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侗族地区传统刺绣纹样艺术特征探究
2023-12-14梁雨荷秦艳春
梁雨荷,秦艳春
(1.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0 引言
2008 年广西三江侗族刺绣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始以“生态立县,旅游富民”为目标,大力发掘刺绣等民俗资源积极突出地区优势,使三江侗族刺绣的发展和传播获得了更多支持,因此三江侗绣发展潜力巨大。侗族刺绣极具本民族特色,采用了剪纸绣的技法,图案纹样源于自然万物,艺术造型具有原生态的稚拙与单纯,刺绣形象由于是妇女间互相传授,来源久远不受时间限制,在空间和时间的更迭中又增添了绣娘本身对生活的理解,因此侗族刺绣中的形象尽管是一样的事物,却又拥有不同的装饰、不同的品位、不同的工艺,体现了每一位侗族女性的对于世间万物的独到见解[1-2]。传统侗族刺绣主要装饰在衣物、头巾、胸兜、背带、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等,不仅装点了日常穿着,也能防止衣物磨损;又是抒发对大自然的崇敬,更是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和热爱,三江侗族刺绣中的图案纹样主题包含了祝福祈求、生命繁衍、去辟邪祟三种情感需求,造型呈现抽象异化、色彩大胆浪漫,题材来源广泛,是出于劳动生活和泛灵崇拜中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细化而成的[3]。从侗族的纹样主题出发,可大致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
1 三江侗族刺绣纹样类型
1.1 图腾崇拜
侗族为百越遗民,在早期主观意识混沌年代产生了多神崇拜和泛灵论思想基础,万物有灵的观念使侗族民间艺术赋予了天地万象生命和灵性。侗族人认为世间存在龙凤,供奉萨神,日月星辰,云气雷电都有灵气产生,因此侗民将这些崇拜的图腾绣在了生活用品上,祈求生活和精神上的安定和平。龙凤纹在三江侗族地区被视为吉祥象征,侗族《祖源歌》传唱中龙是侗族先祖姜良、姜妹的兄长,也成了侗民的祖舅[4]。三江侗族地区的龙凤纹样造型浪漫随性,多为抽象形态,色彩艳丽丰富,姿态潇洒。龙凤的形象在三江当地妇女的大领对襟式长衫和胸兜中都能窥到身影,增添了吉祥平安、丰富审美情趣的作用,寄托着侗族人对于生活幸福美满的渴望;蜘蛛在三江侗族刺绣中也作为重要的展示主题存在,侗族人的衣物例如胸兜和背带上常绣有蜘蛛的形象,图案整体饱满呈圆形,造型为对称结构,色彩艳丽,颇有视觉冲击力。蜘蛛纹样的存在和侗族地区的萨神崇拜密不可分,三江侗民将蜘蛛视为“萨祖母”的化身,也称其为“萨巴隋俄”,意为金斑大蜘蛛,“她”拥有四手四脚,是侗族先民拟构的人、神、动物的复合体,能生育千万个后代。金斑大蜘蛛纹样不仅是图腾崇拜,还有驱邪避祟、多子多福的含义,故而在三江背带刺绣中,常使用金斑大蜘蛛纹样作为主体装饰。在三江同乐乡平溪村众多刺绣制品中,最为经典的“八菜一汤”或“十菜一汤”型刺绣背带主体上就是金斑大蜘蛛的抽象形态,当地绣制的背带中金斑蜘蛛的形态又常和花的纹样进行共生设计,形成了“混沌花”纹样,如图1 所示,“混沌花”又象征着宇宙的本源,蜘蛛和花之间形态共用,结合相生,反映了侗族先民们高超的装饰审美和刺绣针法水平;在三江同乐乡广泛流传的“八菜一汤”“十菜一汤”绣片格式中,除了主体上醒目的金斑蜘蛛纹样外,九个或十一个圆形纹样同样富有特色,侗族创世史诗《祖源歌》中传说“萨”在天上布置了九个太阳,且有侗族八月十六祭拜日晕之神的习俗,太阳纹样也是三江侗族刺绣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在同乐乡绣片中九个或十一个圆形太阳纹样边缘常用白色绣线绣出日晕的纹样,日晕一起拱卫着金斑大蜘蛛的形象,表达了侗族人对于原始神话传说的崇拜敬仰,以及怀抱着拳拳爱幼的舐犊之情将始祖传说绣在孩子的背带上,体现了祖灵崇拜的观念以及对尊重生命的期盼。