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四部曲
2023-12-18陆建敏
陆建敏
血肌酐是人体的代谢废物,每天产生的量相对恒定,而且绝大部分血肌酐通过肾小球排泄,血肌酐升高通常意味着肾功能下降。慢性肾功能不全按照肌酐值来分期,共分为4期。
一期
即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血肌酐在133~177umol/L,虽然肾功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仍可满足身体正常需要,临床上几乎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在进行肾功能检查时会有一些超出范围的指标。
这一阶段的治疗重点不是完全治愈,而是不再进展,要求控制基础疾病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取恢复肾功能,以实现临床治愈。通常建议限制摄入高蛋白饮食、监测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戒烟和避免过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二期
即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在177~443umol/L,患者体内肾小球硬化纤维化数量增加,肾脏排泄代谢废物时会有一定障碍。
这一阶段患者肾脏难以有效排出体内多余液体、废物,便会出现水潴留,进而出现面部、肢端水肿等表现。尤其红细胞生成素缺失,还可能会引发贫血,贫血又会导致患者疲劳、氣促、皮肤苍白。肾功能不全导致电解质失衡,患者还会因此出现心律不齐、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患者多有皮肤瘙痒、干燥、易出血、淤血等症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人群。
此时期治疗重点包括进一步控制基础疾病、管理血压和血糖,并关注肾脏保护措施。此时可能需要更加严格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以保护肾功能、延缓进展。
三期
真正意义上的肾功能衰竭期,患者残存的健康肾单位已经很少,此时期往往被认为是不可逆的,血肌酐在443~707umol/ L,患者贫血、头晕、乏力等各种症状都会比较明显,严重的会出现酸中毒反应,同时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
此阶段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心血管问题的风险会大幅增加,比如患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发病率升高,临床症状可能表现为头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骨骼问题,比如骨质疏松、易骨折等,这主要是与慢性肾功能衰竭使自身体内钙磷等矿物质代谢紊乱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这一阶段患者还可能出现嗜睡、意识改变等问题。
治疗目标包括进一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并发症,进一步限制饮食中的钠、磷和钾摄入,并可能需要准备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四期
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也就是尿毒症,患者此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90%以上的肾单位已经坏死,血肌酐也大于等于707umol/L。在此阶段,由于肾脏不能将身体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使其在体内大量蓄积,造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导致全身如消化、血液、心血管、呼吸、神经、肌肉、皮肤等各个系统出现中毒症状,若不积极配合治疗,患者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这一阶段治疗重点转向透析或肾移植等肾替代治疗选择,目标在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透析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帮助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液体,以维持机体功能,需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肾移植则是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肾脏功能,有条件者可选择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