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不动的“6·18”

2023-12-18胡一璠尹小娜宋子义

生活用纸 2023年10期
关键词:商家购物消费

胡一璠 尹小娜 宋子义

今年“6•18”是3年疫情结束的首次消费大促,更适逢淘宝、京东的20周年庆,以及父亲节、端午节等诸多节日,被公认为平台最卖力的一年——“历史上最大投入的一届”“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回”。因此,这次“6•18”也被认为是“史上最卷”的一场盛宴。但是,与多年前大家熬夜盯购物节的数据、比拼购物节销售排名、发布战报相比,今年“6•18”简直可以用“冷清”来形容。在“6•18”结束后,几大主流电商平台对交易额也都讳莫如深:京东仅发布了一份名为“增速超预期,再创新纪录”的总结报告,淘宝天猫则是“用户、商家规模、成交3项指标全面正增长”的通报说明,而苏宁易购和拼多多等则只公布了部分成交额和订单数量。

星图数据显示,5月31日20:00至6月18日24:00,全网商品交易总额为7987亿元,综合电商平台销售额为614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仅为14.77%,这也是增速连续3年放缓的最低点。

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状?

从经济形势看

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看,2023年我国经济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中的消费趋势调研显示:人们消费选择更明智。尽管消费者的整体支出趋于保守,但他们会通过严格的取舍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品质。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有所降低,从而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需求仍有待恢复。

事实上,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能永无止境地野蛮增长,都有趋于平衡的时候,如果电商试图用打鸡血的百米赛跑来赢得马拉松比赛,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今年“6•18”,未尝不是回归理性的开始。

从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看

对许多电商平台而言,这次“6•18”承载着它们“生死攸关”的转型重任。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66%下降至2022年的44%左右,京东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0%左右,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则从10%增至18%。抖音、小红书等后起之秀,蚕食了电商的增量市场,这也给传统电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冲击。

平台为了争取消费者,都在挥舞着价格这个“大杀器”,就连小红书都不甘示弱,喊出了“活动期间,价格全网最低”的口号。从这次折扣力度看,各平台确实拿出了对消费者的诚意,但当所有平台都在争取最低价时,也就没有了最低价。正如媒体的评论:“最终没有一个平台占据绝对优势,虽然它们在市场份额上有所差异,但在产品体验和用户黏性上并无本质区别。”于是,在价格战的红海之中,在同质化的竞争之下,平台卷不动了。

从商家的销售热情看

当下电商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互联网的红利也逐渐减弱。今年是3年疫情后的首个购物节,对商家的信心提振极为重要。用商家的话说,现在太需要一次回暖的消费潮了。可是,平台的政策是指挥棒,商家的营销策略也只是在跟着平台的政策跑。随着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平台在不断加大自身的优惠力度,而这些价格的让利,最终都会转嫁到商家头上。尽管看上去平台有所补助,但这些补助杯水车薪,这就使得商家的负担越来越沉重。

因此,很多商家对于平台的号召,更多表现为犹豫不决。特别是在消费环境转变、营销预算缩紧的情况下,商家对于大促的参与热情也大大降低。就商家推出的营销策略看,也并没有什么新意,还是一些价格战等老套路,即使稍微有些变化,也往往只停留在换种说法而已。

“现在,利润比销量更重要。我们希望平台能提供更为稳定的销售环境。”某头部平价女装服饰内部人士表示,“投放广告如果只能带来同比例的销量增加,而利润却不变的话,商家的兴趣就不大了。”

今年的卷,不仅体现在品牌对流量的争夺上,也体现在平台对流量的争夺上。而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平台通过强势挤占商家利益来补贴消费者、拉动增长,显然并非长久之计。

在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呼声中,商家卷不动了。

从消费心理看

电商的消费主力年龄段一般在20至38岁,而他们的消费观念也越来越理性和谨慎,在从“想要”到“需要”向“必要”转变。

换句话说,大家对选品越来越严格了。这体现在对性价比的渴求上,以及对自身需求的思考上。大多数网购者希望钱花得值,守住钱包,因此他们往往会跨平台比价。今年“6•18”,不少消费者都在社交媒体上说“买不动”,许多人表示,现在自己首要的购物原则是“扼制冲动消费”:先盘点库存,只买刚需,多方比价,不急用的就暂时不买了。

此外,消费倦怠的现象也渐渐出现,层出不穷的各类购物节,让消费者不再急于在这个节点下单。

在此情况下,竟然还有部分商家把优惠搞得像数学考试,让消费者算了半天还搞不明白;有些优惠则需要凑整才能真正获得;还有的商家明面上给予了优惠,而实际上是用一些消费者用不到的赠品来替代;更有甚者,只有消费者给了商家好评才能获得红包优惠……这种变着花样耍小心思的手段,只能让消费者更厌倦。

面对层出不穷的销售套路,消费者卷不动了。

变化和反思

作为洞察经济形势和消费趋势的重要风向标,这次的购物节也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变化。

