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2023-12-17张玙
张玙
六安市人民医院
在风险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公立医院若想做好自身的公益性医疗工作,就要注重提升医院防范和管控风险危机的能力,将风险带来的损失破坏降至最低。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做好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工作,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风险控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促使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各项措施有效落实。若想保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医院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摆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规范性,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医院内部风险防范能力的全面提高。公立医院在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并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设定不同的应对策略。下文就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内部的综合性管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民生之根本,而公立医院的改革与进步,能够为我国医疗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就目前情况来看,公立医院要跟随十九大所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理念,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创建优质的医疗卫生体系。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还要积极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利用全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案促进医院的改革。
公立医院与其他企业单位不同,其有着较强的公益性,且更多的工作目标是为基础群众的健康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因此,在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中,要将医院经营活动的决策实施和监督,渗透于各个层次、各个阶段,并将内控理念全面覆盖于医院内部的整体活动过程,全面推行综合型内控的管理目标。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风险管理要与整体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等各个环节相结合,将风险监测和分析框架贯彻于医院内部,全面提高医院的风险管控能力,这是促进医院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完善与改革的重要路径。
也就是说,在公立医院内部,要不断贯彻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的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使医院可以具备抵御重大内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对公立医院提出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源配置高效合理、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及防范舞弊、预防腐败等建设目标,同时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公立医院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不仅能够推动公立医院经营目标的进一步精细化实现,更能让医院内部的管理者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具体负责的工作范围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有更清晰的认知。医院是保证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依托,而且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群众的身体健康认知,公立医院应从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抓起,切实服务好、满足好人们群众的医疗需求。
二、基于风险管理公立医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是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存在。因此,基于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公立医院应注重对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二者共同为医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力度提供可靠的支持与保障。公立医院可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医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公立医院实现健康运行和长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助于医院管理层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规划。同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能够对多种风险隐患做到科学预警和高效应对,降低各类风险对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强化医院针对风险的防范与管控能力。
(二)为公立医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指导思想
公立医院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指导,使内部控制体系始终具有风险管理特点,并在内部控制各项措施及相关工作中体现风险防范与管控的理念,这为降低各类风险隐患对医院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风险管理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内部控制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既能满足医院提升内部管理力度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医院综合管理能力,也能为公立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合理规避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三)降低公立医院发生风险的概率
公立医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医院职工及时树立正确、系统的内部控制意识,为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各项措施创造有利条件,以此将加强对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科学管控。通过高效、有序落实内部控制措施,可及时在医院各项工作中发现风险隐患,利用针对不同工作内容、不同风险隐患制定的应对处理措施,既能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提升内部控制成效,同时也能为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提供有益支持。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风险分析
(一)公立医院内部主要风险
公立医院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对于可能会存在的风险要进行多方分析,综合来看风险主要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首先,从外部风险的视角来看,政策风险是指因行业政策变化产生的可能对医院经济管理活动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众所周知,我国各行各业的政策制度是在不断优化与改革的。对于医疗行业而言,一些医疗付费制度、采购法、预算管理等工作都在不断地改变,这对于公立医院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医院与各供应商之间也存在经济往来,而医院无法保证资金回笼,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医院主动方的地位,若无法按期付款,还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而就内部风险而言,医院内部的具体业务层面和单位层面也会存在一些风险,可能由于医院内部人员的组织架构设计不够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部门管理及业务流程缺乏有效地制衡和监督,或者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够规范,这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院内部存在安全风险。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目标
对于具有公益性的公立医院而言,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与其他的企业单位不同。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影响下,公立医院若想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要注重以保证医院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为主要目标,并需要依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一切经济活动。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首先,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保证一切经济活动在法纪范围内运行。其次,医院内部要落实资产管理责任,保证资产完全完整。公立医院虽然是具有公益性的医疗单位,但也只有保证医院内部的资金流通,才能够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公立医院内部的财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而言,不仅包含会计核算、预算、决算的环节,还要将经济活动的信息和数据准确地反映在财务报表内,这样就可以为医院开展经济活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公立医院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基础群众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那么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医院内部水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降低医疗服务成本,需全面提高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落实公立医院本身具备的公益性。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秉承原则
