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山故宫”报恩寺

2023-12-18焦虎三

团结 2023年4期
关键词:报恩寺斗拱楠木

焦虎三

2020 年初春, 我走进四川省平武县报恩寺, 山门前那占地13000 多平方米的开阔广场上, 行人匆匆忙忙, 很少有人抬头朝寺庙观看一眼。 广场中央那一对高约7 米的石经幢, 直刺天空, 默然屹立; 从广场到山门的五级台阶以及每级的三道踏跺上, 人烟稀落, 麻雀跃然。

紫禁城的微缩胶片

四川平武县报恩寺, 全称为 “敕修报恩寺”, 是一座寺庙群, 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初期的建筑群之一, 1956 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 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珍贵的价值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用白居易的诗句来作一类比: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也许,将一座被誉之为“明初罕见之遗构” 的古代建筑群落比拟为历史上毁誉参半的杨贵妃, 有所不妥。 但二者之间确实有些相同之处, 他们的美艳一出便惊憾于世, 而不同之处在于, 时光荏苒, 人的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而物却在历经磨难后继续着永恒。

报恩寺现东西长278 米, 南北宽100 米, 占地面积278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3518 平方米, 坐西向东, 平面布局由东而西, 次第升高。 主体建筑, 山门、 金水桥、 天王殿、 大雄宝殿、 万佛阁均修建在一条300 米长的中轴线上;附属建筑, 经幢、 狻猊、 大悲殿、 华严殿、 碑亭长廊、 斜廊、 僧房, 分布左右, 对称配列。 整个建筑群完全依照宫殿格式设计而成, 布局严谨、 雄伟壮观, 酷似北京紫禁城, 所以世人誉之为 “深山故宫”, 也可以说是北京紫禁城的微缩胶片。

报恩寺在建筑手法上体现了中国建筑由宋元向明清形制过渡的特点。 北宋崇宁二年 (1103), 《营造法式》 首次刊行, 这部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 “中国建筑文法课本之一” 的建筑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式的典籍, 自刊发之后, 成为历代宫殿、 寺庙、 官署、 府第等木构架建筑时所依据和参照的标准范本。 报恩寺作为“敕修” 建筑, 一方面严格按照 《营造法式》 的手法建造, 一方面又灵活地运用了地方技巧, 因而独具特色, 充满个性魅力。

寺院自明创建以来, 一直受到官府的明令保护, 历经560 多年而未遭受大的破坏, 所有建筑、 木雕、 石刻、 泥塑、 壁画、 神像均为建寺之初的原貌。 寺院内, 殿宇屋顶, 形式多样;檐下斗拱, 千姿百态; 门窗装修, 玲珑剔透;建筑彩画, 古朴素雅; 天花藻井, 绚丽多彩;廊道栏杆, 精雕细琢; 地面花砖, 光可鉴人;殿内佛像, 栩栩如生; 雕刻绘塑, 精美绝伦。

更为惊叹的是, 报恩寺建筑技术高超, 抗震性能非同一般。 自创建以来, 经历了1610 年、1630 年和1976 年、 2008 年等大地震, 仍安然无恙, 完好如初, 被专家们誉为 “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

全国独有的“三绝”

报恩寺建筑独具特色, 寺内有许多精美绝伦的文物精品: 珍贵的楠木建筑、 精巧的斗拱, 与细刻的千手观音, 被誉为报恩寺的“三绝”。

全楠木结构是报恩寺的一大特色。 寺内所有柱、 额、 梁、 枋、 檐、 檩皆用上等金丝楠木构成, 整个建筑物没有使用一颗钉子。 建筑材料质地坚固, 芳香长溢, 历经数百年, 至今虫蚁不蛀、 蛛网不结。 对于这一奇异现象, 专家、学者们虽经多方考察论证, 仍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一般认为, 报恩寺乃一色珍贵楠木建造, 楠木分发出一种香樟气味, 这种气味可杀灭昆虫, 因而整个报恩寺蛛网不结。 对于这种说法, 曾任平武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的向远木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据 《中国重要木 (竹) 材的化学成分》 等文献记载, 楠木的主要成分是灰分和水, 即使将楠木暴晒或用冷、 热水浸泡, 均无法分析出任何可以杀灭蜘蛛等昆虫的化学成分, 这种说法显得科学依据不足。” 为了不使我失望, 他又哈哈大笑着补充了另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 “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传说, 认为王玺当年修建报恩寺时, 请了 ‘风水先生’ 看地, 认为这块地盘是 ‘风水宝地’, 占尽天时地利, 蜘蛛等昆虫无法生存,故寺内无虫。”

