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2023-12-18孙大光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六中学校

教书育人 2023年26期
关键词:柔性学校管理

孙大光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六中学校)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是学校、教师,管理对象是学生。那么,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采取以偏向于情感的柔性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我从三个方面阐释对该问题的理解。

一、 对柔性管理的理解

柔性管理是一种当代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化为标志,依据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动。柔性管理是21 世纪提高管理成效的一种有用的管理方法[1]。

(一)柔性教育的产生

柔性教育是在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界提出来的一个教育理念。“柔”是相对于“刚”而言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柔性管理的主导思想是弱化学校的“刚性”,增强学校的灵活性,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在柔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美国高等教育在整个90 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其主要特征是:注重能力和技能教学,而非传统的学术努力;强调以项目为基础的经验性解题教育,而非教导性的学术方法;采用个体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自我发展负责;以工业和商业为导向;强调技术和计算机扫盲;关注个人和社会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新的学生评价标准,而非参照常规;实行“终身学习”,将再教育和再培训贯穿整个工作和生活过程。

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学校的“刚性”更大,面对日益开放、技术更新快、国际竞争加剧的社会,学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提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今天,如何培养我们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用柔性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是值得借鉴和非常有益的。

(二)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辩证关系

学校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刚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稳定工作局面,保证工作有序进行的规范。柔性管理是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艺术化更丰富、更高层次的体现。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刚性管理构建了一个支架,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尺度、空间、时间等必要的方式,使一切行为都在这个框架下有秩序地运作,而柔性管理则将人们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实现了刚性管理所无法实现的功能,体现了血肉对于骨架的作用。

如果在学校管理中,失去规章制度的约束,那么管理必然是没有标准、杂乱无章的,柔性管理也就失去了相应的立足点。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

二、柔性管理现实意义

(一)实行柔性管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该论述阐释了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学校管理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包括教师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的各项建设和规划都要围绕着有利于学生发展进行。

柔性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对学生进行以偏向于情感的柔性管理正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是党的教学方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和应用。学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人,我们管理的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思维意识、有创造能力的人。更要讲人格、谈人性以及人的身心发展和变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学校管理者,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原有的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并且充分地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行柔性管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体现

推动转型发展,基础在教育,根本在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只有以人为本、崇尚知识、尊重人才,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才能行稳致远。

2014 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和创新点,丰富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很多,但就学校管理而言,注重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

(三)实行柔性管理是追求学校管理达到至高境界的体现

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陈玉琨认为:在学校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人格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称为“人治”;第二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校长在与不在,这个学校依然能够保证正常运行,可称为“法治”;第三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学校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追求与文化引领,可称为“德治”,也就是“无为而治”。

所谓“无为”,并非“不作为”。在学生管理中,充分发挥道德和情感等柔性力量,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关心学生的精神、心理需求,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这是提高学生管理成效的关键。无为而治,是全体师生在学校文化的熏陶和牵引下,汲取文化营养,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使其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行为,成为一种追求,一种激励,一种规范,进而在潜意识下积极地、主动地、高效地从事工作和学习,从而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在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载体,那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积极性,以建立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这正是柔性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柔性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行柔性管理的基础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沟通的前提。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不应该是服从、压制、从属的关系,这是进行柔性管理的基础。从地位上说,教师与学生可以是朋友式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要允许学生说真话,听见学生真心话,真正走近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走下讲台,教室中的学生就能看到师长的眼神,从中学生们就可以感受到教师是否跟他处在平等的地位。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在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十字路口,心理上特别渴望平等。做教师最难的不是教学,而是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这就需要师长的关注、帮助和引领。优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前提。被忽视的学生,他的生命状态往往是消沉低落的。反之,充分的关注,才会让孩子们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一次充分的信任、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都能点燃学生心中积极进取的小火苗。对学生真诚相待,耐心帮助,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可信赖的老师,是生命成长的基石,更是学校进行柔性管理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柔性管理的重点

对当代中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班级里的大事小事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学校、班级是学生的舞台,只有激发学生心中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才会自觉自发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各种活动中,才会爱惜学校的花草树木,才会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才会把学校公物当作自家的东西倍加珍惜和爱护。例如,在课程上,开展项目式学习为基础的解题性教育,而非教导性的讲授方法。以解决校园问题为导向,我校教师设计了课例“我参与我设计——我的校园我做主”。本课例选择了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校操场和食堂之间有一条居民进出的土路,这条土路不仅不美观而且影响校园安全。对此设计项目问题,既要让居民进出方便,又要在加强校园绿化的同时解决教师停车问题。学生与相关学科教师共同论证并进行合理性分析,对校园进行实地测量、计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设计,学校在施工设计上采纳了活动小组的一部分建议,对校园进行规划、施工、改建,最终解决了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该课例中,学生一方面学习了知识,另一方面参与了学校校园的设计,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在教学中强化了对学生的管理,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再如,我校参加吉林省中小学“吉车”项目式学习案例征集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吉车”项目团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设计创作自己心中的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学习活动的开展也是柔性管理的有效尝试。

(三)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自我发展负责是实行柔性管理的关键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八种智能。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个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

在教学中,探索分层教学的方法,如学科教学中设计分层作业:为学优生设置创造性作业,为中等生设置提升性作业,为学困生设置巩固性作业等。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化,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更加凸显。

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我校开设学生社团课。目前,我们拥有编程猫社团、3D 打印社团、机器人社团、朗读社团、围棋社团、心理社团等。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我校以社团形式培养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并获得多项荣誉。

(四)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实行柔性管理的助推器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特有的无形而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强烈的号召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因此,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中,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环境的建设。为此,我校打造书香校园、传统文化校园,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举办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活动室、图书馆、校园网、学校公众号的作用。注重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周一升旗的主题教育等,努力营造积极的、宽容的、健康的、乐学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班级建设方面,强调学生为中心,落实公平民主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班级发展创建积极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激发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如班级的墙报展示、手抄报展示都由学生完成。教师要善于“扬长”,肯定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树立自信,感受到来自老师赏识的满足感。在学习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制订具体的目标与计划,进而实现自我管理。我们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去管理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学生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并非否认刚性管理的作用。学生管理一方面需要控制,控制旨在形成规范、约束行为,这需要依靠制度、权力等刚性力量。通过适当的刚性管理保证管理的有序,提高管理的效率。但学生管理的另一方面是协调,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这就要依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柔性力量。只有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个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综上所述,现代学校的学生管理,应该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要求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强化非权力影响力,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为他们创设实现人生价值、追求自我实现的和谐环境;改变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那种片面单一的、失衡僵化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指使关系,以在关爱、交流、协调、认同、民主、平等、融洽、赞扬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关系中实行和谐的管理。

猜你喜欢

柔性学校管理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奇妙学校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