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方法与教学路径探究

2023-12-16钱音旋

大观 2023年8期
关键词:受众空间设计

◇杨 朔 钱音旋

一、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特点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是以计算机中的三维软件为基础,在数字空间中进行场景搭建的线上展览类型。该类型虚拟线上展览具备数字游戏基本属性,相比线上文件夹式虚拟展览和基于照片合成的场景漫游线上展览,具有更深度的沉浸体验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首先,在设计层面上,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有别于传统线下实体展览的设计方法。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虚拟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相比传统线下实体设计形态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让展览依托数字平台在虚拟空间中得到全面呈现,从而摆脱物理空间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展览场景设计的创造力。随着云计算、5G 通信、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将成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重要的沟通桥梁。

其次,在传播层面上,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依靠数字平台与受众建立联系,具有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跨时空性”与沉浸式体验的“游戏性”。相对于在特定时间、空间中呈现的传统文化展示,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跨时空性”使其能够在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区开展文化展示活动。除此之外,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游戏性”带给受众的沉浸式体验,是线下实体展览难以企及的。在未来,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相比传统线下实体展览的传播广度、传播深度、传播效率都会呈现指数级倍增。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作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对人、环境、在场感、临场感等关系提出新的可能——“虚拟的在地性”。

二、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研究与实践现状

场景设计是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览视觉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是指以虚拟技术、数字化或模拟等手段创造出非实体、非物理的存在形态。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原理,如同游戏设计中的“房间”概念,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单一场景设计。所有的“房间”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整个游戏的基本叙事框架与基调。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中的场景设计方法在国内仍然属于探索性课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学者张译之认为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应当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并且在场景设计中应当关注深度体验与交互。学者贺彦明认为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是“实验性策展”的发声场所,并对“虚拟的在地性”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

从实践层面来看,2017 年上海青年艺术家群体成立了线上当代艺术空间——史莱姆引擎,并且发布了“丁力×史莱姆引擎”等相关线上展览。史莱姆引擎将艺术作品的虚拟图像置于天马行空的虚拟场所,如虚拟海洋、虚拟城市等数字空间。该团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艺术展览策划,并创造了一个数字世界的画廊空间。

从现有的重要文章与实践作品中可以看出,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宏观概念与实验式尝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在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层面,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的文献还不够详实。为此,本文基于课程教学经验,对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中场景设计的方法和教学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和教学提供助力。

三、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方法与教学路径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与教学可以依托虚幻引擎5的数字平台。在该平台中,设计者可以购买网络上的数字资产(现成的模型),并将其放置于自己创建的虚拟场景中。这样的协作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虚拟场景的搭建效率,而且保证了模型质量。除此之外,虚幻引擎5平台具有互动性强、支持实时渲染、支持多平台输出、支持跨平台协作和部署等特点,作为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开发平台,易于掌握与学习。

首先,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中的场景设计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并充分发挥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虚拟性”,突破传统线下展览思维的局限性。其次,可以借助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游戏性”和“跨时空性”,构建不同虚拟场景之间的叙事结构。最后,在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具体场景设计手法上,可以借鉴传统空间设计的手法。

(一)场景设计的创新意识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中场景设计的创新意识,主要是对其“虚拟性”的认知与把握。虚拟性,意味着事物或者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世界的物理属性、规律或存在方式有所不同。

第一,设计师需要注意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不是实体展览空间在网络上的镜像呈现。设计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受众、设计空间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确定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中场景设计的关键要素,同时要结合展览“虚拟性”的特点,进行场景设计的整体构思。第二,需要关注“虚拟性”特点带给受众的体验。如网易游戏公司代理运营的社交冒险游戏《光·遇》,设计师通过对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目的性社交方式的反思,提出了“渐进式社交方式”这种新的理念,即通过共同冒险、非语言交流、建立弱关系等方式来进行虚拟世界的社交。第三,设计团队要善于利用头脑风暴进行创意生成,并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颖、奇特和大胆的设计想法,从而通过开放性的创意探索,挖掘潜在的设计创新点、寻找新的设计方向。第四,可以利用快速实验和原型制作的方法,验证和迭代设计想法,并通过大胆尝试和测试设计方案和元素,确定可行的创新方案,避免陷入传统和常规的设计模式。第五,将受众作为创新的合作伙伴,通过受众参与和反馈,了解受众的期望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

要想创新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核心在于设计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是基于对设计方向、文化背景、用户体验以及展览“虚拟性”整体的深度认知,因此设计需要将这四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确定宏观层面的创新方向。

(二)场景的叙事系统设计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中场景的叙事系统设计,主要是指在虚拟展览中通过场景设计和叙事手法来传达展览主题、故事情节等信息。场景的叙事系统设计能够将场景元素、角色、事件和与受众的互动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为受众打造一个有吸引力和连贯性的虚拟展览叙事体验。

