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赋能民族服饰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3-12-18吴明芬

西部皮革 2023年22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文旅民族

吴明芬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指出“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1],将文化嵌入旅游业最大值转化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的又一高度,也是民族服饰文化传播途径的又一拓宽,为文旅融合赋能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指明了前进方向。文旅融合是文化与旅游在发展目标、内在逻辑、实现路径与效应功能等多个维度上的深度融合[2]。文旅融合是文化与旅游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重要实践过程,旅游是获取文化新源泉的重要过程,而文化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实现了文化融入旅游、旅游推动文化传播。因此,联结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具体联系上升到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另一高度,借助文旅融合产生的经济、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效能,对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文旅融合与民族服饰文化的关联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符号,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宗教信仰,体现着民族的审美观念[3]。民族服饰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文化资源,映射每段历史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文化风貌,是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可见,民族服饰与文化之间具有协同的内生逻辑性,即文化是民族服饰的基础,而民族服饰是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民族服饰文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民族服饰文化也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形态之一,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将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融合于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之中,是提高各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

1.1 共同的基础动力

文旅融合是人们精神生活进步重要表现,而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是巩固该成果的重要工程,民族文化作为两者之间联系的共同纽带,进一步形成文旅融合与民族服饰文化传播价值功能互促的具体模式。文化旅游是民族服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为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备足文化养料,更好地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拓宽了民族地区服饰文化的传播渠道,促进不同民族之间服饰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反观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紧抓民族服饰文化这一必要条件,借助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魅力凝聚文化认同的力量,活化各个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和传承的时间和空间向度的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为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提供了保持文化价值多元化引领的中国方案。

1.2 共同的实践主体

文旅融合与民族服饰文化传播,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实践,两者具有共同的实践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4]可见,以上论述既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同时也指出中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性。两者是抵御风险和迎接挑战的重要屏障,也是人民主体创造价值的需要。民族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促进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目标,而文旅融合和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共同实践则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从民族文化的内涵、外延以及功能来看,体现出人民主体性、现实性、时代性,凝聚的是各族人民最具聚合力的认同感,它是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实践介质,以文旅融合为民族服饰文化传播集聚民族优秀文化能量,人民的力量是中流砥柱。

1.3 共同的价值目标

文旅融合和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协同推进,为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源泉,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共同价值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交往实践中自然生成的,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向往的公共价值。”[5]文旅融合与民族服饰文化传播都立足于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其间实现目标的方式呈现出模式不同,目标一致的特性。一方面,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认知、理解为突破点,探寻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机理,通过不同形式的工作开展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符号的弘扬,促使形成文化形式上的群体认同与实践上的个人参与。另一方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具有“文景融合”的联结逻辑,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各族人民的文化“触觉”与激活民族地区人民情感认知,促使对中文文化认同由虚拟感知转向现实认同。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与民族服饰文化传播之间文化纽带的建立,都是基于情感、心理等建立起来的,会在民族服饰文化弘扬、传承的价值体系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 文旅融合促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现状

民族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是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的反映,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湛造诣和独特风格[6]。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是基于各地自身存在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从地区发展的文旅融合背景出发,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挖掘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下一步文旅融合赋能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优化路径提供可借鉴经验。

2.1 传播工作与行业工作融合不充分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对新形势下加强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还不够透彻,重业务轻创建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抓传播工作的重视不够、措施不多、力度不足,导致创建工作推进不均衡。在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工作的合作过程中,忽视政府、行业和企业等的各主体的责任划分,难以形成灵活的融合形式。三是传播工作亮点提炼和宣传不够。文旅融合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实践呈现出短期效应,忽视工作经验总结和提炼的重要性,使得工作出现脱节情况,以致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工作持续推进受到阻碍。

