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四次游学及其四重价值
2023-12-18颜蒹葭曾琳娜
颜蒹葭 曾琳娜
毛泽东同志素来重视调查研究,青年时代就开始以游学方式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会民情。早在1913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在听课笔记《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所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不仅刻苦学习书本知识,努力读好有字之书,而且爱读“无字之书”,注重向社会学习、向民众学习。
一、青年毛泽东游学的历史考察
根据《毛泽东年谱》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基于湖南第一师范对学生假期开展修学旅行规定的要求和本人立志了解社会、改造社会的迫切需求,毛泽东求学期间就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比较重要的游学调研有四次。
第一次游学:步行数百里求教名家。1915年暑假,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步行到长沙县,先后去杨昌济家和柳午亭家求教。毛泽东同杨昌济讨论了一些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以极大兴趣浏览了杨昌济的藏书,特别是新书和报刊。随后又拜访从日本留学归来、在体育研究和实践上有较高造诣的柳午亭。
第二次游学:与萧子升“乞行”湖南五县。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毛泽东与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不久,当时在楚怡小学执教的好友萧子升,一起赴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县城镇和乡村游学,行程九百多里,用双脚丈量了小半个湖南。毛泽东热心于访贫问苦,途中接触到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等各阶层人士。通过这次游学,毛泽东接触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对湖南的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第三次游学:步行到浏阳县文家市镇访贫问苦。1917年冬,毛泽东利用寒假期间,步行到湖南第一师范学友陈昌、陈绍休的家乡浏阳县文家市镇考察,并在陈昌家里住了49天。在浏阳这段时间,毛泽东几乎走遍了文家市镇,与当地不少农民交上朋友,了解到更多的民情。毛泽东常到贫苦农家走访,并引导农民不要相信封建迷信,要相信命运得靠自己去改变。
第四次游学:与蔡和森考察环洞庭湖四县。1918年春,毛泽东与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四县,游历了半个多月。途中,他们不仅帮农民劳动、写对联、写书信,而且鼓励农民联合起来同地主豪绅作斗争。毛泽东还将沿途见闻辑录成文,寄送《湖南教育通俗报》等报刊发表。
二、青年毛泽东游学的价值分析
通过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的游学实践,毛泽东广泛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的现实状况,对其明寻大本源之志、得崇高信仰之源、强调查研究之能、萌实事求是之思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明寻大本源之志。怀着改造国家命运之志,毛泽东多次游学深读“无字之书”,1917年暑假与萧子升的游学,毛泽东看到了官员的腐败、社会的不平等、经济的落后、百姓的疾苦。于是,游学回校不久,毛泽东致信老师黎锦熙,汇报游学体会,探讨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问题。毛泽东在信中提出:“大同者,吾人之鹄也。”他表示,今后“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
得崇高信仰之源。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就有“实践家”之称,他更多的是从社会实践中、实际斗争中探求医治中国积贫积弱之良方。1918年4月14日,即从环洞庭湖四县游学回来后不久,毛泽东便与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等13人在长沙岳麓山下刘家台子召开新民学会成立大会。1920年底,毛泽东在思想上、行动上完全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新民学会是当时湖南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新民学会78名会员中,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近4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强调查研究之能。关于湖南第一师范对自己的影响,毛泽东曾深情地回忆说:“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其中的“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自然包括游学所积累的调查研究经验,对于他后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养成善于调查研究的作风有着重要的影响。毛泽东的多次游学实践,提升了他的调查研究能力,加深了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并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
萌实事求是之思。通过游学调研和后来的革命实践,毛泽东进一步认清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农村、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1927年,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镇会师,擎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红旗,并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45年,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一生在实践、调研中探索救国兴国之道。通过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的游学,毛泽東不仅磨砺了奋斗意志,提升了调研水平,而且明确了伟大志向,树立了崇高信仰。在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使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谢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