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广电网络的应急广播建设

2023-12-13李佳佳

电视技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广播系统东海县机房

李佳佳

(东海县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300)

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各种突发状况和不可控事件日益增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应急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应急广播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应急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发布预警信息的权威渠道和重要手段,是广播电视新的重要业务形态。国家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用性。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属于连云港市下辖县,北与山东省临沭县交界,南与沭阳县为邻,西与新沂市相连,东与连云港市海州区接壤,西北达马陵山与山东省郯城县分界,东北沿新沭河与连云港市赣榆区相望。东海县总面积2 037 km2,辖19 个乡镇(开发区),346 个社区、行政村。东海县有线电视网络最早建于1994 年,2011 年底完成城区双向网络改造,2014 年初完成乡镇驻地双向网络改造,2017年完成了乡镇部分行政村的双向网络改造。改造完成后的网络,不仅可以承载数字电视、互动电视及宽带上网等业务,还可以利用光纤的剩余芯数来承载应急广播等其他非传统业务。

2 建设目标

东海县应急广播建设的目标是基于东海县信息发布需求和传输覆盖网络,与东海县应急信息发布部门联动并传递信息,实现连云港市气象局发布的应急广播信息到应急广播系统中音频信号的转换。东海县应急广播平台与连云港市应急广播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上联省级平台,下联村级平台,实现与村级终端点对点、点对多点的联动。鉴于局部或区域性是大部分突发事件都具有的特点,区域覆盖和点或多点覆盖是应急广播的传输必须具备的功能,这样就实现了信息发布的针对性。

3 建设方案

3.1 设计原则

东海县应急广播系统设计以“实用、可靠、先进、经济”为指导思想,应急广播工程分为两期。一期为东海县19 个乡镇的1 673 个终端和324 个机房的建设,二期为城区的231 个终端建设。一期的乡镇建设,综合考虑东海县的实地情况和需要全覆盖的要求,均采用25 W 的大喇叭终端满足全覆盖的需求。二期的城区建设,考虑到县城区的人口密集度和环境的高要求,采用25 W 的音柱传输来达到要求。

东海县应急广播系统的主干网通过现有的广电网络进行传输[1],不仅解决了传统广播的传输距离短、易受其他信号干扰等问题,还极大地降低了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费用。该系统还采用了能够和省平台对接的技术和设备,乡镇以及村级平台参照标准化的加密模块,能够对系统进行安全保护,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防止非法数据的插播。中心机房对各乡镇机房、村级机房和各终端接收设备统一控制和管理,保障系统高效且有序地发挥管理职能。

3.2 东海县应急广播系统组网

3.2.1 乡镇组网

应急广播系统乡镇组网如图1 所示。全县采用统一的平台管理,核心服务器放置于东海县电视台三楼中心机房。机房接收来自县应急广播信息中心平台发来的信息,通过广电的双向网络传输至各乡镇广播站机房,再通过行政村的交接箱、目标地的光分路器传输至各村的应急广播终端。

图1 乡镇组网示意图

3.2.2 城区组网

应急广播系统城区组网如图2 所示。中心机房接收上级平台发来的信息后,通过广电双向网络传输至城区的牛山镇机房和发射台机房,再通过道路交接箱、小区或者平房区的次交接箱以及目标地的光分路器传输至城区的各个应急广播终端。

图2 城区组网示意图

3.3 系统架构

3.3.1 东海县级播控平台

东海县级播控中心在东海县电视台中心机房。对于覆盖县、镇、村的应急广播系统来说,系统的核心是应急广播平台,涵盖了传送日常广播节目、接入县级应急广播平台、接入国家/省/市级应急广播系统信息以及网络管理等功能,通过向应急广播覆盖区域播发日常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信息来实现日常的宣传和有效的管理。

3.3.2 乡级、镇级播控平台

东海县19 个村级、镇级应急广播室的建设地选择各个乡、镇的党委办公楼机房或者宣传室。乡、镇级应急广播平台受东海县应急广播平台的控制和管理,本着应急优先、上级优先的原则,用网络传输的方式来传送应急广播信息。乡、镇级机房向上接收东海县县级机房传输过来的广播信息,向下把接收到的广播信息传送到各个行政村的机房。各乡、镇级机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自己需要的播出内容,传送到本辖区的各个行政村机房[1]。

