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训练对中学生坚毅品质养成的干预效果
2023-12-13黎晓娜刘华山
黎晓娜,刘华山
(1.陇东学院 教育与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2.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个体优良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其思维模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思维模式是社会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驱动思维模式的力量叫作“张力系统”,在这系统里,有些力促进思维模式发展,有些力抑制思维模式发展。因此,思维模式转变可以通过促进或抑制这两种途径来实现,进而促进认知重组和行为积极改变。美国心理学家德韦克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个体具有对未来成功的低期望、自我怀疑、在失败面前容易放弃、不敢面对挑战等品质,与负面结果密切相关,且损害努力坚持性,进而阻碍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发展[1][2]。Pomerantz和Kempner认为,母亲使用以个人为中心的赞扬似乎会导致孩子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避免挑战[3]。有研究认为,亚裔父母担心慷慨的赞美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夸大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宠坏”孩子,这导致了孩子毅力和努力的减少[4],这种品质改变与孩子的固定型思维相关联[5]。因此,已经形成固定型思维的孩子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其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Finkel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年里只需三次每次7分钟的换位思考练习就可以显著改变夫妻关系状况,降低了婚姻冲突的发生率,促进他们对婚姻的适应性。
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行为的动机、目标、成就、心理健康、智力、个性品质、持久性、潜在的信念密切相关[7]。它反映了一个普遍的、乐观的内心世界,即成长型思维的个体相信人的智力和品质通过努力可以发生改变[8]。有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是可以培育的,是一种高效且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9]。参与思维模式干预的学生,能够将固定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思维模式,这种变化有利于其学术成就和社会性发展[10]。Dweck[11]70-83指出,对于学生持有的智力、个性及道德观念来讲,哪怕是给予相对较短的干预,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固定型思维学生的干预,促进个体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发展。课程教学、阅读成长型思维的材料、开展成长型思维训练、掌握学习策略、建构自我目标等都是有效转变思维模式的策略,其中成长型思维课程训练的效果最佳,这能够系统深入地介绍、探讨、应用成长型思维,使其成为个体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个体思维模式与学业领域关系的研究表明,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够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培养了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促进其对课堂学习的投入,提升学业成就,最终促进其积极品质发展。因此,持固定型思维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需要进一步塑造。探索成长型思维训练对固定型思维模式学生的干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基于上述文献,本研究采用开展12次(每次1小时)有关成长型思维训练的课程教学、学习、讨论与应用的干预策略,12次课后进行因变量指标的测量,2个月后再测,然后分析其结果的差异性,探讨成长型思维训练的干预对中学生坚毅品质养成的即时和长时效应。因此本研究假设:H1实验组在成长型思维模式后测上的得分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H2实验组在自我效能感后测上的得分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H3实验组在坚毅品质后测上的得分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三水平(相关任务、无关任务、无任务)的干预实验法。自变量为成长型思维干预课程,因变量为自我效能感和坚毅品质。测量指标为前测、干预后即时测验(后测)、干预后延迟测验(追踪测)。
(二)研究被试
研究选取固定型思维得分大于等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中学生120人作为本研究的被试,他们是某学校的中学生。选取被试的具体做法是:在常规问卷测验中要求他们书写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并在问卷上写上自己姓名拼音全称加学号,后续研究通过班主任联系到这些学生,通知他们到某教室进一步参加活动,将被试随机分配进入实验组、控制组与对照组等三组。所有被试均没参加过成长型思维相关的训练。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干预实验参与被试构成情况
(三)研究工具
1.成长型思维问卷。采用Dweck[11]70-83编制的思维模式问卷,由6道题目构成的单维结构,如,“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等。采用利克特量表计分,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越代表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71。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技术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问卷进行使用。
2.自我效能感问卷。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选用由Schwarzer编制,王才康等人[12]翻译修订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GSES为10个项目单维量表,采用利克特4级计分,1-4表示“从完全不正确-完全正确”的程度,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问卷的Cronbach’s x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一周时间间隔的重测信度为0.83,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稳定性。
3.青少年坚毅自陈量表。坚毅品质的测量采用黎晓娜等[13]编制的“青少年坚毅自陈量表”。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努力坚持性、兴趣一致性及信念坚定性三个维度。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计分,1-5表示“一点不像我-非常像我”的程度,总分得分越高代表坚毅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4,一周后重测信度为0.805,说明量表信度的稳定性较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四)干预方案
本研究方案由三位心理学博士和一位心理学老师共同完成设计,方案借鉴前人的干预方案,干预主题见表2。
表2 成长型思维干预提纲
实验组干预课程材料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学习讨论有关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让被试了解大脑生理结构的改变和发展与练习的密切关系,每个人都可因学习而改变(2次活动);第二,让被试学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设置,不仅要设置目标,还要努力执行目标,正确对待目标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2次活动);第三,接纳有效反馈,掌握学习策略(2次活动);第四,学习成长型思维的基本概念,注意区分真、假的成长型思维,不仅注重思维训练的结果,更注重思维训练的过程,如注重学习过程中策略的使用,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等(2次活动);第五,学习个体与团体的关系,体会活动中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成长和团体相互协作效应(2次活动);第六,探索自我发展区,积极面对挑战(2次活动)。控制组的材料在形式和程序上与实验组平行,但控制组呈现的材料是人体解剖学相关的知识,考察被试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具体设计见(图1)。本研究通过对成长型思维的干预来提升实验组个体的坚毅品质,使其明白长时间的学习、个体努力,人的坚毅品质可以得到提升,然后与控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考察通过对中学生成长型思维的训练,促进个体坚毅品质养成(见图1)。