变化一:“货架+内容”双场联动

报告显示,选择在品牌店铺直播间和达人带货直播间购物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64.5%和55%。内容型直播逐渐成为新的流量趋势,见证除低价之外的更多可能。包括小红书和B站在内的内容平台,都在尝试扶持平台生态中的头部内容创作者转型成为电商主播。“货架+内容”的双场联动,为节点营销与日常经营提供了新的路径与体验。比如,大家熟知的抖音以董宇辉为代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还有小红书推出的董洁和章小蕙等直播带货案例。还有一些企业与知名IP联动,将IP内容与电商融合,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6•18”期间,“辣条第一股”卫龙与脑洞大开的小矛动物园联合,在天猫平台预付定金送小矛动物园礼包,相关产品付定件数同比增长160%以上,而小矛动物园抖音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也超40万,相关周边销售额同比提升超26%。

变化二:各行业的品牌换新率大,黑马频出

从抖音平台的统计数据看,与去年相比,品牌业绩销售排名换新率普遍超过50%。在箱包、咖啡、麦片、冲饮、智能设备、服饰配件、皮带、帽子、围巾的Top10榜单中,8家企业是去年未上榜的新面孔;在茶类、女装、男鞋、运动、瑜伽、健身、球迷用品、美容、个护仪器、粮油米面、南北干货、调味品的Top10榜单中,品牌换新率达70%;在男装、珠宝、钻石、翡翠、黄金、厨房电器、床上用品、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食品行业的Top10榜单中,今年有6席爆出黑马;在女鞋、奶粉、辅食、营养品、零食、童装、婴儿装、亲子装、内衣裤袜的Top10榜单中,也有一半为去年未上榜的品牌。

变化三:“悦己”消费趋势

在“悦己”风潮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内在舒适感,希望感受到放松、治愈的消费体验。针对这些消费特点,很多品牌做出了相应的转变,并取得了亮眼的业绩。以美容仪为例,在天猫“6•18”期间,美容仪器开卖1小时成交额增长近1倍。其中,极萌开店不到1年,就成为了美容仪赛道排名第一的新品牌;AMIRO觅光美容仪增速同样超过100%,品牌店铺全阶段GMV突破3亿元,位列天猫美容仪器榜单第二。再比如女装界的独束、面膜界的Fan Beauty Diary、面部彩妆的唐魅可、冲饮谷物(麦片)界的So Acai,等等,市场表现都很不错。

变化四:即时零售兴起,“零时差消费时代”来临

2020年中国全零售大会上,咨询机构德勤提出了一个概念“零时差消费时代”,指的是,这一代消费者进入了一个消费欲望可以在一天24小时任何时间点内被激发和满足的“零时差消费”时代。现阶段的本地零售,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能力,大到商品丰富度的增加,小到履约速度的提升,零时差消费时代的体验探索,在美团等平台的加持下正成为现实。即时零售以“本地实体+即时配送”的模式,正在实现“即看、即买、即得”的高效消费体验。

从即时零售平台美团闪购发布的数据看,5月25日至6月18日,美团闪购联合360余城8大核心品类超70万家线下门店,开启了“超级门店购物节”,活动期间美团闪购销售额同比增长66%,商家增长42%,参与用户增长57%。

变化五:“6•18”不再只是电商的狂欢

有些线下实体店,在“6•18”期间同样业绩飙升。如广百百货紧扣父亲节及“6•18”热点,推出了岭南盛夏爸气“6•18”主题系列促消费活动,3天实现销售额1.21亿元。苏宁易购在“6•18”期间全面铺开以旧换新活动,家电订单增长128%,全国门店客流同比增长超200%。

“6•18”“双11”等电商购物节,已经走过了十数个年头,它们曾经制造了一场又一场震惊世界的消费奇观,也将电商平台的业绩和股价抬至难以想象的高位,无数商家被裹挟其中,体会了成功与幻灭。

面对以上种种转变,今天的电商行业到了该整体反思的时候了:平台的价值和作用在哪儿?商家的作用又在哪儿?

从平台的角度看,需要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这种差异化定位,不只体现在商品种类上。在自由市场竞争下,这一点也很难做到,阿里的“二选一”被罚,就是个典型例子。如果各平台的商品都差不多,采取的竞争策略又雷同,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就在所难免。平台的真正使命应该是扮演好优秀管理者和“警察”的角色。既要帮助商家创造价值,又要确保平台经营有序。比如解决一些平台存在已久的假冒伪劣、评论注水、售后服务等问题。

对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跳出卖家思维,像对待家人一样真诚地帮助消费者,变身为指导其购买适合商品的专家顾问。以中高端消费群体为例,在服饰类销售时,就要根据其身高、体形、肤色、性格、服装发型搭配等提供美学方面的建议。如此一来,何愁消费者不成为你的忠实客户。

当所有的经营都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时,无论何种形式的营销都可以依据自身的优势,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猜你喜欢

商家购物消费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40年消费流变
圣诞购物季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新消费ABC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