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与实践
——以工科课程为例
2023-12-15宋卫丽
周 莹,达 波,宋卫丽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2.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工程制图基础”作为工程专业基础的必修课,不仅是一门技术课程,还承担着转变新生思维观念和引领学生工程观念的任务。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教师不仅要阐述专业基础知识,更要立德树人,把有趣的案例穿插到知识的教学中去,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指引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并在教学过程指明工程制图常见错误,讲解工程反例,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综合以上,实现课程顶层设计上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互容。下面以研究思路及实施路线、教改成果与目标、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线索,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
一、研究思路及实施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所谓的课程思政,不是单独地设立一门教学课程,而是在各科教学设计时灵活且有效地穿插在授课内容,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院校开设的必修课,其为后续的专业课打牢绘图和识图的基础。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关于制图方面的国家标准规范,培养学生二、三维之间的相互转换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以及动手绘图的实际操作能力,涉及面较广[2]。而思政元素与工程制图课的结合,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拥有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富有职业素养。可通过分析高校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来促进课程思政的创新。首先,要在课程前整理工程制图基础知识点和挖掘思政元素,对于工程制图知识点要进一步模块化设计,对于思政元素要进一步构建思政资料库;然后,把制图课程思政与实践结合,进行效果分析,总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得专业课与思政有效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教改成果与目标
工程制图专业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环节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3]。此外,现代高校部分专业课程不再实行闭卷考试方式,而是采取上交结课论文或者PPT答辩的形式给分,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专业课程不够重视,抱着应付的态度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
为避免以上现实问题,工程制图课程改革要求,首先传授学生工程制图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形和图的科学转换,能够读懂工程图样,并可以绘制符合国际标准的图样。然后,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工程识图、制图的工作,并有一定的工程表达能力。接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素养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等政治素养,以及严谨认真、求真务实、担当责任的职业素养。工程制图课的教改实践,要确保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教学成果显而易见,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培养国家栋梁,为课程思政改革保驾护航。
三、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思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含思政元素的案例资源不丰富,需持续挖掘提炼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同时建立政治资源库,主要从报纸、网站和报道中获取信息,确保思政案例的准确性。所以,随着专业课不断拓展和道德教育深入,教师要随时更新和挖掘新案例。如果一味地讲解概念理论,学生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往往会导致理论和实践没有连接性,所学的理论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教师需重新整合课程设计内容,持续提炼课程思政内涵,即广泛收集整理大学生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在教学内容中巧妙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教学方法中渗入研究方法,提出具体的课堂实施方案,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探索、自主培养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由“讲授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扎实推进课堂思政进程[4]。
(二)思政元素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需有效结合,持续研究
在教学课堂中,适当将思政元素跟工程制图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情绪共鸣是思政专业协同的重点和难点。虽然课程思政元素在理论上完成了设计,并在课程里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但实际课程教授过程中,仍然有处理不够融洽的问题。例如,工程制图类大学生目前使用的各种教材阐述重点有所差异,缺乏规范的编写机制,所涵盖的内容也不够完善,未能及时更新工程制图学科的新工艺和技术,多是介绍传统制图技巧,反映新成果的内容不多[5]。这就不能很好地结合新的思政元素,为新的思政元素提供素材。要想将政治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需要依托科研项目及成果,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更需要对时机、环境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并不断提炼总结。
(三)明确评价标准有待完善,部分效果需长期展示
受时间和人员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分享的机会,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虽可以做反馈(例如:设置问卷调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有效性),但部分评估体系有待完善,需对专业与思政目标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此外,基于形成的制图知识模块化设计和思政资料库,课程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也有待进一步调整,简化知识,讲重点,由点带面,穿插思政元素,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讲授+自学+思政案例研讨”相结合,不拘泥于某一种授课方法[6]。要把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知识点,教授大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然而,部分研究效果需长期才能展现出来,如学生工程制图的责任感等。
四、解决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路径
(一)图学历史与绪论模块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文化自信,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
在课程绪论与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图学发展历史,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历史的认同,介绍近几年我国水利专业领域发展,突出展示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工程与机械,譬如高铁、盾构机、港珠澳大桥等,通过运用类似案例,形象地展示工程制图在工业上的应用。同时,也可以讲解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制图的巨大作用。例如:有着庞大系统工程的高速动车组零部件就有50多万个,几万张图纸需要设计[7]。还可以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例如:盾构专家李增良18年来钻研盾构技术,不断创新,最终完成盾构机快速过站的历史突破。通过事例与人物介绍,极大展示了我国的民族自信心,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此外,在之后课程内容的设计中也可以增加“CAD课堂画国旗”等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旗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在工程制图类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思考问题。在每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运用案例,设置思考问题,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促进其主动探索课堂内容,提升思想水平和课堂学习结合的效率[8]。
(二)画法几何模块培养唯物辩证观与科学思维方法
在教授画法几何过程中,例如:投影的介绍,分析点、线、面在不同投影下的位置关系,可引入多角度看问题及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哲学思想[9];在组合体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对此有学习难度,可以向学生讲授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和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在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时,通过抓住主要矛盾读图,说明世间万物矛盾的多样性,学会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通过在画法几何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唯物辩证元素,引导学生多层次解决画法几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能够顺利实施上述教学思想,可开发一系列线上教学资源,使学习方式多样化且具有灵活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前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10]。“大数据”一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被广大高校应用在学生教学中。大数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化,主要是信息量多,无论什么行业,都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料信息;二是多样化,和书本理论不一样,大数据是集文字、图表、视频等于一体,多样多元;三是高效率,在大数据背景下,效率更高,获取数据的时间更快,不需要再去等,随时可以,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11]。总之,通过工程制图学习过程中线下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再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潜移默化中充分挖掘和培养了唯物辩证观与科学思维方法。
(三)制图实践模块培养职业责任与工匠精神
在向学生阐述制图实践过程中,介绍国家标准,说明工程制图对细节的严格控制,分享“大国工程”片段。例如:自制改进工具数百件的方文墨,他为歼15舰载机加工高精度零件,且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12]。还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的李峰,5 μm的公差也不容忍,坚决返工等。正是这些同志在平凡工作中的默默坚守,对工作产品的严格追求,才使得他们能够在平凡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成为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结合这些故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予工匠们行为以肯定,表示热爱自己岗位、精益求精并为之努力付出的人,才可能踏上成功之路。此外,在CAD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展示因为物体表达不清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使学生意识到图样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有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在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应该立足现实,及时了解社会中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更新教材知识,引入新思想。只有对症下药,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才能使学生做到学习和思想发展的同步,方便日后更好地就业[13]。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灌输教育,过于追求书本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14]。在新时代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在注重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千变万化,以学生为主,潜移默化中加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锻炼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在后续工程制图以及工作中认真严谨的作风。
“工程制图基础”不仅是工程专业的一门主业专业课,还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在工程信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不仅要掌握熟练的绘图技巧和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在图纸设计到保密的时候,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数据时代下,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思政改革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通过慢慢摸索而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对传统课程模式的创新,转变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素养,以实现专业课程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