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模式下服装用面料来样分析模块实验课程设计
2023-12-14张焕侠李书卿吴雯曹建达马伟伟
张焕侠,李书卿,吴雯,曹建达,马伟伟
(1.嘉兴学院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2.嘉兴市华严花边织造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1)
0 引言
针织服装面料分析是在纺织工程专业所学针织学必修课程的相配套实验中的核心模块,所涉及专业知识面较广,样品种类较多,但相对较少的实验时数。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考虑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现实,以及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实际要求,需要对过去的实验内容归纳总结,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重新设计,使针织服装面料来样分析这部分课程实验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所学技能与纺织企业的日常工作接轨,实现织物来样分析在工厂化运作下的实用性。
1 课程改革思路
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来样分析在商品营销及产品设计和生产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也能体现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1,2]。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纺织系开设的针织学实验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熟练高效地分析及设计针织物,包括纱线原料辨别,织物组织结构拆分,产品设计、及成本核算这几部分的专业能力[3]。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并掌握织物分析的常规使用方法,经过简单的测量织物的密度、克重及组织结构,织造所用纱线的原料参数,进行织造机器的选择及最终产品成本的核算[4]。学生单一地对样品进行分析,由于对纺织企业生产流程,纺织机器性能缺乏了解,缺少对分析结果进行小样化验证,很难对分析结果是否便于工艺设计,是否满足客户要求和企业生产做出判断。而纺织企业的业务多为来样加工,为了更好服务客户,接到订单,首先要对来样织物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才能掌握来样品种,制定加工工艺,评估生产能力,报出价格。纺织企业竞争激烈,客户对价格,交货日期等要求非常高,其分析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接单和生产。这就要求来样分析过程时间必须短,各种分析数据必须准,报出的价格既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又能比其他企业有价格优势。所以,在课程培养大纲制定过程中,我们依据三个“紧密结合”确定课程实验内容,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实训实践内容与岗位技能紧密结合、来样分析和小样试织紧密结合。贴合工厂生产实际,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主能动性。
2 针织面料分析试验课程的实施步骤
为提高针织服装面料小样分析的精确度及分析结果与工艺设计的匹配度,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纺织系在针织学实验课程中采用工厂模式授课,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2.1 企业调研
根据来样分析课程的设置,组织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生产不同面料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各企业生产现状,机器性能,生产规模,人工,原料,能耗等成本要素。熟悉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生产流程,了解来样分析工作在企业生产流程链中的节点位置,在生产链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来样分析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对来样分析工作内容和重要性的认知。
2.2 制定方案
学生自主分组搭配,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讨论,结合工厂来样分析流程和操作要求,遵循实验分析时间快,实验数据准确率高,成本核算价格合理的原则,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
2.3 分析及试织
学生扮演企业样品分析工作岗位员工的角色,工厂以客户身份提供具有代表性的面料,让学生对样品进行分析。分析数据,成本核算结果,分析时间记录保存。根据来样分析结果制定工艺,进行小样试织。验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4 校企结合验证
通过组织校内导师和企业技术专家以客户身份结合学生实验方案对每组样品分析过程的实际操作,分析数据,分析时间长短,成本核算和试织结果与样品工厂生产数据进行比对点评,根据比对结果寻找实验过程不足,分析原因,总结归纳,提出改善措施。最终形成完整的来样分析实验操作办法。
3 实例解析
以常规针织服装面料来样分析为例,针织物众所周知从编织工艺方面大体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大类。纺织工程培养的合格大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很大程度上会从事这方面工作。所以,这门课程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生产工艺设计者角度出发,其中来样分析能力是工艺设计者的基本能力。按照工厂模式先将针织物样布进行分析,后确定该样的生产所用原料和生产工艺。
3.1 织物选样
结合所学针织学纬编知识,工厂导师按照客户来样需求,并结合当下流行趋势,将比较新颖和常用的来样织物进行分配,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工厂给出的代表性的针织物纬编样品进行分析。此处的织物选样主要以传统花型和花式花型为主,花型的结构有着简单向复杂的递进关系,织物实例见图1。激发学生对针织面料的花色配置和花型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设计兴趣。