报恩寺的斗拱制作精巧, 装饰华丽, 种类繁多, 是寺内的第二 “绝”。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 是由方形的斗、 升、 拱、 翘、昂组成。 步入报恩寺, 宛如是在一座艺术殿堂中遨游, 尤其是各殿檐下的斗拱, 仿佛让人走进了 “斗拱博物馆”。 斗拱制作十分讲究, 严格按照宋 《营造法式》 内斗拱图例的尺度、 比例制作, 不论是外檐斗拱还是内檐斗拱, 装饰都极为华丽, 给人一种舒适飘逸之感。 寺内斗拱数量众多, 让人叹为观止。 据介绍, 报恩寺斗拱至今保存完好的共有2730 余朵, 主要分布在大雄宝殿、 万佛阁、 大悲殿、 华严殿、 御碑亭以及天王殿、 钟楼、 八字墙和转轮经藏上。 斗拱种类极其丰富, 既有檐斗拱和外檐斗拱之别,又有上檐斗拱和下檐斗拱之分, 还有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之别。 各殿斗拱装饰, 变化无穷,无一雷同: 有的像如意, 有的像莲花, 有的则像芙蓉, 又有琴面昂、 批竹昂、 象鼻昂之别。 其中钟楼斗拱为五踩双翘计心造; 天王殿斗拱为七踩重拱计心造, 并出45 度斜拱; 大悲殿斗拱上下檐造型各异, 上檐为七踩双下昂计心造, 下檐斗拱则为三翘七踩计心造出45 度斜拱; 大雄宝殿下檐斗拱为七踩重拱计心造, 外拽作三假昂,昂为琴面昂, 上檐斗拱为九踩重拱计心造, 外拽为四假昂并出45 度斜昂, 昂为象鼻状; 碑亭上檐斗拱则为七踩重拱三下昂并偷心造, 昂作45 度斜昂, 下檐为单翘重昂七踩并计心造; 万佛阁三重檐的斗拱各异, 下檐为双翘重拱五踩斗拱, 并出斜昂, 腰檐为单翘重昂五彩斗拱,双下昂, 上檐斗拱出跳最多, 为九踩计心造。这些独具特色的斗拱, 加上其精美华丽的造型,和极富变化的形态, 与金碧辉煌的殿顶遥相辉映, 使整个寺院显得更加气势宏伟, 富丽堂皇。“据不完全统计, 全寺有不同形制的斗拱18 种之多。 据有关专家鉴定后说, 报恩寺的斗拱种类, 比北京故宫还要多。” 向先生说。

寺内的第三 “绝” 是楠木制的千手千眼观音, 位于报恩寺内大悲殿内, 高9.05 米, 为一根巨大楠木精雕细刻而成。 千手千眼观音宝冠高髻, 全身着金, 赤双足, 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 通体天衣飘垂, 璎珞垂至足边, 一头四面,头上还重叠三个小头, 肩后两臂向上高举一“无量光佛”。 身后扇形般地密布着1004 只手,每只手掌各刻有一只圆睁的慧眼, 并分别拿着佛门法器。 这些手前后参差, 左右环绕, 上下重叠, 互不遮掩, 巧妙地悬空排成十五道圆弧。明代高超的工匠们把千手观音的面相雕刻得十分生动艳丽, 充分表现了观音明澈、 智慧、 温柔而不可亵渎的神情。 观音像嘴唇略抿, 嘴角含笑, 似乎在亲切地听着善男信女们的祈求,栩栩如生, 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同时, 工匠们特别注重千手观音服饰与肌肤的刻画。 飘洒着的披巾绕两肩下垂至足下莲座, 似柳叶随风飘拂, 与周身佩戴的珠串、 璎珞叠合起来, 显得雍容华贵。 袒露的胸部, 丰腴的身躯, 皮肤的润泽, 衣饰的褶纹, 都精微地表现了出来。观音像前, 还雕有两尊高3 米的木雕立像, 他们分别是千手观音的父母。 男像头戴官帽, 身着袍服, 面容慈祥, 比例匀称, 雕工精细, 肌体丰满圆润, 衣纹于流畅中又规律合度。 为了托衬殿中主像, 智慧的工匠们又在殿内四根大柱上雕饰了善财、 龙女, 他们面向千手观音顶礼膜拜, 栩栩如生。 大殿四周壁上还雕塑了千手观音 “精忠行孝, 普度众生” 的生平故事。

