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2023-12-15王杰
王杰
鞋子一定要鞋头朝外放,玩具必须放在特定位置,故事一定要听完整,不然就会哭闹不止……孩子的这些行为属于“强迫症”吗?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不用担心,这是秩序敏感期孩子的正常表现。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儿童进入了对秩序特别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表现出对秩序的强烈喜欢和需求,并逐步适应生活中事物的流程、物品摆放的空间、生活起居的顺序等,渐渐地形成自身的秩序感。部分孩子会在1岁半进入秩序敏感期,大多数孩子在2至4岁时处于秩序敏感期。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指出,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内部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幼儿尚未学步时就已经有与自己身体姿势和位置有关的敏感性;另一种是外部秩序感,幼儿总是通过物体的外部秩序来认识自身周围的环境,并理解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对周围环境的秩序有了微弱的感知。1至3岁的孩子处在由内部秩序感逐渐转向外部秩序感的阶段,他们强烈要求周围的事物保持秩序,会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出现负面情绪,直到秩序恢复才能平复情绪。为了维护秩序,他们变得执拗,一切破坏秩序的行为都必须从头再来。执拗过后,在3至4岁这个阶段,孩子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时期,做事情不允许出一点错误,并逐渐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
秩序敏感期对成长的意义
良好的秩序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当孩子从周围事物的秩序感中得到满足,就会形成安全感,从而感到快乐;若未能满足,就会焦躁不安、无所适从,甚至哭闹不止。
秩序敏感期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秩序感强的孩子往往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并进行合理计划;而秩序感弱的孩子往往无法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生活混乱无序。
秩序感的满足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生活秩序的孩子,6岁以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更加自如、和谐。
抓住秩序敏感期,培养良好习惯
作息规律,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案例:每天早上起床,甜甜都慢条斯理地先穿袜子,再穿衣服、裤子,最后让妈妈梳头发。有一天,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妈妈在甜甜穿袜子的时候赶紧帮她穿上衣服,没等甜甜穿好另一只袜子,又帮她穿上了裤子,没想到甜甜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床,一边哭一边脱掉衣服、裤子,直到重新按照自己的顺序先穿袜子,再穿衣服、裤子,最后才让妈妈梳头发。
案例中,甜甜显然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妈妈为了赶时间,打破了甜甜穿衣服时的秩序感。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会为了维护秩序而变得执拗,一切破坏秩序的行为都要推倒重来,于是甜甜重新按照自己的顺序先穿袜子,再穿衣服、裤子,最后梳头发。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生活秩序,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使孩子的生活变得有序且有规律。
科学合理的作息不仅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家长可以参考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孩子共同安排家庭中的一日生活,互相监督,一起保持,如,洗手时遵守七步洗手法;洗澡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睡觉前先洗脸、刷牙,再听故事,到规定时间就关灯睡觉。
物品归置整齐,做事有条不紊
案例:4岁的布布把小汽车整整齐齐地排成长列,嘴里不停地喊着:“小汽车要出发喽!”妈妈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把小汽车的排列顺序打乱了,布布马上大哭起来,妈妈重新给他摆好,布布却哭得更凶,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案例中,妈妈不小心打乱了小汽车的排列,破坏了布布的秩序,这让他感到不安,因此大哭。妈妈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并给出几种解决办法,让孩子选择。选择可以让孩子重获对秩序的掌控感,使他逐渐平静下来。比如,对孩子说:“妈妈不是故意的,帮你重新摆好可以吗?还是你自己摆?”顺应孩子对于小汽车一定要排成长列的秩序,引导他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摆放,养成收纳整理的习惯。
整洁有序的家庭環境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前提。相比于杂乱无章的环境,整洁有序的环境更能满足孩子对秩序感的需求。家长尽量不要经常变动房间里的物品摆设和格局,保持物品整洁有序,可以让孩子帮忙收拾,和孩子一起决定家里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共同遵守秩序,如,玩具放在玩具筐里,鞋子整齐地放在鞋架上。
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案例:进电梯时,爸爸顺手按了电梯按钮,没想到轩轩生气了,因为平时都是轩轩来按的。爸爸让轩轩重新按一次,他却不愿意,在电梯里又哭又闹,非要拉着爸爸走出电梯。爸爸耐心地配合着,想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于是,轩轩和爸爸重新进了电梯,在按下电梯按钮的一瞬间,轩轩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案例中,爸爸先一步按电梯按钮的行为打破了轩轩的秩序感,直到秩序恢复,他才停止哭闹。爸爸给予了轩轩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保护了轩轩的秩序感。回到家后,爸爸可以告诉轩轩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规则,如,不能大喊大叫,做文明礼貌的小朋友;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玩滑滑梯时不推不挤,自觉排队。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规则意识萌芽和初步形成的时期,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社会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简单的生活规则、社会规则等,有意识地运用孩子的秩序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垃圾丢进垃圾桶里;上下楼梯靠右走;擦完手,毛巾要归位;见到邻居要问好;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征得对方同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