图1 成长型思维干预的一般流程
持有能力具有可塑性的信念对他们的成长型思维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正式干预程序中,首先给予实验组学习有关脑神经具有可塑性的科普资料,了解成长型思维发生的物质基础,实验组根据成长型思维模式设计12次相关课程,每次课由主试讲解20分钟左右,然后根据提纲大家展开分组讨论20分钟,接着个人分享和传授掌握的成长型思维相关知识和技能20分钟左右;控制组被试展开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主试讲解20分钟,小组讨论20分钟,分享20分钟。对照组坚持自己原有的常规活动,最后一次课时结束时即使用问卷法收集相关变量指标。
(五)干预过程
第一次问卷时,心理学老师通知大家说:“每个周五例会时,将会有大学老师来到咱们学校,邀请咱们中一部分同学参与完善一份针对学习生活的活动,届时班上会随机抽取部分同学参加,请同学们积极配合”。大家记得填写被试人口学的基本资料(班级+姓名全拼)和相关固定型思维维度的测量,目的是选取固定型思维得分大于等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中学生120学生。
将选取出来的120名被试随机分成3组,由一名教师负责过程秩序和一名研究生同学负责整个秩序,该校的教师对实验的目的、假设和干预方案并不知情,主试告诉他们这段时间以来,实验组同学学习有关“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知识。该活动从2021年3月1日开始,连续12周,到6月1号结束。学习内容一共6个课程主题,12次活动。每个课程主题下设置4个有序衔接、螺旋交叉的实施模块,即联结、检验、练习和应用(讲授知识、学习知识、分享知识、讲授给别人)。其中,检验模块是线上课程,共5个课时,学生可通过有趣、交互的方式,其他三个模块是线下课程,其实施时间和方式相对灵活,约5-7个课时,学生通过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等方式来激活、练习和应用脑科学知识及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相关概念。实验组被试、控制组被试参加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的干预课程,对照组进行常规活动,12次干预结束后进行即时测验,干预后两个月再进行延迟测验。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文本材料格式几乎相同(页面、插图、字体和文字数量),整个干预过程连续12周,每次一个小时。第二次测量后,主试向被试讲解整个实验的真正目的,讲解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最后给同学们发放小礼品,表示感谢。
(六)数据处理
首先对干预组、控制组、对照组的前测、即时测验、延迟测验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然后前测得分进行差异比较,以检验被试在前测得分上是否为同质。分别对即时测验、延迟测验在三组上进行差异分析,以确定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二、研究结果
(一)随机分组有效性检验
检验随机分组的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被试年龄及因变量基线测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3所示:三组被试在年龄构成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三组被试性别分布大体均衡:实验组男女比例为55∶45;控制组男女比例50∶50;对照组男女比例60∶40。经检验得知,各组在各内生变量(因变量)上得分并没有显著差异,可见随机分配被试是有效的,各组可视为等组。
(二)干预实验后即时测量结果
研究在2021年3月1号开始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接着进行每周一次的干预实验,一直持续到6月1号干预实验结束,即时进行后测,距离前测(首次问卷调查)六个月左右(问卷调查后放寒假)。
表5 干预后即时测量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三)对成长型思维干预有效性检验
干预结束后,首先核查了被试是否能够按照事先要求完成相应的干预任务,结果发现实验组1人未能完成相应任务,对照组2人中途退出,这三个人的数据给予剔除。
1.干预对成长型思维的影响。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即时测验测得的成长型思维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表5),在成长型思维变量上三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F(2,114)=6.817;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即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假设H1得到验证。
2.干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即时测验测得的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表5),三组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F(2,114)=18.081;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即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控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假设H2得到验证。
3.干预对坚毅品质的影响。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即时测验测得的坚毅品质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表5),三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F(2,114)=25.554;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控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假设H3得到验证。
(四)干预实验后的延后测量的结果
1.干预2个月后成长型思维的延后测量的组别差异。干预结束后的第一次测量结果显示,成长型思维变量上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为探索干预效应的持久性,本研究在第一次干预后的2个月时间内又进行第二次测量,然后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上的差异性(F(2,88)=1.380;P=0.257)(见表6、表7)。
2.干预2个月后自我效能感的延后测量的组别差异。干预2个月后,在自我效能感变量上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之间差异显著(F(2,88)=3.667;P<0.05)(见表6、表7),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即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干预2个月后坚毅品质的延后测量的组别差异。干预2个月后,在坚毅品质变量上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F(2,88)=7.287;P<0.001)(见表6、表7),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控制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6 干预后延后测验的描述统计
表7 干预后延后测验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设计现场实验对固定型思维中学生进行教育干预,考察是否能够通过干预来改变中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及成长型思维的改变带来中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坚毅品质上的改变。研究结果基本上验证了本研究假设,即干预改变了中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进一步提高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及个体的坚毅水平。