大殿内光线略暗, 从门口射进来的阳光正好洒在观音像上, 衬托得观音像更加庄严、 辉煌, 在那一千多只手的映衬下, 宛如一朵怒放的巨大金菊, 在500 多年内闪闪生辉, 播撒悲悯慈爱。 那是人类对美好的一种期盼。

重达4 吨的转轮经藏

跨进报恩寺华严殿内, 整个空旷的大殿内,从天到地, 人的视线中, 便只满当当填进了一个巨大的转轮经藏。 转轮经藏重达4 吨, 全为金丝楠木建成, 地面起通高11 米, 直径7 米,占地面积22.06 平方米, 形如七级佛塔。 经藏结构复杂, 制作奇特, 雕饰繁复, 工艺精巧, 是我国小木制作中的珍品, 在经受了当地历史上多次大地震的摇撼后, 至今仍完好无损。 “这是我国现仅存几座木质转轮经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只有这座还能正常转动。 一个人, 只要轻轻用力一推, 转轮经藏就会转起来。” 守护华严殿的一位管理人员自豪地向我夸道。

报恩寺转轮经藏横截面为八角形, 外观八楼四层, 实际七层, 逐层向内递收, 下大上小,形似七级佛塔。 转轮经藏主要由藏轴、 藏针、梁枋框架、 板壁和天宫楼阁构成。 转轮经藏中心为一根高11 米、 直径0.45 米的立轴, 以控制整个转轮经藏。 轴的下端为藏针 (宋营造法式称铁鹅台桶子), 藏针立于圆形地坑中央的铸铁钻上, 承托藏体的全部重量。 轴离地表面的1.5米处, 六面各穿一块6.5 米长的横枋, 枋的两端又各施一块9.5 米高的竖枋, 然后将这些横、 竖木枋榫卯连接, 构成一个八角形框架。 再于框架的外表, 安装板壁, 板壁上出副阶, 并设置平座、 腰檐、 斗拱、 栏杆、 缠龙柱子、 嵌造天宫楼阁等, 组成藏体外形。 然后雕饰龙凤花草,安装铜木佛像和供养人像。 又于天宫楼阁的佛龛内藏放各种经函, 结构巧妙, 层次分明。

转轮经藏外观四层, 第一层藏座, 为须弥座式, 高2.5 米, 下设圆形踏板, 以供信徒推动站立。 座的束腰部分, 浮雕作条游龙, 周围雕饰波涛, 八条游龙形象地出没于波涛之中, 玲珑剔透, 独具匠心。 第二层为藏身, 高3.3 米,藏座之上出副阶, 副阶下安置45 度如意斗拱,斜滑拱不出正昂。 斗拱出5 跳, 除转角辅作外,每面安置9 朵。 上设腰檐平座, 四周以行廊围绕, 栏杆为双勾栏。 腰檐的8 个翼角下各立8根直径0.12 米的檐柱, 以承托飞出的腰檐, 每根柱上均有盘龙缠绕, 柱间无地袱, 柱子之上施双层阑额, 阑额间安饰精巧的垂帘柱和透雕花板。 上层阑额上施普柏枋, 所有额材, 花板全部沥粉贴金龙凤花草图案。 腰檐斗拱出6跳, 每面除柱头为转角铺作外, 施补间铺作斗拱七朵, 琴面昂正华拱出45 度, 每一攒由正昂出45 度斜昂组成。 由于慢拱变为逼长拱枋, 将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缀连成片, 故显得非常紧密。 藏身板壁上, 安饰枝叶盘旋的雕花板, 每面花饰不同。

