乎天天都有。

面对人民汹涌的反抗浪潮,张宗昌被迫做出让步,释放了押在济南的青岛大康纱厂工人代表。1925 年7月下旬,趁着上海“五卅运动”出现逆转,青岛的日本厂主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工会、压制工人的措施。7月23 日,大康纱厂无故将一名12 岁的孩童打成重伤,激起全厂工人的义愤,忍无可忍的工人们立即举行了全厂大罢工。内外棉、隆兴纱厂闻讯后立即响应,掀起了青岛纱厂工人的第三次同盟罢工浪潮。

罢工发生后,日商以30 万元巨款贿赂张宗昌,要求其出兵镇压。张宗昌本是个丘八,他的外号很多,如“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还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多少条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同时他却好附庸风雅吟诗,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以及“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现在网上有人别有用心地歌颂他怎样开办了山东大学,又是如何尊师重教,却不肯说他在麻将桌上一夜之间把全省的教育经费输了个干干净净。此时他见到黄白之物,不由眼开,决定再一次向罢工工人挥动屠刀。

7 月26 日,李慰农被反动军警逮捕,押往青岛警察厅监狱。在敌军法处审讯室里,他一面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的滔天罪行,一面公开宣称“希望打倒帝国主义,先从青岛开始”。敌人逼他说出在青岛的“同党”,李慰农坦然地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

7 月29 日,李慰农在青岛被反动军警秘密杀害。是时,李慰农视死如归,高呼“工农革命胜利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从容唱起《国际歌》,壮烈就义,时年30 岁。

李慰农牺牲噩耗传到上海时,中共中央正在召开执委扩大会,陈独秀立即提议暂停会议,为李慰农烈士志哀。罗章龙十分悲痛,写诗悼念:

黄海帅旗李慰农,沉雄远略兼雍容。

山东革命勋名懋,不废江河一代宗。

07.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姓名: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

出生年月:1898 年6 月14 日

籍贯:山东莒县

入党时间:1921 年

生前职务: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山东分部主任

牺牲时间:1925 年8 月19 日,时年27 岁

牺牲地点:山东青岛

遗书遗言:“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如果王瑞俊没有在1921 年7 月去上海参加那一次会议,后来很可能成为一位名动四乡的教师。他能诗能文,多才多艺,吹拉弹唱精湛娴熟,作词谱曲样样精通。长笛一曲,满座动容;炭笔一挥,一幅一米多高的马克思像栩栩如生;口才也好,找一条板凳站上去演说,围观群众久久不散。这,都是当今名师的必备技能。可以料想,照这样发展下去,毕业以后顺利谋一个教职,教书课徒,为人师表,在当时也算得上是金饭碗了。再假以时日,成为学术大师也是未来可期。

但是王瑞俊却没走这条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研究当时人们所知甚少的马克思主义,到工厂发动工人、组织工会,创建共产党,造反,闹革命。

那年夏天的上海之行,不仅改变了王瑞俊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名字。开会回来,他写了一首诗: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

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从此,他的名字改为了王尽美。改变他命运的那次会议,叫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王尽美是出席会议的十三名代表之一。

可惜的是,建党仅4 年后的1925 年8 月,年方27岁的王尽美不幸病逝,成为一大代表中最早去世的革命烈士。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1898 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北杏村(今山东诸城市枳沟镇)。他出生那年正是戊戌之年,中国正在巨变前夕。康有为正在北京闹变法,孙中山也在南方准备闹革命。

王尽美从小聪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霸”,但他的求学生涯很是坎坷。他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因家贫无钱读书。1905 年,村里地主打算为儿子找一位年龄相近的孩子作陪读,见王尽美聪明伶俐,就找到了他。不到1 年,地主的儿子突然患病死掉了,王尽美也就没有了书读。又过了一年,另一位地主也想为自己的儿子找个陪读,又找到了他头上。谁知半年以后,这个地主的儿子又暴病身亡,一时间村里人都说王尽美“命硬”,再也没有人敢找他陪读了。1910 年春,村里办起了村塾,王尽美才又有了读书的机会。1912 年成立了新式的初等小学,王尽美转学到这里。因为学习特别优秀,校长免除了他的全部学费。

1918 年,王尽美考到了省城济南的省立第一师范读书。离家前以诗言志: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

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与此同时,另一位即将离开贵州荔波故乡、也到济南求学的16 岁少年邓恩铭亦曾赋诗:

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事无分。

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新然。

1918 年秋,来到省立一师之后不久,王尽美和邓恩铭结识,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积极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们积极投身运动。因为五四运动是由于日本强占山东而引发,山东师生在运动中的身影也格外引人注目。在此期间,王尽美认识了北大的罗章龙,彼此经常通信联系。1920 年8 月,在北京、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带动和影响下,他们筹组了山东“康米尼斯特学会”——即共产主义的译音(communist),这是山东第一个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同一时期,李大钊在北京传播共产主义的场所名叫“亢慕义斋”,也是同一个意思。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陈独秀函约山东的王乐平在济南组织共产党。王乐平虽然赞成社会主义,却不愿加入共产党,便向陈推荐了王尽美、邓恩铭,由他们筹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王尽美和邓恩铭参加会议。王尽美年纪小,长着一双大耳,给人印象深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方面整理他的革命事迹,找到一张遗照呈送中央,毛泽东一眼认出,脱口说道:“这是王大耳朵!”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王尽美任山东分部主任,回到山东,全力投入工人运动。王尽美受过教师职业训练,口才又好,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把好手。据他的同学回忆,王尽美还在师范读书时,就经常到伙房与炊事员聊天。伙夫老王因家里负担重,生活贫困,终日愁眉苦脸。王尽美得知之后,就给老王讲俄国的穷人翻身的道理,他还在老王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

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

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

在王尽美的影响下,老王后来加入了共产党,还改名为王开成——乃是取了诗中第三、第四句中的最后一字,意为脑筋一“开”,万事皆“成”。”

1922 年6 月,在王尽美的领导下,建立起了津浦铁路机厂工会。工会成立后,向厂方提出了增加工资、增加休息日和年终发放双薪的三项要求,经过7 天的斗争取得胜利。

济南初战告捷,王尽美又奔赴淄博矿区。在这里,王尽美亲眼目睹了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说起他们的生活来,真是暗无天日。有些人伏在机器上,有些人埋在炭堆里,每天一滴汗一滴血地做十几点钟的工,稍一不慎还要连命舍上,而工钱仅得两三毛钱,不但劳碌一生得不到一点好处,结果还要受冻挨饿。”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要下窑,拿命抵,不下窑,饿肚皮。伤老病残老板一脚踢,死了三根麻绳一领席。”当时日本人定的赔偿标准是:“马死偿价200 元,人死仅偿50 元。”王尽美怒道:“这是何等不平的事啊!”

王尽美深入到矿井、工区进行调查,向工人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矿工们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压迫。王尽美对矿工们说:“别看你们手上沾满炭泥,可是这两只手却能创造出世界万物……”他向工人热情宣传成立工会的好处:“我们发起这个工会,就是想将我们全体工人组织成一个团体,专给我们工友们谋利益。我们的行为哪点不好,我们想法子改了他。厂里哪样待我们不好,我们就要求改了他。工钱若不够,我们就设法叫厂主加……总而言之,我们只要团结起来,什么事也好办。”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邓恩铭王尽美纱厂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封入土墙的照片
华商纱厂经营困境及对策——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例(1922—1925)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