(一)干预实验的即时效果的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得出:干预能显著提升实验组的成长型思维,这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4][15][16]。在成长型思维变量上三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这说明干预能够促进成长型思维的发展,一方面可能源于被试认识到学习可以改变个人品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或事物和积极态度能促使自己真正的改变,正是这个改变过程促使个体养成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本研究积极运用并内化成长型思维知识,积极有效地促进他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说明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干预活动去改变。控制组的干预活动采用人体解剖知识的干预方式,在实验设计和干预材料上几乎对等,且控制人际互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说服力。有研究对354名中学生进行了成长型思维干预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得出结论:干预对成长型思维态有积极的影响,干预组的学生在测试后立即报告了更强的成长心态[17]。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指学习发生在一个涉及人、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和相互作用社会环境中,个体相信自己能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信念。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也带来了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成长型思维的养成促进了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能源于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内源性动机变量,容易受到成长型思维等这些非认知技能的影响。有研究得知成长型思维干预对智力信念有正向影响,能够促进自我效能感等内源性动机发展;也有研究得知干预促进成长型思维的发展,但四个月后的重测,干预对学习态度和成绩没有整体影响,但通过成长心态的转变间接提高了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和成绩。
本研究还得出结论:干预导致了中学生坚毅品质的提高,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可能源于成长型思维被认为是关于人的智力、品质、个性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的价值观念,坚毅是个体朝向长久目标的热情和毅力,两者都能是激发个体行为的内部动机资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长型思维是培养坚毅的一个潜在因素,是可塑的,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发展。有研究得出在控制了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影响后,成长型思维对坚毅的影响仍然有效。坚毅和成长型思维都与腹侧纹状体和双侧前额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有关,这被认为对认知行为控制很重要,这些都说明成长型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坚毅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Dweck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干预的有效性很强,成长型思维干预能提高学生的坚毅品质。也有研究得出成长型思维干预能够通过影响个体对短期和长期目标设定,促进个体自我反思,掌握时间管理策略,培养自主权,帮助个体寻求支持性资源来影响个体坚毅品质发展。这验证了成长型思维通过影响个体的内部学习动机和有效调控的外部动机来影响个体坚毅品质发展。从生理基础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说明成长型思维干预是影响个体坚毅品质养成的重要因素。
(二)干预实验持续效果的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从2个月后的第二次测量结果来看,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效能感和坚毅品质变量上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成长型思维变量上已经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该干预实验对被试人格品质的改善仍有一定的持续效果。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流逝,干预实验对个体的影响有激起兴趣、改变认知到逐渐内化,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体现在自我效能感和坚毅品质的持续差异方面。
在已有成长型思维的干预研究中,思维训练的干预措施是最有效的,其次使用讲座的干预效果[18]。本研究在2个月后的干预持续效果部分消失,本研究长时效果消失也许跟干预时间过短有关,也与被试对象没有反复针对相关任务进行强化等因素有关,但干预长期效果虽然部分消失,也有抵消更强的固定型思维的趋势。转变观念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多数研究报告的结果都是在一个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里收集的,定性数据后续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干预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也是有效的。
有研究提出接受成长型思维干预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成长型思维、内在控制源、挑战取向动机和自我决定,但对坚毅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Workmon[19]研究得出干预后8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坚毅水平有显著变化,思维模式也发生积极改变。Yeager发现[20],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在固定型思维方面有积极的变化。Yeager在2014年的另一项研究也证实,成长型思维实验组被试在8个月后的追踪测试中报告了比控制组被试更少的压力感和身心疾病,且干预后一个学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提高。还有研究得出成长型思维干预9个月后中学生自我报告的焦虑和抑郁显著降低,且干预促进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发展[21]。成长型思维干预促进个体保持积极循环状态,个体坚定地认为事情的成败与自身努力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此以来,个体更加努力,其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内源性动机得到激发,个体的坚毅品质得到养成。
本干预研究在自我效能感变量上2个月后的继续效果较好,可能源于已经过去的体验会以经验、持有积极对待困境的信念等方式影响个体感受、思考和行动。已有研究已经证实成长型思维的干预对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成长型思维干预的持续有效性,主要因为干预对个体自我效能感和成长型思维的激励和塑造效应。
在坚毅品质这个观测指标上,2个月后的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三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控制组。说明干预实验对坚毅品质仍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源于坚毅品质属于个性品质,虽然改变不是那么容易,一旦改变了就会持续一定的时间。有研究提出要想对学生坚毅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必须改变其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坚毅品质可能发生持续性改变。本研究结果说明:成长型思维训练能促进坚毅品质养成的良性循环效应发生,也能促进个体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
四、结论
①干预实验后即时测验结果表明,在成长型思维、自我效能感及坚毅品质变量上,三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对照组。
②干预实验后两个月延迟测验结果表明,在自我效能感变量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坚毅品质上三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成长型思维变量上,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