第三层为天宫楼, 分为上、 中、 下三层,是按人们所想象的天宫式样而制作的。 该阁以转通的太平座隔分为上、 中两层, 实际为两层平座, 两层天宫楼阁。 中、 下两层每面设殿屋, 为单檐平座, 两边上、 下行廊与左右角殿相连接, 下层楼阁下接藏身之腰檐平座, 转通八面, 成为天宫楼阁的基座。 中、 下两层每面立面阔0.69 米的大殿一间, 角殿二间面阔0.5米, 为两柱单檐顶, 两殿之间设置夹屋各一,夹屋面积甚小, 面阔0.3 米, 相互连接, 六面一致。 各个殿屋因面积大小不同, 斗拱出跳及朵数安置也不同, 大殿面积稍大, 故安置九铺作5 朵斗拱, 角殿安置7 铺作4 朵斗拱, 而夹屋则安饰两朵斗拱。 殿屋内均设置佛台, 大殿和角殿台上供奉铜、 木佛像各一尊。 夹屋内则藏放经函。 天宫楼阁之上, 环绕四周太平座,每一面斗拱出斜昂和如意平拱交替使用。 出昂斗拱即出正昂并出斜昂。 其结构与藏身腰檐上太平座斗拱相同。 每面除转角铺作之外, 中施补间铺作6 朵。 平座上置斗子、 蜀柱、 勾栏、望板、 形制与下层勾栏相同, 只是斗拱的昂嘴为琴面昂。 再上又造天空楼阁一层, 其结构形制也与下层天宫楼阁大体相同, 也为单檐平座, 但每面将大殿、 角殿的位置相互调换, 其间置夹屋, 四周仍以行廊相围绕。 天宫楼阁以上为8 角攒尖顶, 顶中空, 中轴从藏顶穿出,夹制于两块厚木夹板内, 檐下施四柱藏顶斗拱, 转角铺作出正昂, 45 度斜昂, 补间铺作隔一跳出斜昂。 藏顶与整个藏体显得十分协调。

“报恩寺这座转轮经藏结构复杂, 制作奇特, 雕饰繁杂, 工艺精巧。 整个造型既严格按照宋 《营造法式》 的 《转轮经藏图》 规定比例建造, 又灵活运用地方艺术, 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明代小木作。 这座转轮经藏既可作藏经供佛之用, 又是精致的建筑模型。 藏体上供奉的各种铜木佛像, 人物雕像,佛学经卷, 其历史与艺术价值, 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走出华严殿, 向远木边走边说,“这是建筑学专家们公认的看法。” 他又补充了一句, 好像怕我不相信似的。

9999 条龙的世界

中国人对龙的偏爱由来已久。 5000 年来,人们写龙、 画龙、 雕龙, 以各种形式传承龙的形象, 华夏子孙更以龙的传人而自居。 中国古代建筑是固态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一般分为屋顶、 屋身、 屋基三部分, 从屋顶到屋基处处可见千姿百态的龙的身影。 寺内柱、 额、 梁、枋, 天花藻井、 瓦当滴水、 香炉匾额、 栏杆、栏板、 屋顶脊饰, 或雕、 或塑、 或刻、 或绘,无处不呈现龙的形象。 有一龙吐珠, 二龙抢宝,九龙捧圣, 群龙戏水, 还有滚龙抱柱等图案,其造型生动, 别具风采。 龙的种类有蟠龙、 苍龙、 蛟龙、 云龙、 金龙、 黄龙、 白龙、 飞龙、螭龙等。 相传, 报恩寺有9999 条龙, 因此又有“深山龙宫” 之美誉。

报恩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龙, 当地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说王玺从小信佛, 早年拜在平武西侧雪宝顶脚下黄龙寺内隐居修炼的黄龙真人为师。 一日, 真人对王玺许诺, 说自己要在三天之内为王建造一座金銮宝殿。 得到王玺的同意后, 真人立刻驾起簸箕云前往东海龙宫,请求旧友老龙王助他一臂之力。 老龙王与黄龙真人很早就是好友。 老龙王有九个儿子, 九子长相不同, 性格各异, 他们整天在龙宫里吵嘴打架, 惹是生非, 老龙王早就想把他们撵出龙宫, 但又无机会。 现在真人有事请求, 龙王便立即应允。 黄龙真人便带领兄弟九个, 腾云驾雾, 穿越五湖四海, 飞过三山五岳, 来见王玺, 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 安排不同工种:老大运木料, 老二烧砖瓦, 老三造石桥, 老四开涪江, 老五铸大钟, 老六平地基, 老七盖宫殿, 老八修楼阁, 老九造龙位。 宫殿很快就建成了, 真人要将兄弟九个打发回东海, 但他们都对人间留恋不舍, 请求真人到龙宫祈求龙王开恩, 让他们永留人间。 老龙王答应了儿子们的要求, 从此, 龙就在报恩寺内扎下了根。

