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疲劳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12-18王丽晔张新宁黄晶晶张凯歌陈志刚
徐 萱, 王丽晔, 王 垚, 薛 静,3, 张新宁, 黄晶晶, 张凯歌, 陈志刚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一种罕见而致命的α-突触核蛋白病,其病因不明确,进展快,生存时间短,预后不良[1,2]。近年来,MSA 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疲劳也是其非运动症状之一。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1 版(ICD-11),疲劳是一种疲惫、嗜睡或能量下降的感觉,表现为主观感觉的疲乏无力[3]。研究表明,疲劳在MSA 患者中发生率高达29.0%~78.5%[4-6]。疲劳作为MSA 的最常见非运动症状之一,可极大地加重患者的残障程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MSA 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分析MSA 患者发生疲劳损害的危险因素,以为疲劳的预防、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MSA患者101例。纳入标准:(1)符合2008年可能或很可能的MSA[7];(2)年龄30~80岁。排除标准:(1)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如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损伤者;(3)恶性肿瘤;(4)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下降无法配合测试者。本研究通过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资料采集
1.2.1 病史采集 所有患者由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其中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就诊年龄、受教育年数、既往慢性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头外伤)、毒物接触史、吸烟饮酒史、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 syndrome,PDS)家族史。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疾病诊断等级、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卧位高血压、尿潴留、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便秘。其中临床分型,根据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的亚型(P型)、以小脑共济失调样症状为主的亚型(C型)。OH分为下2个等级(由卧位转换成立位的3 min内):收缩压下降≥30 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5 mmHg(简写为≥30/15 mmHg);收缩压下降≥20 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简写为≥20/10 mmHg)。性功能障碍定义为男性勃起不能、女性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
1.2.2 量表采集 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进行量表评定。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8]判定患者疲劳情况。该量表由9 项组成,每一项得分为1~7 分,其得分为9 项总值的平均分。分值≥4 分判定为疲劳,总分越高,疲劳程度越重。统一多系统萎缩评分量表(Unifie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Rating Scale,UMSARS)[9]评分判定MSA 总体病情严重程度。其中UMSARS 总分=UMSARS-Ⅰ+UMSARS-Ⅱ,即两部分相加的分数。病史回顾部分评估采用UMSARS 第一部分(UMSARS-Ⅰ),包含12 个项目。运动症状评估采用UMSARS 第二部分运动检查(UMSARS-Ⅱ),包含14个项目,分别记录UMSARS-Ⅱ总分及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共济失调、步态姿势异常的亚分数:(1)震颤=2.4 静止性震颤+2.5动作性震颤;(2)强直=2.6张力增高;(3)运动迟缓=2.7 快速轮替+2.8 轻叩对指+2.9 腿部灵活度+2.11 从座位上站起;(4)共济失调=2.7 快速轮替+2.8 轻叩对指+2.9 腿部灵活度+2.10 跟膝胫试验;(5)步态姿势异常=2.12姿势+2.13身体摇晃+2.14步态。残疾失能程度采用UMSARS 第四部分整体失能等级(UMSARS-Ⅳ)。每一项0~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重。Epworth 嗜睡量表(The 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10]评分判定白天嗜睡情况。ESS 量表由8 项组成,每一项0~3 分,总分0~24 分。总分越高,白天嗜睡程度越重。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用(xˉ±s)表示,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将一般资料中P<0.05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SA患者出现疲劳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人口学资料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1例,男性62例,女性49例;就诊年龄41~75岁,平均(59.01±7.10)岁;受教育年数6~21年,6~9年32 例(31.68%),9~12年32 例(31.68%),12~16年34例(33.66%),16年以上的3例(2.97%)。既往高血压19 例(18.81%),糖尿病19 例(18.81%),高脂血症17 例(16.83%),冠心病7 例(6.93%),头外伤3 例(2.97%),毒物接触6 例(5.94%),吸烟19 例(18.81%),已戒烟11 例(10.89%),饮酒27 例(26.73%),已戒酒10 例(9.90%),PDS 家族史3 例(2.97%)。
