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韶山如何开展农村调查
2023-12-18胡蓉
胡蓉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调查研究的最早倡导者、积极探索者,也是成功实践者。他反复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而家乡韶山就是他开展正确的调查研究的起源地。重温毛泽东1925年、1927年两次在韶山开展农村调查的实践,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之路,非常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明确的工作目标:让“湖南农民变得非常富有战斗性”。1925年2月,经中共中央同意,毛泽东回韶山养病。他利用这一机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众开展农村调查。毛泽东开展调查的目标非常清晰,即调查研究要为革命斗争服务。他同各类人士积极接触、交谈,了解韶山地区农民的生产情况、生活情况、阶级状况以及各种社会情况。在深入调查的同时,毛泽东结识了一批进步分子,随后发展他们入党,成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和银田特别支部,党员迅速发展到230多人。依靠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毛泽东在1925年夏季成功组织了韶山历史上有名的平粜阻禁斗争,韶山也成为他开展农民运动的第一块“试验田”,为以后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强烈的问题导向:农民运动到底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1927年,针对党内外关于农民运动“好得很”还是“糟得很”的争论,毛泽东决心从调研入手,实地考察湖南农村。他第一站就来到韶山,用6天时间,先后实地调研银田寺、清溪寺、坪里冲、瓦子坪、唐家圫等地,视察县、区、乡的革命民众团体,认真听取各级农协干部的汇报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代表的意见,仔细观察农民运动的实情,及时解决农民运动中的问题。通过调研,毛泽东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农民运动的真实情况。
科学的调研方法:“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到韶山的每一处,毛泽东都是“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开调查会前,他都会拟定调查提纲。在韶山银田寺的调查会,他提出的问题就有:区乡农会的组织发展如何?农会干部的成分怎样?办审公道不公道?农会办了些什么好事?你们的对头(指地主豪绅)现在情况怎么样?你们怎样对付?他善于启发在场每一个人的话匣子,让大家敞开心扉发言。此外,他选定的调查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各县的党、政、工、农、团,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和一般人员等等,覆盖面很广。
牢固的人民立场:“和群众交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当时的韶山是个偏僻的穷山冲,调查一个地方往往要走几十里山路。毛泽东不辞辛劳,一家一家走访,一个人一个人长谈,了解贫苦农民的情况。在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上,他总是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农民请教,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调查研究是一段“心灵碰撞”之旅,离人民群众真心越近,离真理就越近,只有低下头请教,和群众交朋友,调查研究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果,才能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作者单位:韶山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