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台公司EOD 项目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2023-12-16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段红波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子系统数字化智慧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段红波

全球数字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先进的数字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基础“装备”能力。在当前推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态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成为当前最重要课题之一。站在平台公司的视角,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生态链、产业链、数据链的融合,实现资源的整合,将成为生态文明开发和数字驱动带动产业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建设的必然选择。

1 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的认识

(1)是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在信息技术本原功能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业务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经过提炼和总结,编制成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并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开展企业管理和业务运作;它的输入是管理标准化,它的输出是各项工作要求的标准成果并用数字化形式体现。进而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学算法,显性切入工作流、业务流、决策流等,帮助用户分析原来难以发现的隐性问题和规律,实现编制标准有依据、过程管理有痕迹、执行偏差有预警等业务需求。

(2)是对数字化的认识。数字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数字化的目的是解决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果偏差,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标准,找到最合适的执行方法。

(3)现今,各企业都在尝试或准备尝试数字化转型,大家逐渐认识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企业业务与管理优化、变化、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企业数字化效果的标准,也就是说,需要看信息化是否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支持了业务的创新,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2 企业信息化职能组织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平台公司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化职能组织人员一般较少,重点职能是做好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并分解到年度计划、总体规划及分步实施。如何开展数字化建设,基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坚持战略引领,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做好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按照蓝图规划,一体化集成理念,夯实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底座,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

(2)坚持业务导向,软件的本质是将企业的业务场景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实现”,并达到优化、创新企业员工工作方式的工具。企业的信息化从业人员需要发挥业务需求转变为软件需求的桥梁作用,制定好系统建设过程规范,做好不同专业的沟通协调,实现业务数据的集成,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

(3)坚持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引用行业内大家的一个比喻,信息化建设是“职能部门写剧本,信息部门搭平台,业务部门来唱戏”。从信息职能来讲,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和协调,既要向前端延伸,站在标准制定者的角度,理解不同业务场景对平台的要求,也要向后端深入,关注终端用户的应用效果和使用体验[1]。

3 EOD 项目的特征分析

EOD 模式的推出本质上是为解决“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问题。EOD 是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的简称,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从数字化的视角,EOD 模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类项目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等都对传统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既有项目管理数字化的特点,更有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方面的业务需求,但EOD 模式将项目干系人的目标绑定的更统一,那就是给片区带来价值。

4 数字化面临解决的问题分析

(1)数字化需要让“一张蓝图绘到底”成为可能。生态是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EOD 项目在城市开发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明确“蓝图”,并且能“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实施过程中,工作的难点是“蓝图”不再是二维的,而是多维的,并且跨专业、跨空间、跨学科、跨机构等,如何统领千头万绪的工作计划,已然对项目管理者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集成利用GIS 空间技术,将传统的计划图表分析变为更直观的多维可视化分析,将片区开发过程中征拆、报批、建设、出让等不同阶段的工作包抽象成地理信息图层,建立空间图层、工作包、计划任务的联动关系,构建“数字化工程蓝图”,让其不再是挂在墙上或印在纸上,而是随着工作的实施,孪生演变为可视可交互的场景。

(2)数字化需要让“水城融合”找到路径。智慧的城市源于智慧的设计,EOD 项目强调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将生态的理念植入设计,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厂、网、河、源、城”一体化提质增效,集成融合GIS、BIM,通过数字排查、物联感知、在线设计,建立城市基础数字底座,结合“水模型”进行预演分析,在设计上体现“水城融合”,才能保障通过后续的系列工程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数字化需要让“模拟建造”找到工具。EOD 项目施工点多面广、专业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障施工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是解决系统性工程的关键。采用虚拟现实和结构仿真等技术,通过BIM 技术建立建筑物的几何模型和施工过程模型,可以实现对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交互和逼真的模拟,进而对已有的施工方案进行验证、优化和完善,数字化为EOD 项目模拟建造提供了合适的工具。

(4)数字化需要让“智慧运营”顺理成章。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多聚焦在“城市运营”这个阶段,结合物联网、CIM 来实现部分智能化应用场景。同时,更应关注“智慧始于设计”,在EOD 项目中应从规划设计阶段就需植入智慧的理念,实现一图统揽“征、报、建、管”,一模协同设计、建造、运营,一数服务投、建、营、用,一站赋能水城融合。

EOD 模式城市开发把数字化和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开发、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融入到片区开发、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新型城镇化发展全域境。将重新定义城市产业和空间形态,实现“生态智慧城市”。

5 GIS+BIM 是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底座

EOD 项目数字化管理依托的是GIS+BIM 技术底座,平台公司EOD 项目管理,更关注项目不同阶段的成果数据的采集与应用,GIS+BIM 一体化平台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对于二三维数据的处理、融合与分析展示,大大降低了建设过程中不同专业人员的沟通难度。

EOD 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将工程规划模型、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运营模型、地理模型、IOT 数据、业务数据全过程融合,通过三维设计落地规划模型,通过施工方案细化设计模型,通过运营方案优化施工模型,结合工作包业务数据、IOT 数据,实现工程全过程数字孪生,以数据和模型的统一,实现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目标。

