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兵种”联合作战,挑战癌王
2023-12-18安贞兰
安贞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死亡率数据,肺癌是导致癌症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远超其他类型。在我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都位居首位。以往,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中晚期肺癌就相当于被判“死刑”。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肺癌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且逐渐成熟,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还增加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式,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得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肺癌从绝症变成了慢性病。
手术
在肺癌治疗中,外科手术是首选方法,主要适用于早期、中期以及部分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外科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手术范围,肺外科手术主要有4种: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手术范围依次增大,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也随之增加。外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哪种手术方法。手术后,5年内存活率可提升至30%~40%,早期肺癌患者甚至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生活。
化疗
化疗指的是使用化学药物,通过影响基因的复制来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在部分类型的肺癌治疗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此外,化疗的应用范围包括:(1)术后辅助治疗:对于完全切除的Ⅱ期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进行4周期含铂双药化疗。(2)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于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建议在手术前进行2~3周期含铂双药的新辅助化疗。(3)不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针对Ⅲ、IV期患者,通常与放疗联合使用。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前者是两种治疗几乎同时进行,以给肿瘤带来最大的打击;后者是指放疗和化疗交替进行。
临床上,不同肺癌分型会采取差异化的化疗方案。每次化疗前医生会对患者的体力状态、功能状態进行专业评估,来判断患者是否能够承受化疗以及治疗周期的长短。需要注意,化疗有一个缺点,就是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伤害,进而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急性和亚急性反应,包括患者在服药后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过敏、腹泻、脱发等症状,以及引发的肝肾功能异常、皮疹、血液学问题和手足综合征等。二是长期反应,主要指患者停药后或停药多年后出现的造血功能障碍、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第二肿瘤、内分泌失调和间质性肺炎等问题。不过临床对这些不良反应都有应对和改善手段,而且近些年在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有一些新进展,如白蛋白紫杉醇比紫杉醇更不容易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也可用纳米技术将紫杉醇包裹起来以避免过敏反应。所以患者不需要过度惧怕化疗,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按医嘱定期复查。
放疗
放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局部治疗方法,它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可以应用于各个时期的肺癌治疗,也是预防和治疗肺癌脑转移的重要方法,具体应用包括姑息性放疗、根治性放疗以及减症性放疗等。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治性放疗是一个选择。对于已经进行过手术但未达到根治性切除或处于中晚期的肺癌患者,在手术后应联合放疗进行后续追踪治疗。肺癌晚期采用放疗主要是为了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技术主要针对肿瘤标志性分子,干预癌变细胞,例如,干扰细胞周期、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和分化、抑制转移和血管生成等,以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这种方法与化疗相比,可以更好地区分开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目前我国肺癌诊疗规范里推荐:对于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进行肿瘤组织EGFR、ALK、ROS1融合基因检测,有条件的可进行 BRAF、c-MET、HER-2、RET融合基因检测和PD-L1免疫组化检测。在Ⅲa 期可手术的、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中,靶向治疗可用作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以试图降低肿瘤分期、降低手术难度、改善预后,术后还可以进行靶向药的辅助治疗;对于晚期查出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也推荐进行靶向治疗。目前,我国有多种用于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有多种,如吉非替尼、奥希替尼、克唑替尼、劳拉替尼、色瑞替尼和达拉菲尼等,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若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患者可选择抗血管治疗、免疫治疗或化疗。
免疫治疗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如同一个监察组织,主要作用包括两点:一是通过免疫检查点检测各种细胞,及时筛查出可疑细胞并消灭,保护正常细胞;二是发现变异或恶化的细胞和细菌时,迅速消灭。然而,仍有一些“漏网之鱼”肿瘤细胞能逃脱免疫系统识别。它们通过物质表达激活免疫检测点,阻断抗原提呈至T细胞,使其失去正常免疫功能,从而进入人体并对机体造成破坏。
免疫治疗就是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逃脱的肿瘤细胞进行全面查杀,恢复免疫系统功能并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目前,已经有多种基于这一原理的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K药)、纳武利尤单抗(O药)、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德瓦鲁单抗(I药)、阿特利珠单抗。在免疫治疗问世以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而免疫治疗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既往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PD-L1表达阳性,他们接受免疫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超过30%。
尽管免疫治疗有诸多优势,但是也会存在着一些副作用,例如,免疫性皮炎、内分泌失常、免疫性肠胃炎、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等。因为免疫治疗不像其他疗法应用历史那么长,患者要仔细学习说明书,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请尽快联系医生。
总而言之,现在很多医院针对肺癌设立了多学科会诊团队,他们在影像科进行影像诊断的基础上,结合病理诊断,实现对肺癌患者的精确分期,明确患者究竟能否进行手术,从而决定直接手术或新辅助治疗再手术,或同步放化疗序贯免疫治疗等,使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得到最大的优化,最终实现存活更久、更好的目标。所以,确认肺癌后不要自暴自弃,应该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努力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