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后,如何走好“保肩”之路
2023-12-18杜暠李广峰
杜暠 李广峰
肱骨近端骨折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并可能引发股骨頭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肩部活动受限。那么,如何在肱骨近端骨折后做好“保肩”呢?
轻者保守治疗,重者需要手术
临床上,将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上端骨骺分离、肱骨解剖颈骨折和肱骨外科颈骨折统称为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后,如出现肩部疼痛、肿胀、无法活动,或上肢瘫痪、下垂、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丧失,说明存在臂丛神经损伤。如果出现上肢逐渐冰凉、颜色发紫、麻木等症状,说明存在腋血管损伤。这些情况皆需要应立即就医。就诊前,可暂时用简易的吊带托起肘关节,减少肩关节活动,不能在未固定下随意活动肩关节,避免自行进行热敷或使用活血药物。
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程度、伤前活动水平、是否优势手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方案。常用的方法有——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药物,能够减轻骨折部位炎症,缓解疼痛。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甲钴胺等药物,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存在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
手法复位外固定 应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将骨折恢复至以前位置,即为复位,然后将恢复后的骨折部位用三角巾悬吊固定和维持。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能够建立和稳定骨折断端的对合关系,促进骨折愈合。适用于无移位或骨折移位不严重(一部分骨折)的患者。
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是相对于外固定而言的,即将钢板、螺钉等固定骨折的装置放置于患者体内。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可能恢复正常的骨骼的解剖形态,并用钢板或髓内针这样的内固定物来固定骨折,从而使患者术后复位的骨折块不至于再度错位,骨折块之间能够保持稳定,自然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此方法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如二部分、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或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 (2)肱骨头置换术:将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人体内,代替病损关节,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适用于骨折较为严重(四部分骨折)的老年患者。
积极行康复训练,防止功能障碍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在较大程度上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但也会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如臂丛神经损伤等,导致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治疗后也不能大意,要继续加强护理,并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骨折后的0~14天,康复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骨折部位,减轻肿胀和疼痛。首先,建议使用肩肘吊带或外展支具进行悬吊以消肿。在术后3~5天的肿胀期,如果无冷疗禁忌(如循环障碍),可以进行肩关节肿胀区的冷疗,以减少关节的渗出。冷敷袋的温度应保持在5℃左右,每次冷敷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可重复2~3次。在冷敷时,应避免冷凝水触碰伤口和敷料。其次,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加快消肿,同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正确的体位摆放为:仰卧位,肩关节轻微外展,垫枕远高近低,与心脏保持水平。肘关节可处于轻度屈曲位,前臂中立位,避免旋前或旋后,手处于休息位,肩胛骨避免过度抬高。总体来看,患者整个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远端高于近端。在抬高的基础上,患者可以进行患肢握拳等长肌力训练,加强肌肉泵作用,以促进肢体远端血液回流。
0~14天,患者不能进行患肩主动锻炼,患肢避免提、拿东西;不能过度伸展或突然运动;不能用患侧手或肘支撑身体。后期,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可以进行功能锻炼。例如:肩胛骨挤压运动(肩胛抬起、挤压、伸缩运动)、被动摆动运动(向前倾斜,将未受伤的手臂放在桌子上进行训练)、被动摆动圈运动(向前倾斜,将未受伤的手臂放在桌子上进行训练)、握拳运动(紧握拳头,然后完全伸直手指反复训练)、指肩运动(患者可弯曲肘部,用拇指尖接触前肩,然后将肘部完全伸展)以及7天后的辅助前向运动(取仰卧位,双手相距约6英尺握住一手杖或木棍两端,以健侧肢体缓缓向前带动伤臂)。
治疗后2~6周,患者可以开始用弹力带循序渐进地进行内旋、外旋、屈曲、外展、后伸的阻抗练习,以逐步加强三角肌和肩袖力量。此外,还可以进行滑轮训练(坐在以自身为中心的位置上,通过滑轮用健侧手臂提起患侧手臂,抬起滑轮至出现轻微不适为止,然后轻轻地降到休息位)。运动后可进行冷敷。6周开始肩胛骨伸缩及升降运动的等长收缩训练。
治疗后6~12周,患者可以开始柔韧性和伸展运动,进行肩袖等长收缩(如能耐受),逐渐进行肩袖等长收缩。10周后进行整个上肢肌力锻炼。随着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和骨折处的逐渐稳固,可以增加对抗重力和阻力的主动运动,以恢复力量和耐力。可以使用弹簧装置来提供不同程度的辅助练习。
3~6个月,继续之前的练习,还可以通过肩胛骨前伸、缩回和抬高来增强肩胛骨周围肌力和肩胛带的运动范围。6~9个月,训练重点为主动肩胛带、肩袖和肩周肌肉训练,以高频次、低重量原则进行。
总之,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入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并通过适度的功能锻炼来促进康复,就可以保证肩部功能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