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新高考I 卷文言文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2023-12-17张立成

考试与招生 2023年12期
关键词:赵襄子韩非断句

□张立成

2023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制增强了和统编教材的关联性,改以往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注重问题导向探究的情境性,引导考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同时加大了对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力度,引导备考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用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本文针对2023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阅读题,从试题、答题及备考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一、试题分析

限于篇幅,此处不提供阅读材料文本。

1.第10题

该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在命题形式上一改过去四选一的客观题方式,借鉴了四省联考的方式,这一变化考生并不陌生。

从答题角度看,我们应在保证局部句意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下,按照以下方法来答题。

(1)认真审题,依据题干要求作答

通过审题,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需要断句的范围,即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其次,明确需要断句的数量,即三处需要断句;最后,明确作答要求,即作答的位置及数量。

(2)通读文本,关注断句前后语境

通读文本,我们发现两则材料围绕“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论辩的交锋。

断句前语境为《韩非子·难一》,记述了孔子赞赏赵襄子首赏高赫的行为,进而通过批评赵襄子失赏罚得出孔子“不知善赏”的结论,接着《孔丛子·答问》中面对武臣的评价,子鲋对“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的现象进行批驳;断句后语境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即“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与“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两件事“先后甚远”,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3)熟读精思,梳理断句的内部层次

在了解前后文语境的前提下,我们要重点对需要断句处的内部层次进行梳理。当然,这时我们需要借助教辅资料中归纳总结的重点实词、特殊虚词、典型句式及固定结构等知识,进一步精准把握句意。

“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韩非子·难一》书中说”,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即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间接引用,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评价,作为伏笔而预先说在前面,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所以“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亦应独立断开。

特别提醒,此类断句可能存在可断、可不断之处,应权衡比较优先考虑非断不可之处。

2.第11题

该题考查对带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近年来,试题逐渐改变了脱离文本材料单纯考查文化常识的做法,而是在与部编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其在文本情境中的运用。

题中A项关于“围”和“举”的考查,语境中词义分别为“被围困”“被选拔”,用法上都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二者相同。B项考查文言实词“劝”的词义,语境中“遏奸劝善”的“遏”与“劝”相对,词性相同,含义相对。此处的劝与“劝爱人”的劝,皆为“鼓励”的意思,二者词义相同。C项考查对“具臣”的解说,依据文本材料中“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的语境,可以判断这一表述是正确的。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言论,其中包含强烈的主观动机,这与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的“诬说”词义不同,理解正确。

3.第12题

该题考查文言文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常从材料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等细节进行设误,考生需要在与原文的比对中判断作答。

根据C项表述的“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内容,我们仔细对比相关的原文“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会发现,“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的主语应为“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他们”——所承前指代的“世人”,同时 “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应理解为“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综上所述,C项是有误的。

4.第13题

该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在解答时需要我们在直译的前提下,关注上下文语境,结合课堂所学,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第一句“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中,我们需要重点注意“骄侮”“唯”“是以”“先”的翻译。结合上下文语境,此句可翻译为“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

第二句“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请”“审”“信”的翻译。其中“请”与杜甫《石壕吏》中“请从吏夜归”的“请”均为“请允许我”的意思,“审”与蒲松龄《促织》中“审视,巨身修尾”的“审”均为“细察、审察”之意,“信”与蒲松龄《促织》中“信夫”中“信”均为“真实”之意。此句可翻译为“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

5.第14题

该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批判性阅读,找到“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所以,答案可表述为“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多年,不可能对此发表意见”。

二、答题分析

下面结合我班同学答题情况,做具体分析。

1.第13题

示例1:

具体分析:该同学文言知识积累不够。原文中的“是以”,是典型的文言词汇,应译为“因此”,这里却错误地译为“应该”。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一文中“是以见放”就是很好的迁移借鉴,这提示我们在学习备考中应夯实基础。

示例2:

具体分析:该同学上下文语境意识欠缺。这份示例对原文中“请”“一隅”“信”“否”的翻译,不但体现了同学知识积累的不足,还完全脱离了语境,以致译文无论是从直译的角度还是从意译的角度都无法说通,与上下文毫无关联。

2.第14题

具体分析:该同学审题意识不强。示例中虽然提取了两个关键要素“先君卒”“晋四卿战争”,但却忽略了孔子去世“先于”晋四国战争和群臣赏罚这一重要因素,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有先后之别,才有力地批驳了韩非的观点。

三、备考策略

1.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部编版教材所选文言文,体式规范,内容丰富,论说有法,思想深刻,在语言运用及行文章法结构等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应成为我们备考的第一素材。其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需要我们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举一反三。

2.重视真题,明确方向

历年的高考真题,不仅有信度、区分度,更具有学习方向的指导意义。重视真题,有利于我们把握考查方向与重心。这里建议同学们要格外关注北京卷自2014年以来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材特征及主观题设问角度。

3.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学习中在落实好教材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开拓视野。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有选择地阅读《古文观止》《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材料,提升文言鉴赏能力。

4.精练精析,举一反三

复习备考中,我们离不开做题,但并不意味着陷入题海盲目做题。在平时训练中,我们要追求作答准确,更要有针对材料进行主动设问的深度思考。比如,面对偏向叙事类的材料,我们要思考人物与事件、原因与结果、意义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偏向论说类的材料,我们要思考论点论据、行文脉络、逻辑思路等方面的问题,这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赵襄子韩非断句
我说韩非(评论)
豫让的不为
忠于“忠诚”的忠诚
赵襄子学驾车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知祸更需避祸
刺客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妙用标点巧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