2.2 临床特征分析 FSS 总分1~7 分,非疲劳组41 例(40.59%),疲劳组60 例(59.41%)。发病年龄38~72岁,平均(55.73±7.2)岁;病程1~9年,1~3年67 例(66.34%),3~6年28 例(27.72%),6~9年6 例(5.94%);MSA 中帕金森型(P 型)44 例(30.68%),MSA 中小脑共济失调型(C型)57例(69.32%);可能的MSA 14 例(13.86%),很可能的MSA 87 例(86.14%);无OH者30例(29.70%),血压差值≥20/10 mmHg 者32 例(31.68%),≥30/15 mmHg 者39 例(38.61%);有卧位高血压者8 例(7.92%);尿潴留者47例(46.53%);尿失禁者82例(81.19%);性功能障碍者96 例(95.05%);便秘者89 例(88.12%)。UMSARS-Ⅰ评分6~43 分,平均(22.48±8.30)分;UMSARS-Ⅱ评分5~48 分,平均(21.56±9.65)分;UMSARS 总分13~91 分,平均(44.04±17.35)分;UMSARS-Ⅳ中,1 级19 例(18.81%),2 级38 例(37.62%),3级15例(14.85%),4级24例(23.76%),5级5例(4.95%);运动迟缓评分0~16分,平均(8.10±3.94)分;震颤评分0~5 分,平均(0.87±1.00)分;肌强直评分0~4 分,平均(1.50±1.29)分;共济失调评分0~16 分,平均(7.99±3.83)分;步态姿势异常评分2~12 分,平均(6.06±2.79)分;ESS 评分1~23 分,平均(11.10±5.03)分。
2.3 不同疲劳水平MSA 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 不同疲劳水平在性别、病程、临床分型、尿潴留、UMSARS-Ⅰ、UMSARS-Ⅱ、UMSARS 总分、UMSARS-Ⅳ、运动迟缓、肌强直、共济失调、步态姿势异常、ESS 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就诊年龄、受教育年限、既往病史、发病年龄、疾病诊断等级、OH、卧位高血压、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便秘、震颤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不同疲劳水平 MSA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不同疲劳水平MSA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2.4 MSA 患者发生疲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对一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指标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本研究中就诊年龄与疲劳没有统计学关联,但临床认为就诊年龄也是疲劳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且OH、性功能障碍密切受年龄因素影响,因此将就诊年龄、OH、性功能障碍也纳入其中。UMSARS-Ⅰ、UMSARS-Ⅱ及UMSARS 总分均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因而只纳入UMSARS-Ⅰ、UMSARS-Ⅱ。结果显示,UMSARS-Ⅰ、ESS 评分是MSA 发生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MSA患者发生疲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疲劳是MSA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发生在疾病的所有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11]。然而,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MSA 疲劳相关的研究报道极少,使得临床尚未能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并形成规范管理[12]。可见,明确MSA 疲劳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预防和有效管理,这一症状意义重大。为此,本研究分析MSA 患者发生疲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疲劳的预防、管理提供依据。
本研究所选取的101 例MSA 患者中,疲劳发生率为59.41%,表明MSA 患者疲劳症状表现突出。徐芳等人[4]研究发现MSA 中疲劳患者占比29.0%。McKay 等人[5]研究调查MSA 患者初始症状,结果显示疲劳发生率为39.0%。Kaufman 等人[6]研究报告MSA患者的疲劳患病率为78.5%。其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可能与人群纳入的抽样误差、量表的选取以及对疲劳定义的不同有关。
本研究显示,疲劳与性别、病程、临床分型、尿潴留、UMSARS-Ⅰ、UMSARS-Ⅱ、UMSARS总分、UMSARS-Ⅳ、运动迟缓、肌强直、共济失调、步态姿势异常、ESS评分相关,提示MSA患者疲劳的发生是多因素的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就诊年龄与MSA 患者的疲劳并不相关,而既往研究显示,就诊年龄是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疲劳损害的风险不断增加[13]。且就诊年龄影响着MSA 患者相关脑白质改变,在疾病进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4]。以上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MSA疲劳可能是MSA疾病所带来的继发性改变,而非年龄增长本身所产生的结果。Watanabe等人[15]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之间MSA疲劳存在差异,女性疲劳损害更明显,但经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性别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也有研究显示,女性可被视为疲劳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性激素水平对神经元刺激有关[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头外伤、毒物接触史、吸烟饮酒史、PDS家族史与MSA 患者的疲劳水平不相关,且MSA 患者有以上疾病的比例较低。本研究已排除脑血管病史,但纳入MSA 患者的过程中,并未发现卒中等相关脑血管病史。MSA患者的疲劳水平也与OH、卧位高血压不相关。这提示血管性因素在MSA 疲劳损害中的作用较少。