侗族传统刺绣中对于图腾崇拜屡见不鲜,在劳作生活中的绣品中随处可见龙凤纹、金斑蜘蛛、萨神、日月星辰、云气雷电的身影,侗族传统童帽上的卍字纹、背带上的清浊二气纹样同样带有消灾解难、喜乐平安的意味,这些都反映了侗族人朴素的图腾崇拜观念。
图1 侗族混沌花纹样绣片(来源:笔者摄于三江县程阳大寨)
1.2 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在三江侗族刺绣中是重要的展示主题,在三江侗族刺绣中动物类常见的纹样有鱼、鸟、蝴蝶、螃蟹等。鱼纹的存在其实和侗族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三江县境内河流交错密布,侗寨内外鱼塘遍布,常捕鱼招待贵客或日常饮食,禾花鱼和酸鱼等特色美食更是闻名遐迩。侗族人认为鱼夜不闭眼,可以守护家宅资产;鱼繁殖能力强,可以保佑家族多子多福,因此侗族人的衣饰上常装饰有鱼纹与流水。蝴蝶也是侗族刺绣装饰主要生灵之一,蝴蝶的形象常与花草装饰在侗族妇女的衣襟、衣袖、胸兜和围兜等衣物上,侗族中蝴蝶的形象更为抽象,常有似蝶飞蝶、似花非花的视觉效果,其中蕴含的意味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美化,更是传递了繁衍传代的美好祝愿,例如蝶戏花主题就赞美了爱情的出现,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主题之一。侗族刺绣中动物形象的表达往往不是刻板的描绘,而是采用拟形造物的装饰手法,在侗族刺绣织品中鱼纹、蜘蛛纹、蝴蝶纹、鸟纹、蛇纹、螃蟹纹、五毒纹、十二生肖等纹样中,往往和实际形象有一定的出入,纹样取动物的代表性特点进行抽象化或夸张化表达,造型恣意浪漫,形神兼备,例如侗绣中对于鸟的表达,传说中姜良、姜妹造人时有凤鸟来哺乳,仙鹤喂养鱼虾,用翅膀遮风挡雨守护婴儿,在族群的迁徙中又有大雁指引方向,因此侗族极为重视鸟儿,鸟在刺绣中常以平面形象出现,攫取鸟喙、翅膀、爪子的特征,鸟羽飘逸灵动,不代入具体品种,只简单诠释鸟这一生灵的存在,可以说世间千万只鸟尽在于此,侗族鸟纹绣片如图2 所示。侗族童帽又叫作尾巴帽,有动物做造型的巧思,童帽上动物造型有兔头、虎头、鹰头、狗头、狮头、公鸡、鱼等,均以动物的代表特点进行展示,取猛兽虎、鹰、狮可以驱邪避祟、良畜兔、狗、鱼易养成材的含义,动物造型童帽起到了娱悦儿童、躲避邪煞的作用,造型不在于细节的模仿或准确,而是每一位侗族妇女对于自身风格审美和地方特色的表达,十分可贵。
图2 侗族鸟纹绣片(来源:笔者摄于三江县程阳大寨)
1.3 植物纹样
侗族刺绣中展示的植物呈多样化,在织物中绣成的花草植物传递了侗族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与热爱,以及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基础下对于农耕文化的推崇。植物纹样常见有榕树纹,三江洋溪乡传统背带中就绣着榕树纹主题,三江地区榕树资源丰富,侗民又称榕树为“龙树”,榕树叶盖四季常青,枝干盘根错节,旺盛的生命力常使人联想到新生儿的成长,因此侗民们将榕树作为背带中的主题寓意着对子孙茁壮成长的美好祝愿,三江洋溪乡背带中的榕树纹常展现为枝繁叶茂的绣样,四方的布帕上有四根粗壮的枝干和铺天盖地的榕树花叶环绕着太阳纹样,充满了侗族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在侗族刺绣品中植物的身影无处不在,花和叶子纹样常作为图案装饰了生活用品,花在侗族刺绣中常和蝴蝶或鸟等动物进行搭配,花作为孕育生命的隐喻载体暗含了生殖功能的解读,同时也被赋予了混沌的宇宙象征,在侗民衣襟或袖缘中花草纹样常以二次连续的组织形态出现,形成卷草与花形的纹样构成,色彩自由不拘泥于自然物象,形态高度概括化并呈现民间艺术审美特性。葫芦、柿子、八角等纹样同样出现在侗族刺绣中,反映了侗族人在农耕环境下对于自然植物的观察与热爱。
