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哪里来
2023-12-16姬建民
文/姬建民
最近,94 岁高龄的安徽省摄影家张崇岫在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张崇岫是新四军老战士、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将镜头对准炮火硝烟的战场,留下了令人震撼的珍贵影像。
创作来自火热一线。一念既定,万山无阻。1950 年10 月,张崇岫带着两台相机在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挎着枪、端着照相机,一次次冲向枪林弹雨火线,以无畏的勇气、超常的胆识、拍下了上千张志愿军赴汤蹈火、英勇作战的英雄群像,记录了十分珍贵的历史瞬间。事实再次证明,火热一线才会成就作品的不朽。曲波只念过五年半私塾,但他凭借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进行艰难剿匪战斗的经历,写出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柳青扎根陕西皇甫村14 年,与农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才创作出《创业史》;赵树理、孙犁若非有着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火热生活经历,也不会创作出《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等具有“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风格的经典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筚路蓝缕,大道至简。只有深入社会基层,到火热第一线,才能避免“假大空”的标语口号和脸谱化,让作品真正传达出时代的脉动、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心声。
忠诚激励创作胆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张崇岫说过,“我在战场拍摄的时候,哪里枪响,我就往哪凑,一边按动快门,一边躲子弹,只有贴上去,才能拍出好照片”,用相机把对胜利的渴望、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记录下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像见证。时光知味,岁月沉香。他的作品《涉江追击敌人》、《胜利会师》曾被收入中国第一套志愿军主题邮票,原图拍摄的是1951 年7 月,志愿军第20 军的将士们冒着炮火涉水强渡昭阳江的场景……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张老1942 年年仅13 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表现了对党坚如磐石般的忠诚,凝结出他初心不忘、赴汤蹈火的胆略和作品的震撼。然而,当今某些文化作者,闭门造车搞创作、捕风捉影写生活、胡编乱造为猎奇,脱离人民、游离一线,如此离开青春、热血与忠诚的支撑,就不可能铸就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优秀作品。
爱国铸就作品辉煌。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一直以来,张老坚持将镜头对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留下了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极高的影像资料。水有源、树有根,说到底,就是源于他心中的理想追求和家国情怀,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都对党和国家爱得真挚、爱得热烈、爱得持久,时刻与人民心贴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种家国情怀当属文化艺术传承创新的“主心骨”。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文化创作如此,党的其他事业亦是如此。张老在领奖台上说:“大家将来都非常有机会获得这个奖。”这既是希望,也深情地告诉我们,只有确立“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勇于扎根新时代火热一线,循梦而行、向阳而生,不懈奋斗,激情工作,人人都能够作出无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不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