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发展模式探究
2023-12-17朱燕婷曾好
文/朱燕婷 曾好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全面带动了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提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随之日益提高。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实践与新理念,自20 世纪末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是推动提高城市包容性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方法,也是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智慧城市可以影响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与空间形态,其理念模式、实施措施、项目落实等所包含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效应能够呈现在城市和区域空间布局上,而城市规划作为影响空间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公共政策,能够体现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效应,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创新发展能力。在此大社会环境下,要以智慧城市的理念谋划城市的长远发展,以高效整合大数据、信息资源与城市规划要素,用科学技术解决城市发展痛点、难点,为市民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调整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引领城市步入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一、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规划概述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宽带化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以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一方面,智慧城市能够充分整合城市自然资源与城市社会资源,为全面实现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解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生态失衡等“城市病”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智慧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促进城市规划从以往的粗放式设计方式变为精细式、集约式的设计方式,促进城市规划向新模式、新形态转型升级。[1]
智慧城市规划是基于智慧城市理念应运而生的,能够通过综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多元化数据并进行整合分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的多元参与。
智慧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地将智慧城市理念贯穿于传统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评价、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形成最终的城市规划方案,高效全面地指导城市规划方案实施及城市运营,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管理水平提供更为健全的支撑基础。[2]
二、智慧城市的构建对城市规划的意义
智慧城市的构建与城市规划的发展相辅相成,智慧城市的构建对城市规划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智慧城市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多为高速扩张的粗放型,智慧城市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向科学化、精细化、可持续化发展转型,使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应用。
二是智慧城市使得城市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可实施、可量化、可实时评价。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对城市运行数据进行可视化、定量化、模型化综合评估分析,使得城市规划目标及定位可实施、可量化、可实时评价,公共政策手段更具有多元性、科学性。
三是智慧城市能够提高规划编制及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度。物联网使各方数据互联互通,城市管理信息更加透明化和共享化,城市规划过程、公众征询和决策实施通过借助政务平台、终端APP 等信息化工具,大幅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发挥城市管理“自治”的特征,进一步推动公共决策的公开化和公共权力的透明化,并最终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使其由精英主导转向全民参与。
四是智慧城市能够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智慧产业的发展、智慧应用的推广等,能够为城市经济创造新增长点,向可持续化经济增长转型,推动城市经济领域变革,全面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
三、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一)城市规划理念向科学化发展
城市化进程大背景下的我国城市载体,作为人口、产业、治理的聚集体,是可持续发展使命的基础,是智慧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智慧新科技为城市规划各方面核心建设提供了智能、高效的调配方案,大大减少了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城市规划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推广低耗高效、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生产模式,全方面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重塑城市空间架构,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系统,打造智慧交通模式,促进设施互通、趋于均衡、绿色出行;重视生态系统建设,建立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紧紧围绕居民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智慧城市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支撑,对相关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全方位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场景,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城市规划手段向智慧化发展
随着智慧城市的创新发展,城市规划逐步探索利用卫星通信技术、遥感技术、监控技术等智慧手段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一是智慧技术应用在交通体系中,可通过卫星、无人机、传感器等信息技术设备,构建动态监测系统来实时监测城市整体的交通情况,围绕城市交通进行全面分析并及时做出调整,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二是智慧技术应用在城市空间规划中,例如通过城市信息模型CIM 全面化、精细化地收集城市气象和污染、道路交通流量流速、电网运行情况、移动通讯网络位置等城市实时运行的信息,助力政府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
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智慧规划相比于传统规划模式,能够更加快速、及时地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上传至运行平台,同步配套信息预警系统,围绕城市的运行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能够更加系统地对城市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与评估,从而设计出更为合理的规划,全面建立城市规划智慧化、系统化发展模式。
(三)城市规划模式向协同化发展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从多角度分析城市发展定位,注重协调个体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全面协同发展,满足多领域、多专业、全要素的发展需求。智慧工具能够获取城市经济、产业、自然资源、道路交通、地质条件等分布情况,充分整合信息技术、建筑设计、规划设计、IT计算机等领域专业人才,组建复合型规划人才团队,各领域协同合作,共同明确城市规划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推进“三规合一”规划体系向“多规融合”体系转型,不同行业和部门实施数据的共享、整合、挖掘和发布,能够推进多元主体共享、全民参与规划成果编制过程,全面提高城市规划效率,缩短城市规划周期,增强城市规划品质。
四、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的发展路径
(一)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基于对“智慧城市”的剖析,“城市智慧”中的“智慧”不仅在于设施和硬件,更在于城市规划的理念和运营。城市规划应聚焦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等城市规划要素,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注重人民群众的多元参与,科学建设集约型、内涵式、绿色化的高品质城市。将智慧化技术手段与人民迭代性生活需求充分融合,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来进行城市的整体规划、功能设计、项目安排等。在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方面,打造可感知、可体验的精准化智慧应用场景,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便捷和舒适的衣食住行全方面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现代科学理念。
此外,应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统筹管理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智慧城市服务工作的功能,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社会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形成有效的循环促进机制。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指根据智慧城市的发展,在城市范围内建设的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智能电网、物联网等各类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居民“即需即供”的信息需求。应尽快完善重点领域建设的专项顶层规划,明确政策体系、协调机制、建设模式、系统目标、功能结构、数据标准等。在交通、市政、建筑、水务、检测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城市各领域的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平台,研究适用三维GIS、大数据计算、云计算、BIM 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手段,同时探索将物联网感知设施纳入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三)创建统筹协调规划机制
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智慧水务、数字城市、全域文旅、智慧校园、食药溯源、生物医疗、交管一张图、数字工业、数字能源、数字警务等各领域,需构建统筹协调的规划机制,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建设等系列问题。加强规划统筹协调作用,做好总体规划、部门规划、工程规划等之间相互衔接,确保各部门间统筹部署、压实各方责任。[3]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在推进智慧规划的过程中,纷纷建立了“多规合一”的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了城市各部门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作协同,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国土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将涉及用地空间行政审批的事项接入信息化平台,实现行政审批系统内的网络互联互通,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此外,应加强发展国家发改委、工信、网信等各部门之间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以及财政、金融、税收等部门财税政策协调,集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政策合力。[4]做到规划项目的建设信息互相联通,建设内容共建共享,促进城市集约建设、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
五、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未来蓝图,以合理运用空间资源,资源的利用与生产相协调、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符合现代化设计的要求为原则,重点在于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的规划,全面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有助于全面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规划部门应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先进做法,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统筹协调的规划机制,并在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融入多元化的智慧城市发展要素,确保现代城市规划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