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更新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3-12-18蒋阳
蒋 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城市化进程进入“精细化”时代、城市发展注重内涵式增长、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改善城市居住条件的内在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坚持立足长远、聚力谋划,立足项目、聚力实施,立足民生、聚力普惠,立足全局、聚力统筹,在统筹谋划城市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实功夫和深功夫。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
坚持科学布局原则,“留改拆”并举,通过城市更新激活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指挥棒作用,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优化城市布局。城市更新行动内涵广泛、涉及面广,遇到的问题多元复杂,必须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引领作用。我省出台的《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老旧住区宜居改善工程、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工程、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程、城市生态空间修复工程、城市智慧化改造提升工程七大工程,涵盖地上建筑和地下管网,强调提高生活宜居性和生产空间利用效率,体现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品质提升需求。要以这七大工程为推手,系统推进城市体系结构、城市功能布局、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更新升级,系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升级和老旧区块改造更新(包括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城区更新、老工业区改造、滨水地区更新等)。
促进产城融合。以提升城市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目标,更新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生活环境、生产条件、生态空间,推进城市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在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总量、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深化、细化城市更新单元的改造提升措施,优化城市产业生态链,统筹推进城市数字化、聚力建设智慧城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构建人性化的创新环境,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南京市在这方面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以“硅巷模式”为老城区更新注入创新基因,赋予老城区创新动力,激活老城区发展活力,选定玄武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医疗方向)、秦淮区(芯片应用、航天技术方向)、鼓楼区(数字经济、文化创意方向)打造城市“硅巷”,一批地标性创新空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技生态圈,拓展了老城区创新资源集聚转化的路径和空间。
延续城市文脉。强化特色品牌意识,发挥城市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历史优势和文化优势,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城市品牌。充分发挥城市特色优势,激活历史建筑和遗存设施的本原自然生态,展示城市区位的内涵特色。在传承保护基础上更新利用区位历史建筑和遗存设施,建设具有特色内涵的工商业博物馆、旅游景观区、景观公园、文化产业园区、工业创意园区、特色商业街区,聚力打造具有特质内涵和特色风貌的新型城市。坚持因城制宜、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差异化更新,坚持传承历史特色标识与创新现代特色风格相结合,注重保护传承具有区位独特优势、独特风格、独特生态和独特内涵的城市基因,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
立足民生服务,建设宜居城市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聚力强化城市更新的民生价值,让城市更新普惠民生,切实改善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改善人居条件。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在着力探索实施具有江苏特色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宜居居住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更新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帮助人民群众实现从住房“有没有”到居住条件“好不好”的转变。城市更新不是单个项目的改造更新,而是涉及到城市空间再分配的系统性工程,老旧小区改造要以精细化的设计引领,与周边环境改造配套结合。城市建筑和设施逐步自然老化,一些原有建筑标准已经落后,需要改造调整,增强安全性;一些城市原来的功能布局、建筑设施、空间环境也不再适应居民更高的生活需求,要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品质的提升。这些工作,要站在城市全局考虑、统筹谋划,以老百姓需求的迫切性为优先级逐步推进。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机遇,加快建设政策性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回应民生关切。坚持硬基建和软基建相结合,把解决民生疑难问题作为城市更新内容的重中之重,在改善和提升人民健康保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问题上聚力发力,着力更新改善医疗健康保障设施,发展公办医疗机构和公办医院。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把发展公办教育机构和建设发展公办学校,作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一件大事要事抓紧抓好。
提升服务功能。着力拓展和提升民生服务功能,加大城市区域和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的更新拓展和质量提升力度,切实解决道路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断阻问题,着力提升道路交通的质量品位。加大城区商业设施更新和扩建,鼓励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中心、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新型服务载体。加大便民服务设施的更新建设力度,缩短群众办事跑腿距离、优化简化群众办事窗口流程。
创新工作机制,科学有序推进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必须立足制度创新,科学有序推进,聚力形成上下配合、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各方联动的运行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联动上下、科学高效的城市更新实施运行机制。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对实施项目计划进行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统一城市更新信息系统。
推进多元共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政策为引导、市场为平台,聚力形成渠道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支持设立城市更新专项基金,鼓励各类企业、非营利性组织以项目资助等形式,共同聚力参与投资城市更新行动。鼓励金融机构依法运用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城市更新投融资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投融资活动,发挥其对城市更新的促进作用。
强化考核督导。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深化考核评估、健全督查机制,将城市更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对城市更新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专项督导、逐项考核和分项督查,确保城市更新各项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