2.2 文化资源要素循环模式单一

一是文化资源开发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受到注重保护本土文化资源的理念影响,过于重视在短期内实现文化多元性的展现,使得发展模式中仍然存在闭环发展现象。二是不重视跨区域文化资源的互补作用。在文化资源挖掘过程中,容易忽略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在文化整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会导致民族服饰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呈现单一性。三是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低。在资源分配上循环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资源要素主要围绕在一个地区或者其临近区域,忽略资源要素发展的单一性带来的资源要素同质化以及单向循环问题,从而导致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区域流动受到阻碍。

2.3 民族文化宣传辐射范围狭窄

一是宣传空间联系性较弱。客观来看,各个民族由于地缘空间限制,其在交往、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联系间断性,因此无法及时将各个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传播到彼此之间,从而导致宣传联系性减弱的状况。二是忽视“以点带面”联动作用。由于缺乏联动性使得在协调带动地区的全域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乡镇的发展会出现带不动的情况,使得推进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动能减少,发展速度减慢,造成了宣传辐射区域范围窄的问题。三是宣传针对性较弱。每个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等情况都不一样,在接受新事物和过程中容易产生错位的现象,导致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工作的动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3 文旅融合促民族服饰文化传播路径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始终坚持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以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手段,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基于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现状,紧抓文旅融合与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合力点,利用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优势,以文化旅游的模式嵌入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实践全过程,更好为文旅融合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提供最优方案。

3.1 构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传播合力

民族服饰文化传播作为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借助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其进一步向前迈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为更好促进两者协同发展,就需要从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工作监督三个方面构建文旅融合赋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工作长效机制,由此来形成双方联动发展的新合力。第一,构建协同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原则。文旅融合发展协同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于工作模式的选择和设计,而构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核心是创新。基于此,我们应当在工作长效机制的方式和方法上创新,设计多元化、强参与性、强实效性的工作模式。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套工作管理的形式和方法,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实践过程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有助于及时制止工作错误以至于推动工作方式的不断完善,始终立足于基本原则,注重内容构建,形成监督体系,打造文旅融合协同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工作长效机制的“三步走”范式,这有利于保障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工作常态化开展。

3.2 打造特色文化长廊,凝聚文化动力

文旅深度融合是促进文化传承、文化产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吸引、促进文化和旅游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7]。利用好文旅融合发展的契机,有助于增强民族服饰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凝聚力。由此,如何将文化旅游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打造特色文化长廊是应用之法。坚持整合文化资源,以此活化文化资源的隐性影响。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为基础,由于区位分布原因,民族服饰文化呈现多元化分布的特点,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长廊,夯实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基础,促进民族服饰文旅资源有效配置,找出文化资源的契合点,实现文化价值耦合。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融入的协同匹配,有利于提高人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提高文化认知的认同度,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宽维度的文化需求,为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凝聚文化力量。

3.3 坚持以点带面,推动传播提质扩面

文旅融合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心所在,而民族文化是推进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和抓手,抓住两者之间的合力点,发挥“文旅融合+民族服饰文化传播”联动模式的重要作用,发现该模式的具体优势,是实现以点带面的前提条件。充分集聚“文旅融合+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优势,促进工作提质保量。通过挖掘文旅融合优势,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发现、总结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立足于自身发展条件,经过合理借鉴,正确统筹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方式方法;利用宣传手段,借助可用媒介提高宣传范围和提高影响力,形成宣传引导的重要合力,吸引各方单位的学习,也是以点带面成效提高的方法之一。秉持科学布局、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总体带动力的原则,兼顾他方的发展态势,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全方位地考虑可借鉴的条件,加强对信息的整合、共享,增加部门之间综合联动效力,以期更好地形成适合发展需要的传播模式。

4 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民族地区要紧追发展潮流,挖掘文化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效用,系牢文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赋能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新动能,活化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作用。文旅融合是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民族服饰文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文化也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形态之一,两者之间的实践逻辑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文旅融合与民族服饰文化传播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础动力、共同的实践主体以及共同的价值目标,两者具备实践的高度契合性,因此,借助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协同推进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是必要手段之一。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文旅民族
我们的民族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