2 三江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以上纹样分析介绍,三江侗族刺绣极富地方民族特色,其独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体现了三江侗族先民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精神世界,具有以下三个艺术特征:
2.1 造型稚拙率性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湘、桂、黔交界地,属于山地谷地区域,天地自然是侗族人的艺术灵感来源[5]。在刺绣造型中对于自然造物的是按照自身的审美理解进行物化,具有主观的群体意识。即便大部分衣饰中的刺绣格式代代相传成了定式,当地妇女在制作绣品时仍会融入个人的理解与风格,因此在造型中呈现个人作品中细节的差别,表现出豁达直率、夸张自由、稚拙淳朴的造型语言,这种非专业的造型特征使得侗族刺绣中对于内容的表达上存在主观性和意象性,纹样豪放大胆,稚拙自由,当地人善于采用共生手段创造出非客观的抽象物象,日月、花草、蜘蛛、龙凤等纹样,都展现了奔放浪漫的变化形态,在不受专业或规则束缚的艺术思维下,侗族刺绣造型追求率性放任,显露出与中原地区刺绣迥异的磅礴生机与世俗风情来。在群体的创造力下三江侗族地区刺绣造型形成了独立的民族风格,例如三江同乐乡流传的混沌花八菜一汤型背带盖片中,对于太阳和混沌花的图腾造型语言中遵循一定的格式,但在内容物的表现上呈现出不拘一格的审美情趣,在鸟兽花草的造型中仍能察觉绣娘本身的个性语言。刺绣美术作为整个侗族族群的艺术形式,其造型必然折射出侗族民间艺术的风格特征,其造型语言的豁达淳朴、豪放不羁成为侗族刺绣的一大特色。
2.2 工艺尚美实用
侗族刺绣出现在日常衣饰用具中除了装饰美化的作用外也可以防止衣物磨损,三江刺绣先以剪纸做造型再绣到布底,相当结实耐用。常见针法有平绣、贴布绣、打籽绣、绞绣、辫绣等,与隆林苗族、金秀瑶族相比,三江侗族不管从日常服饰与节日盛装上均简雅大方,行动坐卧方便自如,只在胸兜、襟缘、半袖、裤管处局部装饰刺绣,即便是节庆盛装也不影响日常劳作,刺绣工艺虽不如苗族瑶族多变复杂,但制作周期相对缩短,可以说侗族刺绣是在实用思潮下的求美手段和技艺,工艺上追求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非常符合侗族人崇尚自由、勤俭节约的经世态度。例如在侗族新生儿满月时,外婆都会掏出孩子出生前就制作好的刺绣花背带送给孙儿,一条制作完成的背带包含了对村寨族群新成员的美好祝愿,取祖先神灵庇护儿童的祈祷之意,这样的一条背带上不仅记录了侗族的来源与史诗,也能帮助母亲将幼儿固定在背上腾出手进行生产劳作,亦是侗家外婆对母亲养育过程中的一份助力,这样传统背带能缓解母亲肩膀、手臂的压迫,算得上是中国民间的育儿智慧。虽然背带费时费工颇久,但绝不是一次性消耗品,而是在母亲背上养护家庭里一个又一个新生儿后得到好保存,一条背带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惠及好几代人。可以看出侗族刺绣织品在制作时都力争实用耐久,尚美可靠,绝不是铺张浪费、华而不实的一门技艺。
2.3 色彩艳丽饱满