张玲玉等人[17]研究发现,MSA 疲劳损害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考虑疲劳在MSA 早期阶段普遍存在,并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存在。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程之间MSA 疲劳存在差异,病程更长的患者疲劳损害更明显,以上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选择偏倚有关。本研究纳入病历多求医数次,诊断已清晰后来我院门诊,多为疾病中期,少有疾病前驱期患者。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疲劳与非疲劳组的整体失能等级UMSARS-Ⅳ存在差异,考虑可能与MSA 疾病进展快有关,患者可由自行活动行走进展到后期卧床不起,其身体及精神上的疲劳将愈发突出。
关于不同分型之间MSA 患者的疲劳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的说法不一。徐芳等人[4]研究发现不同分型之间的疲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型与疲劳损害存在相关性,P 型患者疲劳发生率更高。以上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可能与临床中MSA 患者小脑症状和帕金森样症状多同时存在有关,且部分研究认为MSA 的临床分型中应该以C+P 型或是P+C 型更为合理,而不是仅局限于P 型和C型[18]。本研究未发现疲劳与疾病诊断等级相关,提示疲劳损害在不同诊断等级的MSA 患者中普遍存在。
本研究发现,疲劳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尿潴留相关,与OH、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便秘无相关性。赵宗波等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功能方面(MSA 非运动症状评分中胃肠道部分、泌尿部分、心血管部分)与帕金森疲劳相关[19]。以上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关MSA 疲劳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甚少,且样本量较少,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定疲劳与MSA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目前对运动障碍是否会影响MSA 疲劳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疲劳与运动功能障碍(UMSARS-Ⅱ、运动迟缓、肌强直、共济失调、步态姿势异常)相关,考虑随着运动症状的加重,病情进一步发展,MSA 疲劳症状更加突出。而部分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徐芳等[4]研究发现MSA患者疲劳症状与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考虑疲劳症状作为MSA 常见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存在可能先于运动症状,并持续于疾病全过程,不会随着运动症状进展而出现及进展。相关等研究显示疲劳与运动症状之间没有关联,考虑疲劳是由非多巴胺能途径的破坏所引起的[20,21]。
本研究发现UMSARS-Ⅰ与MSA 疲劳相关,并且是疲劳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UMSARS-Ⅰ能较敏感地反映MSA 患者病情进展情况[22],因而考虑随着整体病情进展恶化,UMSARS-Ⅰ评分升高,其疲劳损害更加突出。且Ali等人[23]研究发现,UMSARS-Ⅰ与MSA 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临床应该重视UMSARS-Ⅰ评分,不能仅关注UMSARS 总分,而忽视了UMSARS-Ⅰ评分对MSA疲劳及患者生活质量预测的重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ESS 评分是MSA 患者疲劳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和白天过度嗜睡在MSA 患者中很常见,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0-24,25]。因此,疲劳与白天过度嗜睡的相互作用表明,白天过度嗜睡可能会使疲劳症状恶化;另一方面,疲劳可能会增加白天过度嗜睡的风险。且徐芳等人[4]研究提示,日间嗜睡状态是疲劳的危险因素,考虑与日间嗜睡可能会加重患者疲劳症状的主观感受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MSA患者疲劳损害发生率高,其疲劳与性别、病程、分型、尿潴留、UMSARS 评分以及ESS 评分相关。其中UMSARS-Ⅰ以及ESS 评分是MSA 患者疲劳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MSA 患者的疲劳可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诊疗中应予以重视。该病为罕见病,样本量较少,且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尚需纵向研究进一步研究疲劳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确切关系。本研究仅对整体疲劳进行了评估,未来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的疲劳评估,以更清楚地描述疲劳损害具体方面的危险因素。
伦理学声明:本研究方案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JDF-IRB-2020031601),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 注册号:ChiCTR2100047166),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陈志刚、徐萱参与论文设计并撰写论文;王丽晔参与研究过程的实施;王垚、薛静、张新宁、黄晶晶参与数据收集、统计学分析、绘制图表;张凯歌参与文献收集;王丽晔参与论文修改;陈志刚参与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