民间传说的机趣每每总是会遮蔽历史的真实与本质, 就像报恩寺的修建, 到底是源于何种机缘? 到底是如大明正统十一年完工后 《敕修大报恩之记》 碑文上所言: 王玺、 王鉴父子俩 “忠君爱国”, 以表 “人臣之本心” 而建?还是王玺、 王鉴父子俩私建的宫殿? 支持报恩寺原为寺庙的一方引证历史文献认为, 王玺其人 “ 崇儒奉释, 夙植善根” , 宣德十年(1435), 他借进京朝贡之机, 以 “保障遐方,祝延圣寿” 为请, 上奏皇帝拟修建寺庙一所。帝念其心诚, 破例允之。 王玺奉旨而归, 历时七载, 于正统十一年 (1446) 初步建成, 代宗景泰三年 (1452) 王玺死后, 其子王鉴袭职,继承先父 “未尽之志”, 继续修建, 至英宗天顺四年 (1460) 全部竣工。 如向远木先生在《报恩寺览胜》 一书中便认为: “以上事实证明, 王玺修建报恩寺是为报答皇恩, 祝延圣寿而建。 且建筑报恩寺的用地是 ‘已之园地’,资金来源又是 ‘已资’, 修建报恩寺是先有奏章, ‘准奏’ 后才动工的, 而不是先斩后奏的违例工程, 是合情、 合理、 又合法的。” 但事实的蹊跷在于, 宣德十年王玺奉旨修庙, 十一年后, 大明正统十一年, 圣旨又云: “既是土官下不为例, 准他这遭。” 自古君无戏言, 这一前一后的恩准之中, 肯定埋有伏笔。

从报恩寺建筑来看, 有几处是明显触及了封建王朝的 “红线”: 其一是斗拱。 这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 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其二是楠木。 楠木堪称木中 “金子”,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楠木被称为 “贡木” 或 “皇木”, 一般老百姓修建民舍时是严禁使用的, 若用了楠木就是“僭越”, 会招来杀身之祸。 明代重修北京故宫进贡的楠木, 主要来自四川、 云南、 贵州、 广西等地。 在当地明代的 《薛氏宗谱》 一书中,便记载了与王家父子同时的龙州宣抚司宣抚使薛忠义 “永乐四年 (1406), 饮奉敕谕, 领土民于马湖府, 造运皇木一千零八十根” 之事,可见, 平武是宫廷御用楠木的专供基地。 其三是龙。 龙图腾是皇家专属, 虽然一些特殊建筑, 如寺庙和孔府可以使用, 但数量和形制有严格规定。 报恩寺在这几点上, 都明显超出了常规。 从地貌角度观之, 平武地势险要, 据《龙安府志》 记载: 平武 “处万山之中, 居高临下, 势若建铃, 为川省雄郡, 且更为会城之北障”。 由此推之, 王玺始修报恩寺时, 虽是先获准奏而动工, 但不排除王后来凭恃龙州“天高皇帝远”、 交通不便且长期与外界隔绝的恶劣自然环境, 在准奏后动了 “歪” 心思, 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挂 “修寺庙” 之羊头实筑私人之宫殿。 事实上, 从报恩寺今天的建筑格局来看, 其官署甚至宫殿的成分确实居多。王自小信佛, 寺内顺带修了些佛堂, 可以看为常态。 当然, 也不排除王家父子在修筑报恩寺时, 擅自采伐或者扣押了用以重修北京故宫的“皇木”, 在筑宫殿一事败露后, 又不得已将之改为寺庙。

但是, 楼台烟雨, 岁月如风。 面对报恩寺身份的真实, 我们今天的一切推论只能是臆想, 真实也许早已永远消失, 远逝于历史如风的沉尘之中。

猜你喜欢

报恩寺斗拱楠木
周发祥:“我老了,让我儿子来守护楠木林”
说不完的斗拱
茶盘洲的楠木王
楠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金丝楠木不神奇
民居趣读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报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莲
报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莲
明代报恩寺琉璃宝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