从三江洋溪乡、同乐乡、富禄乡、独峒乡等地流传的绣片样式分析其色彩来看,当地人在刺绣时用色大胆,具有对比强烈的色彩特征。通过色彩提取分析三江刺绣绣品可分为冷暖两大色调,冷色调主要有:绀青、正蓝、青色、孔雀绿、青莲色、紫色等;暖色调有:果绿、品红、正红、粉红、浅黄、正黄、橙色等。传统侗族绣线用植物矿物质提取色素进行染色,从老绣片中仍能看到有的绣线色彩纯度极高,流传百年仍然鲜艳夺目。很多人认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多以红绿配色为主,冲撞色彩视觉冲击力高,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三江地区流传的混沌花纹八卦盘型刺绣背带盖片中,主体色彩为孔雀绿与深蓝色,青莲色为辅,间或装饰橙色白色作为点缀,底布为深褐色土布,背带绣片整体清爽盎然,仿佛在三江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孕育的大片茂密森林般陆离斑驳,色彩视觉语言能令人感受到天地初开的混沌与野性,万物勃发的生机显露出蓬勃的美感。侗族民间刺绣绝不只是单纯的红绿黄紫撞色,而是经过绣娘的精心搭配,达到色彩对比鲜明,绚丽饱满、视觉冲击力强、景色纷繁、五彩斑斓的效果。三江侗族妇女对于色彩的理解源于自然生灵,鲜明的万物固有色令这些女性在刺绣过程中融汇了自己的思想与审美,不拘泥于留白对称的色彩模式带来的视觉感官充满了民间艺术审美特性,具有浓郁的三江少数民族艺术审美。
3 结语
三江侗族刺绣极富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首先传统刺绣中三江侗族妇女没有经历过专业美术培训,全凭老一辈传授基本剪纸纹样与刺绣技艺,在接受基本培训后再根据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不断对剪纸纹样进行改良或添加细节,不同绣娘的不同刺绣都会有不同的个人审美与内涵解读,因此三江侗族刺绣是不断完善不断变化的民间技艺,刺绣题材包容万象,造型稚拙淳朴、工艺实用求美、色彩绚丽饱满,其风格自由随意在思想上呈现更纯粹的情感特征;其次,三江侗族刺绣兼有社会价值,三江侗族刺绣记录了本族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和精神文化寄托,不管是图腾崇拜还是动植物题材,都是侗族人对于内心情感和社会历史的具象化符号载体,蕴含了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社会哲学观念。最后,三江侗族刺绣兼有经济价值,广西三江县政府于2019 年11 月积极引导当地侗寨妇女发展侗族刺绣、织锦等“指尖经济”,多渠道拓宽非遗产品销路,全县共有5000 余人从事“锦绣”扶贫产业。三江各乡多次开展了侗族刺绣等民族技艺培训,激发农村妇女干事创业活力。三江同乐乡同乐村平溪屯侗族刺绣区级非遗传承人杨甜投资在平溪建立侗族刺绣非遗传承基地,积极带领侗族妇女从事刺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使得侗族刺绣产品远销海内外,自治区文旅厅调研组也多次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非遗调研。侗族刺绣作为广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积极联合传承人进行传承与保护行动惠及三江扶贫大计,从产业开发角度来看,侗族刺绣与现代文创产品相结合能让更多人了解三江侗族刺绣的魅力与文化,对促进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复兴、动态帮扶防止返贫具有长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