第一,虚拟展览的基本环境是场景叙事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三维建模与渲染,设计师可以设计出符合主题的地貌、建筑、景观等虚拟展览环境,从而构建出叙事系统的基础场地与背景。第二,虚拟展览中的互动元素,包括虚拟角色、虚拟设计元素等,可以与受众进行互动,是整个虚拟场景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角色、虚拟设计元素与受众的互动,可以提升受众的参与性,让其享受个性化体验,并使受众成为整个叙事系统的参与者、决策者。第三,关于虚拟展览空间中的事件和情节,设计师可以通过安排事件的具体内容和顺序编排,构建起连贯的故事线和情节。这些事件可以是挑战、谜题、任务或剧情转折点,让受众在体验展览中感受趣味性和沉浸感。第四,虚拟展览场景设计中的视觉和音频元素对于叙事的表达至关重要。适当的视觉效果、场景音乐、声音效果等可以增强叙事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感官体验。第五,可以设计开放的叙事结构。虚拟展览场景的叙事系统设计可以采用非线性结构,给予受众更大的自由度和探索空间。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参观场景、完成任务或追随感兴趣的情节线索,从而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叙事。

通过综合利用以上要素,场景的叙事系统设计可以创造出引人入胜、交互性强的叙事体验。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中注重场景的情节安排、角色互动、情感表达、虚拟展览的探索性以及受众的参与感,在虚拟展览场景中提供丰富、有深度的叙事体验。

(三)场景的形式设计

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虽然是基于数字技术的虚拟设计,但是场景具体的形式设计依然可以从现实世界的空间设计方法中汲取灵感,以增强虚拟空间的表现力、进行信息传达或创造特定的情境。例如空间设计中的夸张、阵列、拟人化等手法,都可以在虚拟场景的形式设计中加以运用。

“夸张”是在空间设计中营造戏剧性效果的一种设计手法,通过在虚拟展览场景的设计中放大或夸张某些元素的特征,创造出引人注目或戏剧性的效果。第一,“尺度夸张”,即通过放大或缩小空间的尺度,创造出令人惊叹或超现实的效果。例如,打造巨大的空间等设计元素可以在虚拟展览的场景中产生震撼的戏剧性效果。第二,“比例夸张”,即通过夸大或放大某些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比强调其中某一元素的重要性或引起受众的注意。例如,在封闭的场景设计中,通过放大某个装饰物的尺寸,突出其独特性和视觉冲击力。第三,“色彩夸张”,即通过使用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创造出令人惊艳或戏剧性的视觉效果。鲜艳的色彩可以吸引受众的目光,营造出充满活力和情感的空间氛围。第四,“光线夸张”,即通过调整光线的强度、方向或颜色,创造出富有戏剧性、梦幻的光影效果。光线的夸张可以影响受众对空间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第五,“形式夸张”,即通过改变或放大空间元素的形式或形状,创造出引人注目、奇特或独特的场景空间效果。例如,弯曲、扭曲的建筑形式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奇的视觉冲击效果。第六,“运动夸张”,即通过运用动态元素,创造出戏剧性的运动效果。例如,旋转、倾斜或悬浮的元素可以在空间中营造出动态感和视觉上的紧张感。

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空间更具戏剧性、创意和吸引力。然而,设计师需要谨慎使用夸张手法,以免过度或不恰当地影响虚拟展览场景中的功能和舒适性。根据设计目标和受众的需求,设计师可以选择恰当的夸张手法,并将其与其他设计元素进行平衡,以实现所期望的场景空间效果和体验。

“阵列”是将元素或形式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排列或组织,以创造出有序、规律或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空间效果。第一,“线性阵列”,即将物体等元素按照直线排列,并创造出有序的排列效果。第二,“网格阵列”,即将物体等元素按照网格状的结构排列,形成有规律的重复图案。第三,“径向阵列”,即选取某个点为中心点,并以此为基准,将物体等元素排成扇形等形状,从而形成辐射状的布局。第四,“螺旋阵列”,即将物体等元素按照螺旋形状排列,并形成递增或递减的空间序列。第五,“随机阵列”,即将物体等元素以随机的方式进行排列,形成无规律或不规则的空间布局。

阵列手法强调空间的结构、形式和对称性,能够使空间更具有规律、秩序性和美感,为观者带来视觉的韵律和舒适感。可以根据设计目标和空间要求选择和组合不同类型的陈列手法,以达到所需的艺术效果和空间体验。

“拟人化”是为无生命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或元素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以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场景空间效果。在线下实体展览空间中,“拟人化”手法的设计过程复杂,并且呈现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并不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然而,在虚拟展览场景中,“拟人化”设计手法配合场景设计中的音频和视觉元素,能够充分发挥虚拟展览空间中的“虚拟性”和“游戏性”。例如,可以将拱门设计成“期待”着人们到来的拟人形象,或者将门把手设计成“邀请”手势的形状,以增加与受众的互动和情感联系。

四、结语

国内对于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的场景设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从电子游戏行业视角来看,这种技术框架已经日趋完善。如何在现有游戏技术框架上,融入展览策划、展览视觉、展览内容以及展览交互,将是全建模式线上虚拟展览场景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受众空间设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