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宝宝腹泻3步骤
2023-12-18姜丽娜
姜丽娜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6个月至2岁,大部分为1岁以内,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正常小儿的大便性状通常呈软便或糊样,如果宝宝的大便性状为稀水、稀糊状,且伴随大便的次数增加,比如一天大便次数超过3次,就可以初步诊断宝宝出现腹泻。
应对小儿腹泻,通常有3个步骤。
“一找”腹泻原因
小儿腹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3种。其中,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国外亦有学者将两周以上的腹泻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慢性腹泻与迁延性腹泻一样,易伴有营养不良及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应积极就医。
按病因分,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大部分都是随着受到污染的饮水或者食物进入到消化道,或者通过受到污染的手、日用品、带菌者或者玩具传播。病原微生物是否能够导致肠道感染,和宿主主动防御功能强弱相关。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病毒、霉菌、细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常见于饮食因素或气候因素。饮食因素就是喂养不当或者过敏性腹泻。比如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突然断奶之后,就可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不能立即适应普通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因此给宝宝断奶应当在8~10个月的时候逐步进行,而且应当选择质地软、易消化并富于营养的食品。还有的家长特别担心宝宝营养不够,给宝宝吃东西量太大、次数太多,或是吃了一些营养成分过多的食物,可能会因为超出了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而导致腹泻。气候因素则是指天气变冷,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加。
“二看”腹泻症状
小儿腹泻是指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可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呕吐、肚子胀、哭闹、吃奶不佳等,患儿病情轻重差别较大。
轻度 每日大便5~8次,可伴随轻微呕吐、发烧等。粪便为黄绿色,蛋花汤样,带黏液,肠鸣音亢进,伴有轻微腹胀。
中度 每天大便10次,气味酸臭,稀水便,可能有中度发烧。
重度 频繁腹泻,每天8~15次,水样、量多,酸臭味,可有嗜睡、烦躁、昏迷、粘液血便等。
此外,部分患儿会出现明显的酸中毒、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三知”治疗护理
腹泻时,应该根据患儿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来进行有效的处理。如果患儿只有食欲不振的现象,建议先居家护理,家长要留意观察其体征变化;如果患儿腹泻症状比较严重,比如出现频繁呕吐、不能正常饮食、发热等表现,家长不能自己判断病情轻重时应及时就医。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合理用药、预防及纠正脱水、控制感染,加强护理,避免出现并发症。
1.饮食疗法
初期要使患儿的消化道适当休息,轻中度患儿减食至平时半量左右,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不禁水)。恢复饮食后,母乳喂养儿童应减少每次母乳喂养时间;人工喂养儿童可喂以米汤、稀释牛奶、酸奶,注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由于腹泻后儿童的营养消耗较大,除非有食欲不振和严重呕吐,加乳无须顾虑,虽然增加食物后会增加大便次数,但肠道吸收与食物摄入量成正比,禁食过长或热量增加过慢都会导致营养不良。一般在治疗48小时后需给予足够的热量,大约5天内就可恢复至正常饮食。
2.液体补充
小儿腹泻时,大便变稀且次数增多,往往会导致其体内的大量水分流失,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对于轻中度患兒应准备补液盐口服,重度腹泻患儿要静脉输液。如果没有补液盐,可以米汤500ml加细盐1.75g(约为1/2啤酒瓶盖),充分搅匀后饮用;或是用白糖10g(孩子吃饭用的小勺,约2小勺)加食盐1.75g(一瓶啤酒盖的1/2量),加入500ml温开水中制成糖盐水饮用。根据宝宝的情况,频服。
3.药物治疗
生理性腹泻婴儿(多见于奶粉喂养或者母乳营养过剩的情况)应避免不适当的药物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为支持疗法和饮食疗法,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增加孩子胃肠道反应、过敏及诱导细菌耐药的风险。家长切不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只有在有明确细菌感染时,才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肠道微生态疗法能够使小儿肠道正常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抗病原菌的侵袭,从而控制腹泻,常用的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蒙脱石散属肠黏膜保护剂,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注意,如果同时服用抗菌药物和微生态制剂,活菌可被抗菌药物杀死。因此,这两种药物的服用时间要间隔2~3小时。如果和肠黏膜保护剂同时使用,可以先服用肠黏膜保护剂,吸附胃肠内有害病菌,之后服用“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从而将肠道菌落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护理
小儿皮肤特别娇嫩,排便次数增多对臀部皮肤刺激性加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臀,严重者可致皮肤糜烂,因此要选择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并且要勤更换;在每次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擦干,保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局部皮肤发红,可以涂抹柴草油、氧化锌油等,促进血液循环。如果局部皮肤溃疡、糜烂,可以仅在患儿臀部下垫尿布,不包扎,将臀部皮肤暴露在阳光或者空气下。女婴的尿道口接近肛门,所以还要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上行性尿路感染。另外,在患儿腹泻期间要多观察患儿的病情,对患儿呼吸、体温进行监测,注意其大便的颜色、次数、性状、气味等,观察其精神状态,对患儿是否有脱水进行判断。如病情未好转或有加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处理。
小儿腹泻虽常见,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正确保存,定期对幼儿的奶具、餐具、便器、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合理喂养幼儿,6月龄前提倡纯母乳,6月龄后要及时地逐步添加辅食,由糊状泥状逐渐过渡到软的固体食物。添加辅食时,注意保持食物原味,少加盐、糖等各种调味品,油脂的量要适中。关注气候变化,穿衣有度,避免幼儿受寒着凉,睡觉时注意帮幼儿盖好肚子,以免受凉拉肚子,同时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日常要鼓励幼儿采取适宜的运动锻炼身体,可以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破坏幼儿肠道菌群而引起迁延性或慢性难治性腹泻。轮状病毒肠炎流行较广,可以为幼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来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