在前期开发阶段,GIS+BIM 一体化平台使得项目能够以片区真实环境为背景,为征拆、报批、建设、出让工作统筹评估提供大量数据,大大提升决策准确度和工作规划水平。在项目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人员基于真实的环境参考协调共商,降低设计和后期建造过程中的风险。在实施阶段,运用地理空间数据和建筑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深化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在项目运营阶段,可无缝集成设计和建设期数据,实时监控资产情况,在维护、故障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无论身处何地,城市管理方和项目建设方都能对存储于云端的数据重复获取和利用这些数据信息。

6 EOD 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组成

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多是指“城市运营”这个阶段,结合物联网、CIM 来实现部分智能化应用场景。本项目秉承“智慧始于规划”理念,提出“1+3+N”的数字建造体系。打造“一个规划统领,三个阶段应用,N 项业务支撑”从城市开发规划到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化协同平台。

从产品的视角:“1”是指城市开发子系统,“3”是城市设计、建造、运营子系统,“N”是面向项目参建各方的协同应用。

从业务的视角:“1”是指根据生态导向理念规划总体任务,“3”是指三大业务阶段成果数据迭代,“N”是支撑各项专业业务应用。

以技术集成创新推动服务创新和产业创新。系统通过创新性地综合集成ERP、PRP、GIS、BIM、多场景动态感知技术等,实现了EOD 城市开发全过程、跨专业、多维度的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推进智能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水务等城市综合运营业务的创新[2]。

6.1 城市开发子系统

城市开发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基于WBS 任务分解法与OKR 目标管理法,通过物理地块和业务工作的分解,并利用GIS 建立空间关系。首先是关于地块分解,地块小于等于土地出让计划的精度。例如,地图上地块被道路切块,块内可能还有内部道路、市政道路(征拆关联的),地图上标注多细,精度/颗粒度取决于报建的颗粒度。其次是关于业务工作分解,每一个地块,可能涉及征拆、报批、建设、出让四种业务组合。每一个业务对象,有两种属性,经济(价值)属性和实物属性。

城市开发子系统制定的某项任务,一般是其他子系统的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通过子系统的专业模块来完成。例如,开发子系统中“XX 月XX 日拿到学校设计图纸,责任人XX,成果物XX”制定了这个任务,就是设计子系统的一个目标。设计子系统中有一个模块是设计图纸提交、审核,在该模块中用户提交了图纸,完成了审核,即完成了开发子系统中定义的这项任务。

城市开发子系统通过数字化集成方式,将错综复杂的片区开发计划直观地、系统地展示出来,帮助我们将片区规划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有计划地变为现实,使其能够快速、精准地进行决策、调度和执行。

6.2 城市设计子系统

城市设计子系统为项目设计提供了统一管理平台,主要是设计成果数据的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集成BIM 模型功能,实现对片区重点子项目的施工图过程管理,减少项目及各专业上的碰撞。以方案设计为基底创建设计、施工、运营为一体的指挥开发体系,构建以“E”为核心,设计实施以生态修复、片区水安全、尾水源热交换等低碳高能设施,打造“绿色环保、生态智慧”城市片区开发的标杆。

6.3 城市建造子系统

城市建造子系统以物联网为信息采集手段,以物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平台,实现建设项目过程信息的实时传输、数据的高度集成、知识的精确提取、智能化的决策辅助,实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以及环保等多方面可视化高效管理。通过GIS+BIM 底层平台,结合工序和时间进行施工模拟,规避设计及施工方案的错漏空缺,减少返工和整改,既有效地控制了工期,又能避免资源浪费。将数字神经深入工程建设前期、实施及竣工全过程阶段,形成数字记忆系统。通过照片、视频以及3D 模型,过去可溯、现在可查、未来可期。

6.4 城市运营子系统

将前面各阶段、各专业的过程成果推送到运营,支撑智慧运营。城市运营子系统根据运维管理需要集成相应的模块,实现片区统一管理综合运维。聚焦生态,服务城市,集生态、智慧、科普、教育于一体;网、湖、江联合调度,支持人文与生态的融合。

7 系统应用的社会效益

该系统通过在某省市第一个正式运营启动的海归小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生态友好、合作开放的国际化小镇范本。

通过EOD 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项目实现了“一图”统揽“征、报、建、出让”,“一模”协同设计、建造、运营,“一数”服务投、建、营、用,一站赋能水城融合,智造之都。面向项目投资方,通过“以回定投,以投定建,以建促回”实现滚动开发,降低资金峰值,控制投资风险;面向政府管理机构,通过智慧征拆、智慧工地,加强工作协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面向建设参与方,通过统一的专业业务协同,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面向未来城市运营,将生态的理念和数字化提前植入工程,支撑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学校等应用的扩展。

8 结语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今天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平台公司EOD 项目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本质目标是为建设更绿色、更高效、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以往隐性的信息显性化,将看似独立的对象融合化,通过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全周期的数据连接,发挥了数据的价值来服务城市的建设,优化城市的运营方式,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子系统数字化智慧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数字化制胜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