3.3.3 村级播控室

东海县305 个村级应急广播室的建设地都选择了各个行政村的村部机房或者宣传室。村级机房的功能是承上启下,向上接收东海县县机房、各乡镇镇机房传输过来的广播信息,向下把接收到的广播信息传送到村落的各个大喇叭终端。村机房还可以根据自己行政村的特定需求,制定属于自己区域的特定播出内容,向辖区的大喇叭终端提供上级机房传播来的政策信息的同时,提供本村的特色广播信息[2]。

3.4 网络传输设计

3.4.1 覆盖东海县双向网络的传输

在东海县已经建成的县城区和19 个乡镇的有线双向网络基础上,建设东海县应急广播平台广播信号传输网络。县平台以及乡镇各村级播控平台需要统一的有线数据网络联网,并且各个终端都需要设置独立的IP 地址。每个行政村至少需要2 个IP地址,来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

3.4.2 接入东海县广电网络的主干光缆

东海县中心机房至牛山镇机房和发射台机房均采用设备和路由的双重备份,县城区机房至19个乡镇机房也采用了双路由设计的环形网络,这样保证了即使有突发性状况,业务也不会中断。应急广播平台与县中心机房对接,经主干交接箱、光分路器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接入应急广播终端。

3.5 接收终端

3.5.1 音 柱

音柱一般适用于商场、广场、公园及街道等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所。音柱可以通过网络来连接中心机房的设备,对信息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25 W音柱的传输距离大约为150 m,50 W 音柱的传输距离大约为260 m。尽管音柱的传输距离远不如大喇叭,但是音柱的外形美观、声音干扰性小,更加适合人口密集的区域。东海县城区的应急广播均采用25 W 的音柱终端来传输。

3.5.2 收扩机

收扩机向上连接有线电视的高频信号,向下连接大喇叭和音柱,可接收广播信息、回传数据信息。机房可以通过收扩机来远程监控终端的实时温度、工作电流和电压及工作频率等。收扩机外观简洁大方、散热性好、稳定性高,防水和防尘性能好[3]。

3.5.3 大喇叭

大喇叭终端一般适用于乡镇的村落,地域比较宽广,人口不是非常密集。大喇叭的安装高度需要达到10 ~15 m,25 W 的大喇叭传输距离大约是240 m,50 W 的大喇叭传输距离大约是450 m。相较于音柱,大喇叭的声音传得更远,效果更好,覆盖范围更广。大喇叭终端对接收到的广播信息进行安全验证,筛除掉不合法的信息,播出日常节目和上级发布的节目。东海县乡镇的应急广播均采用25 W的大喇叭终端来传输[4]。

4 建设成果

东海县应急广播工程一期的建设范围主要是乡镇各村的终端和机房。考虑到乡镇的地理因素和网络资源因素,选择靠近广电信号源的地方作为终端点位的安装地点,节省成本、方便安装。考虑到村落的住户没有城区那么集中,选择传输范围比较广的大喇叭作为终端传输设备[5]。二期的建设范围集中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区,所以选择音柱作为传输终端。考虑到成本因素,利用路口的电子警察杆件或者微卡口等杆件作为点位终端方便取信号和安装。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全面完成,19 个乡镇的1 673 个终端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并调试完毕,324 个机房也已经建设完成。二期城区的231 个终端点位也在勘测和设计中。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应急广播的覆盖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基于东海县广电网络资源建立起来的应急广播系统,信息安全得到了保障,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建设的过程中,各方主体通过学习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不断完善东海县的应急广播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广播系统东海县机房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平安如意
浅析语音广播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发展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
2015年东海县猪瘟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N通信公司机房节能技改实践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新型有线电视机房UPS系统的配置
大功率发射机房冷却送风改造
粤赣高速公路对讲与广播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