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观察

2023-12-15陈俊辉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湖南长沙41000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肝素黏度动力学

陈俊辉(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疾病受快节奏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习惯、吸烟人数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倾向,对我国社会公众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1]。该病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可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形成梗死病灶,若未能及时接受诊治会增加致残、病死发生风险[2]。当前针对该疾病所采取的溶栓治疗能够及时促使血管开通,利于恢复缺血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和正常代谢过程,但单独采取溶栓治疗疗效欠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常配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药物进一步提高溶栓治疗效果。有效的抗凝治疗利于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防止远端小血管微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利于改善脑血流,减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对于降低患者术后致残风险具有积极意义[3]。在抗血小板聚集用药中,阿司匹林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作用机制单一;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应用较多,其是一种新型抗血栓治疗药物,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大量释放,利于提高抗血栓作用。两组药物联合应用有助于获得理想疗效。鉴于此,本文以我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中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0年9月-2022年9月,实验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占比为58.00%(29/50)、女性占比为42.00%(21/50);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42-76岁,平均(59.63±5.14)岁;起病至入院时间10-24h,平均(13.36±3.25)h;体质量指数18-25kg/m2,平均(22.36±0.46)kg/m2。研究组中男性占比为60.00%(30/50)、女性占比为40.00%(20/50);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41-77岁,平均(60.34±5.28)岁;起病至入院时间10-24h,平均(13.33±3.27)h;体质量指数18-25kg/m2,平均(22.33±0.45)kg/m2。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较为相似,P>0.05。

纳入标准:①研究所纳入患者经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存在明显脑功能缺损症状患者;③首次发病患者;④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者;⑤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的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开展研究,且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①具有出血倾向者;②合并心源性脑栓塞患者;③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或既往有开颅手术者;④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者;⑤中途放弃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立即建立呼吸通道、静脉补液,并完成抗血小板凝聚、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48片)治疗,口服剂量100mg,每日1次,疗程为2周;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规格:0.5ml:5000AXa单位,注射剂)5000U于脐周皮下注射,12h注射1次,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总有效率:根据全国脑血管学术会制定标准,分为3个评价指标:①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②有效:同治疗前相比,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部分需要别人协助;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血流动力学: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数据变化,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10ml,以3000r/min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置于无菌试管中使用血流变仪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检测;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祖细胞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3)预后量表评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进行评估,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应用Fugl-Meyer简式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变化,当评分<50分时,表示患者非常严重,95-100分之间表示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总评分100分,生活自理能力与评分呈正相关。

(4)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胃肠道反应、皮疹、出血不良反应例数,计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8.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血流动力学指标、预后量表评分数据,组间差异性应用t检验;利用n(%)表示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性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对比 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差异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数据对比 统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祖细胞,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n=5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n=50)

时间 组别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血小板计数(×109/L)一氧化氮(μmol/L)血浆内皮祖细胞(HP×200)治疗前研究组 5.73±1.12 9.96±0.86 2.16±0.45 5.39±0.76 208.26±23.15 55.36±3.43 29.36±2.74对照组 5.76±1.15 9.99±0.85 2.13±0.44 5.36±0.75 208.22±23.13 55.33±3.46 29.33±2.76 t 0.132 0.175 0.337 0.199 0.009 0.044 0.055 P 0.895 0.861 0.767 0.843 0.993 0.965 0.957治疗后研究组 3.28±0.75 7.12±1.13 1.43±0.28 2.13±0.19 162.35±15.27 65.28±5.39 39.36±4.15对照组 4.02±0.96 8.62±0.86 1.89±0.34 2.75±0.53 179.36±18.16 60.39±4.73 35.24±3.46 t 4.295 7.469 7.385 7.787 5.069 4.822 5.39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影响 两组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肢体运动功能量表 生活自理能力量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14.28±2.71 6.25±1.76 30.35±3.45 69.38±4.15 40.25±3.41 69.25±4.74对照组 50 14.26±2.77 8.35±2.15 30.33±3.48 48.12±3.96 40.22±3.45 58.26±3.96 t 0.036 5.344 0.029 26.207 0.044 12.582 P 0.971 0.000 0.977 0.000 0.965 0.000

2.4 治疗方案对安全性评估影响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疾病是当下危害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及增加治疗负担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中脑梗死发病率较高,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脑部血液供应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会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引起脑部局灶性缺血,对患者周围神经元细胞等产生损害,诱发认知、感觉及运动异常,致死、致残风险较高。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主要以促使闭塞的脑部血管再通、恢复患者脑部功能为主,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独采取溶栓治疗方案患者的复发风险高,亟须用药进一步抑制血小板聚集,优化溶栓疗效。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既往配合溶栓治疗应用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抑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速度,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进一步阻碍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钙是临床预防血栓形成的一种常见抗凝血物质,由普通肝素降解而成,该物质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及抗凝血酶活性,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能够预防血栓和延伸治疗远端小血管,利于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二者联合用药能够提升抗凝血治疗效果,利于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康复[4]。因此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该治疗方案更具有优势。

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为脑部的动脉壁出现病变,导致动脉变窄,血液流动变慢,其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血浆黏度增加,会引起血小板花生四烯酸和核苷酸等物质显著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增强,引发脑梗死疾病,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本研究中,统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祖细胞,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药物应用治疗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阿司匹林肠溶片主要通过对脂肪酸环氧化酶作用进行失活处理,阻滞血小板中的血栓素来抑制体内组胺、肾上腺素、凝血酶等释放量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其仅发挥抑制血栓素合成作用,疗效较为单一,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强化机体内血小板抑制功效来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预后[5]。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抗血栓形成的药物,对血栓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功效,其能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活性,具有较强抗血栓活性作用,能够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大量释放,并对优质蛋白溶解过程发挥缩短溶解时间功效,能进一步发挥抗血栓作用,且药物不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此外,该药物还对氧自由基生成具有抑制作用,能够促使膜结合物质释放,保护脑神经元、脑组织,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继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该药物采取皮下注射方式给药,具有起效快、机体吸收效果理想的特点,可充分保障溶栓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疾病复发[6]。此外,低分子肝素钙与普通肝素相比,出血性不良反应有所下降,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联合应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疗效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肝素黏度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