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23-12-14肖潇杨斯淇

中华儿女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建设文化

肖潇 杨斯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它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路径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为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一重要的现实指引提供了根本遵循、目标导向和行动指南。

一、为开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取得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成就和变革,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开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开拓创新的根本保证。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动摇,做好“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实践中,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鲜明地表现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存在的短板,面对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无法满足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标准,创作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而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三是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借鉴、吸收各种优秀文化,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汇中交流和发展凝聚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二、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跨入新阶段新征程提供目标导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作为引领,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首先,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正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同时强调要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创作出发点,以人民欢迎和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标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民提高道德修养与思想涵养,提升精神境界和审美水平,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

其次,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当前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内容和重要领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来审视,并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業既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理应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使命,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为重要抓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实力,努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秀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最后,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目标。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全球视野,深刻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弘扬立己达人的精神,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三、为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把握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协同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为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第一,依托文化传承,赓续中华文脉和建设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文化标识,为中华民族打上了独有的精神烙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价值,要做到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一方面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非遗三进”传播活动,另一方面整合长江沿线、黄河等重要文化资源,建设公共文化载体,推进国家公园文化建设。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内容制作要着重依托挖掘历史事件、神话传说、诗词歌舞、书法绘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品牌,通过“传统适应现代”或“现代借鉴传统”等方式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引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即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支撑与战略作用,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形成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全面提高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化事业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培育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等新业态,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也要着重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产业要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形成现代化内容生产与传播,全面改造产业链、创新传播链、重塑价值链,同时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数字文化产业新实体。

第三,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夯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一批高素质文化人才,能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积蓄文化创新的智力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动力。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广泛调动各类文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其次,要加强文艺队伍梯队建设,优化年龄梯队和专业结构,要重视新兴文艺群体和优秀民间艺人,引导其不断创造优秀作品。最后,要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锻炼文化人才,培育和打造文化创业创新高地。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