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辅助螺旋CT对胃癌的临床诊断观察
2023-12-15刘文清苟晓琴刘丽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刘文清,苟晓琴,刘丽(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资阳 641300)
胃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类型之一,是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肿瘤,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高居首位[1]。胃癌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加之工作、社会压力的增加,胃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现已发展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胃癌在胃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多见于胃窦,胃大弯、胃小弯、前后壁等均可能累及,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嗳气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与胃炎、胃溃疡临床症状相似,故早期容易被漏诊,疾病检出率不高[2]。早期发现并及时开展治疗及干预,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胃癌临床诊断主要采取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影像学检查具有单一性,而肿瘤标志物检测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可提早发现肿瘤或肿瘤转移、复发情况[3-5]。但肿瘤具有多态性特点,往往一种肿瘤会有多种肿瘤标志物表达,故需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选取疑似胃癌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估肿瘤标志物联合螺旋CT检测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8-79岁,平均(51.36±5.36)岁,病程2-13年,平均(5.48±1.13)年;另择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3-82岁,平均(51.48±5.69)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23-060)。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表现为上腹痛、厌食、乏力及体重减轻等症状;②符合影像学检查适应证;③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③病历资料完整,影像有伪影;④合并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螺旋CT检查:应用Optima660 64排螺旋CT(美国GE),设置扫描参数:管电流180-260mA,管电压120kV,层距5.0mm,层厚0.625mm,螺距0.984,先平扫,再选择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实施增强扫描,22s、55s实施动脉期、门脉期扫描。
两组受检者均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实施离心处理(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并在-70℃环境下保存待检。利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Elecsys cobas e601及其配套试剂测定CA724、CEA、CA199,应用迈瑞全自动化学发光仪CL-6000I及其配套试剂测定CA242,均严格参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螺旋CT、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各肿瘤标志物正常参考范围:CA242:12U/ml;CA724:<6U/ml;CEA:0-5ug/L;CA199:<20U/ml。②对比对照组与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③对比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ROC曲线,计算AUC明确诊断效能;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100例疑似胃癌患者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4例、阴性16例;其中Ⅰ期12例、Ⅱ期32例、Ⅲ期25例、Ⅳ期15例。
2.2 螺旋CT和肿瘤标志物诊断效能 以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00例疑似胃癌患者实施螺旋CT检查,检出阳性76例,阴性24例;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检出阳性62例,阴性38例;肿瘤标志物联合螺旋CT,检出阳性83例,阴性17例;螺旋CT+肿瘤标志物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螺旋CT、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P<0.05),联合诊断Kappa指数高于单一检测(P<0.05),见表1、表2。
表1 螺旋CT和肿瘤标志物诊断结果
表2 螺旋CT、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2.3 对照组与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将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其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表3 对照组与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组别 n CA242(U/ml) CA724(U/ml) CEA(ug/L) CA199(U/ml)胃癌组 84 31.96±5.06 27.54±4.86 10.82±2.77 82.67±8.54对照组 100 12.92±2.88 3.46±0.75 3.59±0.58 40.78±4.15 t - 32.026 48.889 25.464 43.405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CEA、CA199)水平明显高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4 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组别 n CA242(U/ml) CA724(U/ml) CEA(ug/L) CA199(U/ml)Ⅰ期+Ⅱ期 44 22.87±3.27 19.26±2.37 10.29±1.96 60.39±4.87Ⅲ期+Ⅳ期 40 35.09±4.06 43.97±3.05 23.69±2.41 88.87±8.36 t - 15.253 41.664 28.063 19.288 P -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胃癌作为一种高发性恶性肿瘤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质量。胃癌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早期准确诊断、及时开展治疗及干预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6-7]。但胃癌早期发病具有一定隐匿性,无特异性症状,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其他胃部疾病相混淆,导致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8-9]。因此,临床需应用科学的手段提高胃癌早期诊断准确率,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治疗干预,取得更为理想的预后效果。
胃癌临床诊断手段较多,如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对胃癌诊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以上检查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相对复杂、价格高、对检测人员技术要求高等,不适合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在胃癌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具有单一性;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一类化学物质,通常正常组织中不存在肿瘤标志物,仅在胚胎组织中存在;或正常组织中肿瘤标志物水平远远低于肿瘤组织。肿瘤标志物的存在及水平变化不仅能够反映肿瘤性质,同时因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还可更好地了解肿瘤组织发生及细胞功能情况,以便于判定病情,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10-11]。研究[12]显示,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断、预后判定中CA242、CA724、CEA、CA199检测具有显著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螺旋CT、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P<0.05),联合诊断Kappa指数高于单一检测(P<0.05);且胃癌组的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CEA、CA199)水平明显高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P<0.05)。从中发现,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可反映胃癌分期及病情进展情况,从而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分析如下:CEA属于胚层上皮组织的糖蛋白,在机体正常状态下该标志物水平较低,在明显升高时则怀疑肿瘤的发生[13-14]。CA724属于高分子糖类蛋白分子,在临床诊断学中常常会联合CEA用于诊断肺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疾病患者[15-16]。CA242为酸化黏蛋白型糖类抗原标志物,在发生恶性肿瘤疾病时,该标志物水平将急剧上升。CA199作为低聚糖肿瘤相关抗原,在胃、肠、胰腺上皮存在,可在早期胰腺癌、胃癌、结肠癌诊断中应用[17]。
综上所述,胃癌诊断中螺旋CT联合检测CA242、CA724、CEA、CA199肿瘤标志物,特异度、灵敏度较高,可为胃癌早期诊断、病情判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