图1 学生分组织物样品实例
3.2 织物及原料分析
织物试样分析,通过织物的外观和结构进行综合比较,明确其织物性能特点和所用原料。进一步理论结合实践地深入理解针织物的性能结构和表征参数,同时探讨编织工艺中花纹图案和结构效果的形成规律。
学生主要实验操作部分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面料实物小样、照布镜工具和面料分析单,进一步开展实物面料分析环节。确认织物的延伸性、单双面、正反面、卷边性及脱散性。通过简单手扯比较一下样布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延伸性差异。根据单双面针织物概念来判断所分析的面料是单面针织还是双面织物,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织物两面的纹理,然后通过织物正反两面的实拍放大照片,分析两面结构特点。从针织物工艺正反面的概念出发,判断面料的正反面。观察面料自然状态下四条边是否平直,通过直观的观察确认织物面料是否发生布边卷曲现象。从织物的上下两个方向的边缘去拉扯纱线,确认顺编织和逆编织方向能否扯出完整的纱线。
观察面料正反面中共出现了哪些种类的纱线?通过观察织物工艺正反两面,确认所编织纱线的颜色、粗细及规格。利用织物的脱散性从织物边缘顺序地拉扯纱线,记录纱线的脱散顺序,将脱散纱线分类并称量长度和重量,计算出相应粗细规格。拍摄纱线上的线圈形态,为后续画织物的编织图做铺垫。同时拍摄织物的脱散性视频,作为后期上机实验过程及验证结果的有力证据。
3.3 织物工艺分析
本环节从针织面料基本结构单元出发,针织面料的三种结构单元类型:线圈、浮线和悬弧,引导学生建立与实物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出面料的编织工艺信息。首先让学生在照布镜下观察织物出现了哪些针织结构单元,判断每块织物对应存在哪些结构单元。结合针织物的脱散性,将每一路纱线脱散的每个线圈结构以编织图的形式记录下来,A 组面料分析的编织图、编织用纱及最终织物种类确认见图2。并进一步将编织图转化成相应的三角配置图。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面料分析单,总结上述面料分析结果,形成过程性考核记录。
图2 A组学生织物样品分析
3.4 织物上机验证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进一步将理论融入实践中,车间现场再次学习针织花型的设计方法,及相应花型编织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将来样分析织物及面料分析工艺单与编织机构配型,再次在企业导师和工程师的指导下确认上机工艺。上机试织,后将下机后实物和来样进行分析对比并验证结果,总结差距和不足,并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进行二次上机修正结论,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二次上机实验中,学生还可以添加自主设计元素,修正上机工艺参数再次试织。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及设计元素融会贯通,需要学生更多的掌握当前流行趋势中的色彩搭配和结构图案等元素的合理运用,也更高要求的需要学生进一步掌握消费者对美的心理需求。在下一步上机试织环节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及学生团队能迅速高效的做出相应解决方案,这些都能进一步的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通过织物来样分析及上机试织验证整个流程的学习,使学生将纱线原料、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编织机器结构及工艺下单等知识点从理论到实践更加紧密的串联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综合型大学培养毕业生优异综合素养的要求。
4 教改前后对比
从图3 教改前后流程图对比可以看出,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来样分析实验课程“老师说,学生做”的枯燥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于到整个实验制定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3 教改前后实验流程图
通过教学改革,增加了企业调研的环节,把教学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工厂,再从工厂转移到实验室,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支撑理论,使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真正的符合产业需求。
结合工厂实操演练制定出来的实验操作流程,增加了时效性,准确性的实验要求,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快速胜任来样分析的工作岗位。
通过加入小样试织环节,改变了以前实验课程只注重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缺少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的弊端。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纺织材料学、针织学、机织学、织物组织与结构等课程知识,而且使学生对实验数据对工艺制定和样品生产的影响,以及试织产品和来样的差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5 结语
由于纺织行业细分的面料种类很多,针织面料来样分析实验课时有限,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实验。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技术的进步,纺织原料种类,机器性能,工艺水平的提升,新型面料会越来越多,使得织物来样分析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要老师改进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实训实践内容与岗位技能紧密结合、来样分析和小样试织紧密结合,才能把织物来样分析教学改革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