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及相关建议
2023-12-17刘佳
刘佳
石家庄市博物馆
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均存在较多问题,单位自身管理因素以及预算绩效工作原有复杂性,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作用无法有效发挥。针对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属于财政部门重点工作内容。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念以及意义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为了有效解决政府部门对部分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相关项目建设速度不够迅速等问题,从而促进政府部门可及时、充分的应用各个单位之间的资金,提升资金使用率,并以此基础上提升政府对项目的建设效率,保障政府可以更有效地落实相关项目。全面落实此项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资金预算管理质量,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提升各部门相关人员对开展此项工作的责任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在开展社会服务时的整体质量,减少更多的支出成本,将公共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产品。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可使得事业单位在总体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从而产生较大的局限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相对较差,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等。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是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可以帮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获得更优质的环境。在实际要务中,部分事业单位也可以明确提出按照绩效管理作为当前最核心的预算管理方式,但是从整体分析而言,相关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着薄弱的意识,通常体现在:一方面对于当前预算管理模式的了解程度不够清楚,部分事业单位会将实施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同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类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对预算的编制,调整,对于实际绩效管理缺乏严重的认知,从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实施之后难以呈现良好效果;另外一方面则是参与此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无法全部动员,单位部分人员在实施此项工作时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只会与单位的管理部门存在联系,未能清楚认知自身,从而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
(二)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积不完整
新时期,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管理工作要求,主张将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贯彻下去。而以往的管理工作模式在覆盖范围以及整体的执行效能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所包含的管理要素比较片面,并不符合新形势下更加复杂且多元的绩效管理工作要求。这使得事业单位在具体落实这一工作要务期间,因为管理范围相对来讲比较片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素,导致最终所呈现的管理工作成效比较低下,甚至还会因为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诱发更严峻的风险隐患。长期下去会使事业单位的稳定经营以及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隐患,而阻碍单位整体的稳定发展进程。在意识到管理覆盖范围不全的问题所在之后,有关人员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环境及问题的主要诱因,从当前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模块设置等角度展开分析,以便可以及时发现风险诱因,然后探索更规范的应对路径。
(三)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当前在预算绩效的评价制度方面主要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一方面在实施评价工作时,工作人员只是对当前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出简单的描述,并将完成情况与之前设计的目标作详细对比,对于指标权重以及总体分数有严重缺陷,同时也无法突出当前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也导致相关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发现最主要的问题并开展相关工作进行纠正;另一方面则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部分事业单位通常会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当前工作中的一项普通任务,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将评价结果完成上报之后即为完成工作,因此工作人员没有对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展开全面分析,积极寻找出当前工作的问题,并按照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与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有效融合,以改善事业单位在未来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
(四)岗位操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不熟悉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依据绩效目标作为首要依据,根据计划的绩效目标,审批等多项内容所实施的预算管理措施。规划绩效目标是实施绩效监控,相关项目的建设等重要措施。开展此项工作可以有效反映出当前事业单位在对资金的前期预算情况和现实操作中的差异,并根据此差异展开详细描述。在开展相应工作时需要填写相关领导的信息,但是实际开展工作时会出现许多不规范情况,这也导致绩效标准等同于虚设,即使当前操作系统中也写明相关强制性要求,但是也会有一部分人员不认真对待,直接使用老旧模板,制定出不符合单位具体情况的表格数据。此外,部分老会计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旧按照旧版会计制度进行编制,尚未对新会计制度有所适应,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转换思维,导致在编制过程中不能按照新制度进行编制,导致预算编制报告的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单位系统培训不足,无法使财务人员及时有效掌握相关制度和工具,导致工作人员水平有限,影响编制工作开展。
(五)相关制度不完善
针对此工作性质参考其他单位对此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出符合自身单位情况,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从而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只有对其实施全面监管,开展此工作时才会充分体现出严肃性。实施监管制度既可以为相关人员增加相应的权利,也可以增加被监管的义务,有效降低在执行工作时出现不良风险,整体提升对资本的运用效率。在建设此项制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部分员工缺少对此专业的知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无法对当前的预算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部分政府机构内部并不存在监管机构,并且我国目前的预算监管属于内部监管,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在某些区域缺少公平性。另外,不合理、不全面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还会导致国家法律在某方面无法发挥作用。除此之外,绩效精准度不足也是影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单位没有从工作实际出发细化绩效指标内容,导致绩效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六)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和方法有待革新