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要秉承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首先,我国对于各个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已经正式提上日程,并已经制定相关的政策。医院虽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单位,但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对医院内部全面了解,制定全面有效的抓手,将内控管理工作渗透于医院的各个环节和整体过程中。既要保证内控理念的全面覆盖,又要保证内控工作的全面贯彻。需要要求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以医院所运行的每一个业务环节为主,进而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其次,在当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之时,政策环境复杂多变,推陈出新。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基本运行上突出重点,对影响医院发展的主要风险点和关键岗位及事件采取严格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公立医院内部,对于可能会影响医院正常运行或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因素,要及时找出,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全面识别医院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杜绝医院内部出现舞弊和腐败的情况。只有将风险降低到医院可以承受的最低范围内,才能够体现出医院内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于风险而言,分为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和后期改善工作,只有将这三个步骤相结合,在医院内部运行中最大限度地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才能有效避免风险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措施
(一)构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传统企业,若想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做好风险管理,最主要的环节都是要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由于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组织内部的分工明确,且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因此,在开展内部工作中,领导者要作为主要负责人,全面抓管医疗业务和经济业务,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风险隐患,影响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首先,医院的管理层要对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头督导,并落实风险管控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可以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由院长、书记双组长制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对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的风险及内控进行全面管理,有效发挥纪检监察的有力作用。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内控风险的出现,全面把控所有内控风险的类型,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只有保证对医院内部的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才能够落实医院内部管控工作,提高风险管理力度。在当今的公立医院内部,会出现预算管理实际水平与预期水平有着较高偏差的情况,导致医院在开展经济业务时支出不在预算控制的指标范围内,这会导致医院在管理工作时出现超预算风险。但如果能够保证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健全性,就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风险,避免因此类经济风险对整体医院的经济建设带来影响。
(二)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识别
根据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对医院各部门各流程的风险评估活动,也是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医院要在内部设立风险评估小组,由医院办公室、监察室、财务部等部门负责具体的工作。而各科室和部门之间开展的一切医疗活动、业务活动,也要制定相关的评估制度,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真实地了解医院经营管理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在当今的公立医院内部,可能会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能运行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权限模糊等情况,这也会导致医院内部风险出现的概率增大。因此,在当今的公立医院若想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就要注重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识别,全面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使得在遇到相关风险时,可以迅速找到应对政策,保证整体财务活动的灵活性。
公立医院可以在内部推行岗位轮流制度,这一目的不仅是加强基础员工对风险识别与控制的能力,更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公立医院若想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会计及财务部门的管理也要予以加强。因此,在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时,要在财务部门制定稽核检查岗位,避免会计工作中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三)确保内部控制风险量化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点的重要程度取决于医院负责人对风险的容忍程度。简单地说,在以往的公立医院内部,面对内部控制风险点,大多是由医院负责人来指出的,其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重大议事决策的机制规定,来对风险点的程度进行界定。但由于医院的领导者往往在对风险点界定时存在主观因素,可能会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公立医院内部进行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时,要对风险进行量化,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级。根据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分为:少有可能发生、有可能发生以及非常有可能发生三个等级。再者,要对风险损失程度进行评级,按照医院内部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损失等级。假设以3万元为一般损失;3-12万元为重要损失;12万元以上为重大损失。要将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二者相结合进行风险关键点分析,这不仅能够使公立医院内部的风险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使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有根据地开展。
虽然医院是具有公益性的医疗单位,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仍然不能小觑。就医院层面而言,内部主要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会计系统、信息系统等方面;而业务流程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管理、合同、医疗、教学、信息系统等方面。也就是说,在医院内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要注重风险的量化,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全面了解不同风险标准,这样能够保证医院对于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加强。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都在不断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医院也要加强对内控的认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医院内部的风险管理工作。避免因风险出现时,各医院的领导者和各个部门出现慌乱情况。只有保证医院内部面对出现的风险能够有序、高效地处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水平。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为了实现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任务目标,除了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外,还要注重风险管理工作。以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医院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医院首先要注重构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要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识别工作,再者要确保内部控制风险量化。只有将风险控制在医院可控范围内,才能避免因风险危机发生而影响医院内部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