面对预算绩效这一重要的管理工作要务,事业单位在具体执行工作期间,缺少良好的创新意识作为支撑。在管理体系建设上相对来讲不够全面和系统,使得在具体执行这一工作期间,因为系统局限而导致整体的工作效能较低,给后续的管理和运营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构建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缺少良好的信息化思想意识作为支撑,在先进技术载体引进和开发上缺少一定的投入力度,因为资金的匮乏以及技术体系的局限,使得各项管理工作在执行时存在明显阻碍。不仅如此,在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执行时,事业单位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也缺少一定创新,未能够有效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在管理方法上也不够丰富多元,使得目前的管理工作无法适应新时期比较复杂的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域,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缺少完善性的人才队伍储备和支持,而严重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创新发展进程。在意识到当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之后,事业单位在接下来需全面了解新时期国家在预算绩效方面所提出的全新战略方针,并从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项目流程等多个层面着手,探索更加规范有序的应对举措。以保证最终所展现的管理工作成效更加符合预算绩效的实践目标,也能驱动事业单位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实现稳定发展。
三、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单位内的领导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对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积极性,对开展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等各方面提供全力支持,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完成。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具备对开展此项工作承担首要责任的意识,需要意识到此项工作对自身将会产生的影响。单位应将绩效部门向前推进,提前开展绩效考核,为编制预算支出做好妥善准备。制定相应计划召开相应人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会议讨论,仔细说明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获得的进展,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对项目开展能够做到全面监管。在开展项目过程使用资金时,负责人应当对可能有问题的支出做出停止。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一套完整的信息交流系统,以此完善单位内所有人员可以做到及时沟通。所有人员应当从根本思想上明白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所有人员之间相互协助合作的成果。
(二)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
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这一管理工作期间,需全面了解新形势下国家所提出的有关方针,在精准定位管理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做好结构优化设计。有效拓展管理工作的覆盖范围,从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预算与成本之间的连接管控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保证所开展的管理工作更加的全面、具体,有效规避因为管理漏洞而造成的不良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切实关注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业务开展情况,之后,结合项目的规模以及所呈现的业务环境,就接下来的预算绩效管理加以优化。要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关联,在发挥大数据载体支撑的前提下,科学构建共享中心。以保证各个部门所掌握的预算绩效信息更加的精准,然后结合自身所处的工作岗位,有效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能。在多部门有效配合的前提下,驱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有序推进。最重要的是,还需要在拓展管理覆盖范围的过程中发挥好智能化载体所具备的支撑作用,要切实整合新时期市场环境中的预算绩效数据资源,丰富指标和各项要素。
(三)强化操作人员自身素养,提升专业操作能力
人力资源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单位应当增加更多的渠道招聘专业人员,在寻找此类员工时不应当只是从内部寻找,还要在各个行业中招聘专业能力较强以及职业素养较强的人员。另外,单位内部的员工还应当对其加强教育,提升员工操作技术以及道德水平。对于在职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还应当规划一段时间为员工实施绩效管理培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专家为员工详细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此外,还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制度,以便对员工工作能力做出一系列的考核。
(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
预算绩效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在技术方面相对较高,每日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相对较多。开展此项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数据库支持。运用高效的操作方式,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建设效率,减少员工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使用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快速的将当前处理好的信息以及存在的问题发送给相关部门,快速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反应,及时召开相应会议对当前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纠正操作,以确保当前项目可以获得更长久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单位还要注意优化绩效编制体系,提升绩效工作精准性和针对性,从业务流程和实际工作出发,细化绩效指标内容。
(五)完善预算绩效体系,革新管理方法
在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时,事业单位需要切实了解这一工作要务在新形势下所提出的改革要求。认识到以往管理体系在模块设置以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因素,发挥现代载体的助力作用,构建智能化的预算绩效工作体系。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项目类型,就具体的管理模块进行优化设置。要遵循分层分类的原则,以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企业所提出的全新战略思想,就管理理论加以革新,以支撑今后的管理实践行动得以高效落地。不仅如此,还需要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就具体的形式和方法做出改进与优化。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发挥回归曲线以及一些数理模型所具备的支撑作用。在此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量化分析与处理,并结合所获得的数据结果,就接下来的预算编制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明确相关的绩效考核标准,发挥绩效考核机制所具备的支撑作用,就各部门人员的预算绩效情况加以分析、统筹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调整接下来的管理工作方案。
四、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预算绩效管理属于事业单位的一项关键工作内容,对于事业单位有效运行和长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强化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同时加大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并针对性地开展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提升人员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加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共同作用,才能够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为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防控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